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基震
摘 要:熱愛學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體驗,決定著教師的行為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自覺主動地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他們的憂愁、煩悶和苦惱,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走出心靈的困境。
關鍵詞:尊重學生 情感共鳴 理性批評
如今的初中生的知識的豐富、視野的拓寬,使他們顯得更“成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更強。這個時期這個年齡段正處于青春躁動期,渴望友誼、愛情,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又不善于和人溝通、交往,不會主動地去理解他人。因此,他們特別愿意與老師接近就像花草樹木趨向陽光一樣趨向教師,想和老師談談學習和生活的感受,聆聽老師的教誨,期待老師的關心。
一、用尊重學生樹立教師的尊嚴
熱愛學生首先必須尊重學生,教育活動是雙向的,教師尊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學生尊重老師,老師的教育活動才會卓有成效。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睆南壬脑捴?,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怎樣才能使教育的過程成為師生情理互動的愉快過程,進而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幾年的實踐告訴我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尊重學生,這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鑰匙。
教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人格。教師對學生有管理教育的權利,有按照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塑造學生的權利,但在人格上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總是在學生面前表現(xiàn)出“高深莫測”、“凜然不可侵犯”的派頭,體驗所謂“尊嚴”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fā)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又是不由自主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真正尊嚴,并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當我們故作尊嚴,甚至以犧牲學生的尊嚴來換取自己的尊嚴時,學生根本不會買我們的帳,只會向我們投來冷漠的眼光;當我們“無視”自己的尊嚴,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誠的感情,并隨時注意維護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時,學生會把他們的愛心和敬意奉獻給我們,教師的尊嚴豐碑便也在學生的心中樹立起來。其次要尊重學生的感情。學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無意傷了感情,就會刺傷他們的心。學生需要教師的教誨、關心和愛護,但學生更喜歡尊重他們感情的老師。
二、用真摯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與自己思想意識之間的關系所表現(xiàn)出的切身體驗,它不僅在人們的心里活動中具有廣泛的影響,而且在人們的認識活動中和實踐活動中,在生物課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學認為,教育者的個人威信與教育效果呈現(xiàn)出較為明顯的一致性。因此,教師在學生中享有較高的威信,教師要用自己的學識和豐富的人生閱歷,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教師不僅要把自己扮成嚴師的角色,而且還要扮演好"管如嚴父,愛如慈母,親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換心,以誠對誠,學生的崇敬之情便會油然而生。面對不聽話的學生,班主任應該用真摯的情感去彌補學生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深入了解學生,關心學生成長,教育學生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這樣,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自然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如果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只曉理,不動情,干巴巴的說教,枯燥乏味,學生聽起來昏昏欲睡,毫無興趣,甚至反感。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教育心理學認為,情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具有很強的感染作用,可以有意識地運用情感的感染作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學生的情緒往往是被動的、不穩(wěn)定的,這時教師表現(xiàn)出冷靜沉著、堅定自信,就能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并能給學生以極大的鼓舞力量。轉化差生工作是一項復雜、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教育和轉化差生,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必須用真摯的情感,從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喚起他們對所犯錯誤的自責和悔恨,使他們從痛苦自卑中解脫出來,激發(fā)其要求上進的動力,增強他們的自信不斷向更好的方向轉化。
三、用富有愛心的理性批評啟迪學生的心智
老師批評學生的語言,是喚起學生對自己不良行為的警覺,終止不良行為,向著正確方向前進的心理刺激素,是教育學生的“常規(guī)方法”。恰當使用,能指點迷津,啟迪心智。但事物總是辨證的。“直來直去,直言不諱”形容一個人心底坦蕩,待人真誠,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人的優(yōu)點,即使對對方有所冒犯,也會因為“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而得到諒解??伞爸毖浴辈⒎翘幪庍m用,事事可行,如在批評的時候如果使用不當,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成為傷害學生心靈的刑具,使被批評者無地自容,引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隔閡產(chǎn)生。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評必須以關心、愛護學生為出發(fā)點,以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目的,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循循善誘,批評既然是教育人的一種手段也應如此。批評不是解恨發(fā)泄,不是為自己的利益掃除障礙,而是為了學生更健康地成長,呼喚學生心靈的一種教學方法。批評應該像習習的春風,總是飽含著使萬物復蘇的溫暖。所以,只有從老師口中道出的批評是出于真心關懷,學生才會樂意接受。批評要情感投入。
更重要的是,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有強烈的事業(yè)心,高度的責任感,才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從事教育事業(y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對教學精益求精,兢兢業(yè)業(yè),像蠟燭一樣,為照亮學生而燃燒自己,無怨無悔地奉獻出自己的畢生精力。作為教師,就必須堅持教書以育人為本,師德以師愛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