許曉敏
摘 要:閱讀是一個人從外界獲取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取得更多思想、情感、價值觀念的有效途徑,因此國家把閱讀教學提高到了一個相當?shù)母叨?。閱讀主要包括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兩種模式,課內(nèi)閱讀是指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閱讀教學,而課外閱讀則是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促使學生把課內(nèi)所學得的閱讀能力在課外予以應(yīng)用的重要途徑,更是學生通過閱讀和一代文豪、文學大家進行思想溝通與對話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應(yīng)當對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dǎo),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得以提升。在此文章就以《水滸傳》為例,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dǎo)的過程與方法進行簡要探究。
關(guān)鍵詞:《水滸傳》;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一、引言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人生發(fā)展的基礎(chǔ)階段,也是學生奠定學習基礎(chǔ)、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思維理念、對人生和社會進行更加深入的感知的重要階段。尤其是小學的中高年級段,學生們稍微褪去了兒時的青澀與稚嫩,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生活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和體驗,所以在小學中高年級段指導(dǎo)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而鮮明的作用。尤其是《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要求小學生的閱讀量不得少于15萬字,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當引導(dǎo)學生廣泛開展課外閱讀。中國古典名著是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精粹,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當鼓勵學生積極閱讀中國古典名著,并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指導(dǎo),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立足課內(nèi)閱讀,喚醒閱讀欲望
閱讀一般分為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兩種形式。課內(nèi)閱讀是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dǎo)、啟發(fā)下開展閱讀活動,教師幫助學生進行分析與探究,為保證學生持續(xù)進行閱讀活動注入更加充沛的動力,借此實現(xiàn)閱讀活動高度實效性開展的形式;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利用課堂教學之外的時間進行的閱讀活動,可以是由教師進行組織、在教師的指導(dǎo)下開展的,也可以是學生自發(fā)開展的。當前小學生大多生活條件富足,電腦、手機早已經(jīng)進入了小學生的生活中,所以小學生課下的大量時間都用到了休閑、娛樂當中,真正用于課外閱讀的時間卻比較少。此外,那些真正具有內(nèi)涵、具有可讀性的名著一般部頭都比較大,閱讀時間太長,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持久性不強,所以會很快對名著閱讀失去興趣,進而影響閱讀效率。為了保證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有效進行,教師必須以課內(nèi)閱讀為立足點,實現(xiàn)向課外閱讀的不斷延伸,喚醒小學生的閱讀意識。
譬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景陽岡》一文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對文章進行了初次閱讀,在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之后,讓小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展了合作探究活動,對“武松打虎”的具體過程進行細致的剖析與分解,并讓其找出文章當中武松在打虎過程中和老虎斗智斗勇的動詞,嘗試模仿武松完成這一系列的動作。之后教師在班級中組織了一次“打虎英雄會”的活動,讓各小組選取一名表演最好的代表在班級中進行打虎動作的展示,看哪組的學生表演得最生動、最形象、最貼近原著、最具有創(chuàng)新性。這樣的活動讓小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各小組的學生都推選出一名最有表演能力的學生,一邊對每一個動詞進行不斷的探究和研討,一邊讓負責模仿的學生做出相應(yīng)動作,其他學生則圍在周圍進行指導(dǎo)和糾正,這讓整個閱讀過程變得活潑而又熱烈。在之后的表演活動中,學生們的動作做得格外流暢,把武松打虎的動作模仿得惟妙惟肖,而這也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其對武松勇猛剛強、倔強、豪邁灑脫的性格也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之后,教師又對學生進行了引導(dǎo):“同學們,《景陽岡》這篇文章中武松打虎的情節(jié)是不是很緊張又很精彩呀?你們不知道,《水滸傳》這部名著中還有許多和《景陽岡》同樣精彩的故事,你們想不想了解那些故事呢?”小學生的激情瞬間被教師點燃了,紛紛表示想要閱讀《水滸傳》。于是教師順勢為小學生布置了課外閱讀名著《水滸傳》的任務(wù),確保了小學生在課內(nèi)閱讀中的興趣向課外閱讀的有效延伸,促進了小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高效開展。
三、指導(dǎo)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
任何一種學習活動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少走彎路、不走錯路,從而保證學習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在學習中加以應(yīng)用,還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以更加積極、熱情的態(tài)度投身到日后的學習活動中去。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不可缺少教師的指導(dǎo),畢竟小學生的總結(jié)能力、感悟能力、歸納能力水平還不是很高,不能從自己的閱讀過程當中總結(jié)出可行性的經(jīng)驗。所以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精準的點撥和到位的指導(dǎo),促使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強化,保證課外閱讀的順利開展。
例如,在組織學生對《水滸傳》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緊密貼合《水滸傳》的體裁,組織學生對《水滸傳》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描寫進行精準的掌控。譬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回中,教師首先應(yīng)當組織學生對林沖這一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明白林沖是當年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因為性格懦弱被高俅父子陷害,被黥面充軍發(fā)配到滄州,幾經(jīng)輾轉(zhuǎn)之后來到草料場看守草料。而高俅父子擔心林沖心有不甘,又安排陸謙等人雪夜火燒草料場,意圖將林沖燒死在草料場內(nèi)。林沖在破廟中聽到陸謙等人的話語,氣憤難平,于是把陸謙等三人殺死,林沖對官場的那一點美好的愿景也隨之化為烏有,不得已之下只好走上梁山。從林沖的遭遇中可以感知到,林沖具有典型的委曲求全、逆來順受、謹小慎微的性格特征。其次組織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把握,并探究環(huán)境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推動作用,了解題目中的“風雪”一詞的重要作用。假如沒有風雪,天氣沒有那么寒冷,林沖也就不會外出買酒,也就會被積雪壓倒的房子埋在廢墟之中。如果沒有風雪壓垮房屋,林沖也就不會離開草料場來到破廟躲避風雪,也就會被陸謙等人燒死在草料場。如果沒有風雪沖門,林沖在古廟中也就不會用石頭頂住廟門,也就不會聽到陸謙等人在廟前的談話,也就不會殺死陸謙等人,最終被逼上梁山了。這樣一來,學生對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三要素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實現(xiàn)了課外閱讀的深入、扎實開展。
此外,教師還應(yīng)當指導(dǎo)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獲得更多的閱讀感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賞析、品讀的能力。例如,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閱讀中,教師組織學生勾畫出小說當中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圈點其中的重點詞語,并對這些句子在小說當中發(fā)揮的作用進行簡要的賞析,把自己的分析用批注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的閱讀方法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小說內(nèi)容的理解與把握,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語言詞匯的積累量,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在日后的閱讀中更加如魚得水,更加有效地開展閱讀活動。
四、組織多種活動,拉動閱讀開展
畢竟小學生的年齡不大,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興趣持續(xù)時間較短,如果教師只是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閱讀而沒有其他有效的督促手段,學生的閱讀熱情將會逐漸降低,閱讀效率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還應(yīng)當組織多種形式、多種主題、多方參與的閱讀活動,拉動課外閱讀教學的持續(xù)、高效開展。
例如,在學生閱讀了《水滸傳》之后,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了以“故事大會”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在班級中講解自己在小說閱讀當中了解的故事。在此次活動中小學生講述了“智取生辰綱”“倒拔垂楊柳”“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等經(jīng)典而又為人廣泛傳頌的故事,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了梁山好漢足智多謀、勇猛無敵、行俠仗義、忠義仁愛的高貴品質(zhì),讓學生感受到了社會上的凜然正氣,也讓學生的道德情操受到了熏陶,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化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例如,在學生閱讀《水滸傳》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把那些描寫比較真實、生動,敘述比較形象、有力,人物表現(xiàn)比較具體、鮮明的詞語或者句子摘抄下來,對其進行分析,并對這些語句在小說當中起到的作用進行歸納,或進行仿寫,即仿照小說當中的句子再自擬主題、自定方向進行寫作的練習,這樣可促使學生在對小說有更加準確的把握的基礎(chǔ)上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為了保證學生摘抄活動的持續(xù)進行,教師可以定期組織班級摘抄展示,讓學生把自己的摘抄材料進行展示,并評選出在摘抄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加以獎勵,為其他學生樹立一個光輝、正面的學習榜樣。
例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水滸傳》的朗讀活動,組織學生開展與《水滸傳》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典故、名言、成語、歇后語等文學性較濃的展示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實現(xiàn)從閱讀向更為廣泛的天地的延伸,這不僅增強了課外閱讀的趣味性,還讓學生的視野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為學生課外閱讀效果的提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
五、結(jié)語
古典名著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枝經(jīng)久不衰的花朵,也是在中華民族文學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dǎo)學生對以《水滸傳》為代表的古典名著進行深入的閱讀,并持續(xù)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dǎo),保證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獲得更大發(fā)展,同時讓學生能夠在《水滸傳》的閱讀中獲得更多的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考與把握,從而在課外閱讀中提升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陳前伍.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dǎo)的方法[J/OL].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7(8):34.
[2]張素敏.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內(nèi)指導(dǎo)的策略研究[J/OL].軟件(電子版),2016(2):261.
[3]庹 琚,陳婭玲.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指導(dǎo)[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12):36.
[4]黃華萍.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dǎo)[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24):485.
[5]馬素花.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dǎo)的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29):12.
[6]張海燕.淺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dǎo)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