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艷
摘 要:朗讀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合理的經典課文,指導學生流利地讀、聲情并茂地讀、因文而異地讀、因人而異地讀,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
關鍵詞:經典朗讀;小學語文;朗讀技巧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新課標對小學生的朗讀也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注重朗讀指導,幫助學生篩選材料,激發(fā)學生情感。閱讀是小學生認知世界、獲取信息和發(fā)展思維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文章、句子、詞語和字,通常有瀏覽、略讀、精讀、誦讀、默讀、朗讀和背誦等,其中朗讀是一種有聲閱讀活動,能有效協調腦、眼、耳、口。朗讀可通過口頭語言來培養(yǎng)語感,通過聲音深入理解文本意思,將文章的精妙之處通過聲音表達,感受作者的思想,領略到文字的優(yōu)美。同時,教師也可通過朗讀來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材料涉及不同的內容、不同的題材,有著不同的感情特點和語言特征,這就需要不同的朗讀方法和策略,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也有所不同。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課文和古體格律詩,如何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文體并制定對應的朗讀計劃是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經典課文朗讀能有效覆蓋各方面知識點和學習方法,是學生精神的洗禮和陶冶,讓學生沐浴其中。小學教師應選擇合適的經典材料,加強朗讀訓練,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準確流利地讀
準確流利地讀主要體現在正確地讀、流利地讀,符合年齡特征以及教學需求。正確地讀是用標準普通話清楚地朗讀,吐字清晰,讀音準。熟練掌握語流音變、聲調、韻母和聲母,克服方言影響,減少語音失誤。發(fā)音準確,不讀別字、錯字,多音字要音隨義轉。保持清晰發(fā)音,避免吐字含混、口齒不清,訓練吐字歸音的完整性。聲母發(fā)音部位準確,韻腹發(fā)音飽滿,韻尾發(fā)音干凈、鮮明。每個發(fā)音過程中間大兩端小。讀得流利是要完整、正確、不結巴地連貫讀,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復。朗讀過程中視覺要提前,不能用手指逐個念,應讀上句同時看到下句,追趕視覺走,保證朗讀的流暢。朗讀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及接受特點,主要是形象思維,朗讀過程要親切有趣、語流緩慢、吐字清晰,凸顯主要內容,鮮明突出感受。要考慮教學實際需求,使小學生基本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提升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閱讀能力等。不同的課文有著不同的考核點,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計劃選擇合理的經典課文進行朗讀教學。
二、聲情并茂地讀
朗讀要帶著目的和任務,不同的課文內容有著不同的表達。比如《我們的民族小學》可以提示學生根據課文中描述的民族舞蹈活動、服裝和可愛的民族小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美的情感;《金色的草地》引導學生朗誦出對金色綠色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小小攝影師》可以分角色,根據任務特征用不同的語氣進行朗讀??傊?,教師在朗讀教學中,要根據內容的不同,制定針對性的情感引導,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語調和感情,使學生能通過朗讀了解書中的意思和感情。
三、因文而異地讀
記敘文的朗讀以自然語氣,細致具體富有節(jié)奏感地朗讀,以事感人,因事明理。說明文的朗讀要保持適當語速,配合舒緩語調,清晰語音,闡述關鍵性的說明句。議論文的朗讀要把握內在邏輯關系,融會貫通其中的概念、推理和判斷,切身感受,態(tài)度鮮明,言語直接,通過邏輯力量的有聲語言表述。文言文的朗讀則要保持深沉、從容、舒緩和平穩(wěn)。詩歌朗誦要注意節(jié)奏把握,突出韻腳,根據自由詩和格律詩的特點來朗誦。散文的朗誦要突出文眼,從特點出發(fā),自然樸實,揮灑自如。寓言和童話故事的朗誦要通過語言的變化將寓意和故事形象展示出來。
四、因人而異地讀
學生的性格不同,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也有一定差異,在朗誦材料的選擇上就要采取個性化處理。教師可通過統一技巧訓練來提升全員朗讀水平,也要從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出發(fā)進行單獨指導,不能將學生限制在同一個模式中,以經典課文朗讀材料《春曉》為例探討相關指導方法。
首先是通過反復讀來保證學生字音準確,使其發(fā)音清晰、準確,反復朗誦直到背誦。其次是分析朗誦對象,該文是小學一年級課文,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春天的認知相對簡單。再分析這一經典課文朗讀的教學重難點和目標,主要是能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較好地朗讀課文,這就需要教師做好朗讀指導。本文為格律詩,需要通過悠揚的語氣和輕快的節(jié)奏朗讀,語氣要堅實綿長。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節(jié)拍、認清平仄、凸顯韻腳。學生朗讀后可進行同學之間互評,教師再給予相關點評。教師播放《春曉》的朗讀音頻,讓學生在聆聽中再次感悟,最后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再次朗讀訓練。多次朗讀后就能逐步體會到詩中意思以及作者的情感,反復朗讀過程中不用刻意追求朗讀技巧。
在小學朗讀教學方面,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征和教學目標選擇合理的經典材料,從朗讀技巧和課文理解等多個方面給予指導,做好示范,讓學生通過朗讀練習來加深感受。朗讀技巧主要是在不斷的訓練過程中自然感受,合理掌握分寸,最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田密.故事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7.
[2]羅士琰,宋乃慶,王雁玲.基于實證的小學語文閱讀素養(yǎng)研究:內涵、價值及表現形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