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幾年的教學經驗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與學生興趣的關系,培養(yǎng)起融洽的師生之情,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參與英語學習的條件,通過精心設計教與學,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讓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xiàn)的機會,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積極調動他們的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積極狀態(tài)下獲取知識,使我們教學收到最佳效益。
關鍵詞:中學英語;興趣;培養(yǎng);激發(fā)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面臨著不斷學習,以適應發(fā)展的形勢。因此,未來的教師應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始終保持濃厚興趣,從而達到促進智能發(fā)展、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如果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覺得學習是“包袱”,是“負擔”,這就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喪失學習積極性。而英語是一種交際語言,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運用這種語言的能力。作為一名教師,如何使學生達到這種目的,必須解決的就是英語課堂教學與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關系這一問題?,F(xiàn)在英語教學,要求學生聽、說、讀、寫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要求學生能夠靈活自如地運用這種交際語言。筆者在英語教學中,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一、 強化內容趣味性意識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因,是決定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而興趣又是學習動機中一個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分,即求知欲。沒有興趣就沒有求知欲。英語是一種語言,就形式而言,它本身并無趣味。
但是,教師可以根據(jù)中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競爭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自己的有效控制,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樂于接受的語言環(huán)境,從而使課本上枯燥的語言知識通過“加工”,融入了一個愉快、真實的語言實踐中,從而大大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
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究竟采用什么形式,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如在學習“Earthquake”時,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授課,使學生能接觸感知大量有用信息,視野開闊,增強趣味性;在學習“The Attributive Clause”時,可用圖片、歌曲把學生帶入情境中,充分調動起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習“Music”時,教師讓同桌兩名學生分別準備一些歌曲,輪流扮演different famous bands,到講臺上去表演; 在學習“Which band do you like best? Why?”時,可讓學生進行連鎖回答,學生興趣極高,課堂氣氛很濃。全班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總之,根據(jù)課本上語言材料的特點,利用不同形式,采取多種手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二、 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增強學習興趣
(一) 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促使創(chuàng)新
教師應該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有利于激發(fā)求知欲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要擺脫“滿堂灌”的應試教育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例如:在教nothing serious這個語言點時,出示一塊手表說:This is my watch,its a nice watch,but it doesnt work,whats wrong with it? Who can tell me? 學生就爭先恐后地回答: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it.教師表揚他們回答正確。
接著說:這個句子如果把它改成否定句,有幾種方法?看哪一位同學先做出來。這時學生就使勁地動腦筋,同時讓他們七嘴八舌地回答,直至完全正確有兩種。
再提問anything與nothing都可用于否定句,它們有什么區(qū)別?形容詞修飾不定代詞時的位置怎樣?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然后出示一幅畫,提問醫(yī)生檢查病人時說“你沒什么重的毛?。 睉撛趺凑f?學生就能異口同聲地回答出兩種。
(二) 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促使學生求知
課堂教學是師生合作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只有參與在教學活動中,才能集中注意力,活躍思維,發(fā)揮想象力,牢固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師生合作的思想代替“跟我走”的觀念。教師首先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條件。
例:教師在教“watch(看)”,并與其他幾個“看”區(qū)別時,準備了四幅圖畫。讓學生看圖完成句子(圖1.Glad to you.圖2.Lilya——book,Lucy——TV.圖3.They are going to the animals in the zoo.圖4,Look! They are the monkeys)然后分組活動,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畫演示會話并討論see,read.look,watch的區(qū)別。
再集中請一組學生到黑板前演示會話。會話的學生有聲有色,觀看的學生聚精會神(會話略)。這段會話演示得相當好,教師就說“Very Good! Very Good!” 學生們拍手鼓掌。最后換一組發(fā)表討論后的結果及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他們正確無誤地回答了問題。
這樣教學使新舊知識緊密聯(lián)系起來;同時又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時,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使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轉化知識”的學習方法。
(三) 發(fā)揚民主,互幫互學
教師要改變一味追求課堂紀律“好”的誤區(qū),而是想方設法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見解,并讓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和評論。起到加強學生之間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效果。
例如:教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課文較長,按教師講、學生聽的慣例,一節(jié)課要上完很困難。但教者發(fā)揮了學生互幫互學的作用,一節(jié)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輕松。
針對課文提出四個問題:
①When did English have the most speakers?
②From AD 450 to 1150,what language did English sound more like?
③When was Shakespeares English spoken around?
④Which country has the fastest growing number of English speakers in the world?
讓座位前后的四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討論,然后請一組的學生回答,其余同學認真聽,隨時可以發(fā)表意見。通過這種課堂民主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營造濃厚的學生間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
三、 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姡粋€人學習的情緒高低和興趣與否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學習的快慢和成敗。而且,許多教學實踐也已證明:只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讓他們熱情飽滿地去學習,教師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那么,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怎樣才能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 優(yōu)化師生關系,增強教與學的和諧性
表面上,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僅是一種工作關系,而實際上它更是師生之間心靈和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到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進行心靈接觸?!笨梢姡谇⒑椭C的師生關系無疑對教學活動的成敗起著關鍵作用。
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也要以之為前提。師生之間只有做到心相印、情相融,才能創(chuàng)造配合默契、氣氛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局面。所以,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與學生搞好關系,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p>
(二) 教師要主動擴大與學生的接觸面,盡量縮短師生距離,而且要重視通過一些細小環(huán)節(jié),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比如課前師生見面時適時即興的幾句寒暄,像Glad to see you again!/How are you today?/A fine day,isnt it?/You look worried. Whats wrong? Can I help you?等等,都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同時,學生從中也定能確確實實地感覺到教師的可親和可愛,從而為深厚的師生之情奠定基礎。
(三) 教師要用自己的和藹可親和寬容諒解去感動學生
特別是在課堂上,教師更要時時懷著一份積極的態(tài)度客觀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對他們多表揚、少批評,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學業(yè)的成敗,樹立樂觀向上的自我有效感。例如當某些學生回答問題時“卡”住了,教師不應該橫加指責或譏笑訓斥,而是應該多用親切友善的目光、充滿鼓勵性的語言(如It doesnt matter,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等)來安慰學生。
同樣,當某些后進生答對問題后,教師滿意的微笑和點頭以及像very good!/well done!等由衷的表揚,都會似一股股暖流強烈地溫暖學生的心田。這樣的教師定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師生之間也定能建立起一份特殊的情感。而且,這份情感又會不斷地激勵學生再次勇敢地去嘗試完成教師提出的學習期望。從而課堂的“死角”沒有了,氣氛也就更活躍了。
(四) 優(yōu)化教學模式,側重形式的多樣性
重視交際功能的外語教學,實踐性強是它的一個顯著特點。如果一堂課四十五分鐘,教師講到底而不管學生的反應,冗長的語法分析、過多過細的講解、呆板單調的操練形式只會引起學生心里的煩躁和緊張,甚至還會出現(xiàn)逆反心理。
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對象,每節(jié)課不同的知識內容,精心設計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形式,合理調整和搭配教與學、講與練,并且要不時穿插活潑新穎的問題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覺思考的興趣。
例如在對課文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無非是先示范領讀,學生模仿再跟讀,課上學習新詞和語法,課后還要背單詞和課文。這種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教學形式使學生苦不堪言。
但假如教師能把對課文的講述、提問,討論、答疑交替進行;默讀,朗讀、領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有選擇性地穿插訓練,那定能通過這些個別、集體、雙人、小組等不同的組織形式,吸引學生主動地投入到這一系列課堂活動中來,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而熱烈。
(五) 優(yōu)化教學情景,體現(xiàn)教學的趣味性
我們經常能感覺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在過于沉悶壓抑的課堂上,某些學生的注意力常常難以穩(wěn)定或者難以持久。如果想設引人入勝的課堂氣氛,從而持久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好的辦法還是莫過于“以趣激學”。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就曾經指出:“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的主要途徑之一。”
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中“趣”的因素,并且充分運用唱歌、表演、競賽、游戲、猜謎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再加上實物、圖片、錄音、幻燈、簡筆畫等教學手段恰到好處的呈現(xiàn),才能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牽動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內心強烈的學習需要,從而達到活躍氣氛、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復習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時,如果一味地請同學造句,那就很容易導致其他聽的同學漠不關心、置之不理。但如果請同學運用形容詞做一個先描述他人再猜謎的游戲,學生強烈的興趣很快就會促使他們加入游戲中來。
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同學們想的、說的、聽的都是所學的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這不僅有效地制止了某些學生上課走神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且在這樣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同學們更好更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四、 融洽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別林斯基說:“愛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對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背晒Φ慕虒W,首先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
沒有熱愛便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受到學生的熱愛。所以教師對學生首先應該傾注愛心。
融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fā)學生對教師言行的認同效應,從而激發(fā)學生接受教學的熱情,這是教育心理學的一條普遍規(guī)律。教師對學生應該傾注愛心,多給學生鼓勵和幫助。在課堂上多鼓勵,少批評;課后又主動關心他們,這樣師生之間產生了和諧和共鳴,這不僅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能夠使學生由喜歡教師而喜歡英語,從而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筆者曾經接手過一個班級,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帶著排斥心理,有的甚至故意逃課,或在課堂上搗亂,但我并沒有像他們預想的那樣批評他們,或者講什么大道理。
每次上完課后,總是“混”入他們當中,像朋友一樣談論象棋,談論前一天的電視節(jié)目,還有一些朋友之間的話題,然后在不經意的時候突然出擊:“你昨天怎么沒來上課?有什么事情需要我?guī)兔??”或者“你今天上課好像很沒精神,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要注意休息了。”那些調皮的學生在教師的“關懷”之下,當然是不好意思再有什么異常舉動了,很快我就和這一班學生打成一片。
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在對教師的態(tài)度上,往往表現(xiàn)出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因為在他們的學習中,受到的指責多于贊揚。他們經常被人忽視,甚至被人嘲笑,他們的自尊常處于被挫地位,因此也特別地敏感。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批評不僅不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反而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學習成績日趨下降,還有可能使師生關系進一步惡化。為了消除他們的這種心理,教師經常有意識接近他們,親近他們,滿腔熱情地從思想、學習、生活多方面關心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相信教師,把教師當成知心人,有了師生間相互信任的基礎,再采取必要的教育手段,才會使英語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對于這批學生,應采用“三多”“三少”的原則?!叭唷本褪牵憾嘁环株P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耐心?!叭佟笔牵荷僖稽c批評,少一點武斷,少一點偏見。一旦他們感受到你的關愛,那份溫馨便會激發(fā)他們的自信。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能引起學生情感上共鳴。有這樣的融洽關系,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就不再是意料之外的了。
參考文獻:
[1]孫錦濤,季登訓.成功愉快教育模式、方法、案例全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2]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劉金國.21世紀中國教改研究[C].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徐慶梅,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