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新課改要求下,越來越多新的教學策略被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其能夠有效地轉變以往教學中運用黑板粉筆的教學形式,能夠將傳統教學形式向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轉變。在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中,信息技術有效地轉變人們生活和工作形式,為了讓初中生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應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將信息技術滲透到其中,由此來改善傳統的教學形式,優(yōu)化教學質量,也為提升學生學習水平奠定堅實基礎。文章就主要針對現代信息技術與七年級生物教學整合進行分析,在制定完善的教學策略的同時,更好地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水平。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七年級生物;教學整合
一、 引言
在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中,信息技術有效地轉變了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形式,在實際存在的生物教學中,通過將信息技術和教學活動進行結合,不僅能夠將信息技術優(yōu)勢展示出來,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生物教學水平。因此在當前七年級生物教學中,應科學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進一步轉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升整體教學質量,更好地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二、 信息技術在七年級生物備課中的運用策略
對于七年級生物教學活動中,備課屬于教學活動中的前提,更是保障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關鍵部分,必須要保障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的完善性,才能做到胸有成竹,進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由此來增強整體教學效率,滿足教學目標和要求。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中,應正確地把握教材相關知識點,也應注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根據學生特點以及表現等,科學合理地篩選以及整理相應的教學信息。
要想更好地豐富學生在學習中的資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就應對教學資源進行科學合理地優(yōu)化。教師可以有效地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來開展該工作,有效地借助網絡上的資源,結合教學內容來搜集相應的圖片以及課件等資料,尋找能夠讓學生更好內化的基礎性練習活動,由此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對于這些內容不單單是教師備課中關鍵資源,更是學生在學習中需要的重要資源。
例如,在七年級生物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正確地認識生物,教師就在課前為學生制定了完善的教學課件,在備課中,教師通過結合教學內容,在網絡上尋找了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案例以及圖片和視頻,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物和非生物,并讓學生對它們進行區(qū)分,并且教師也應選擇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觀察能力以及發(fā)散性思維的資源,并在課件中添加一些能夠激發(fā)思維的內容,由此來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本課知識的學習能力。
三、 將信息技術運用在生物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屬于教學活動中的主要陣地,更是學生掌握和學習知識以及增強自身能力的關鍵性場所。課堂教學效率的高與低,是會對整體教學效果帶來直接性影響的,甚至會對學生學習成績以及個人發(fā)展帶來影響。所以教師必須要制定完善能夠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由此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進一步促進初中生更好發(fā)展。因此在七年級生物教學中,應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科學合理地為學生設計完善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提高七年級生物教學水平。
例如,在講授《動物細胞》一課中,為了防止出現以往教學中存在的課堂教學形式的單一無趣性,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通過運用多媒體來展示CAI課件內容,讓學生在聲像結合的動態(tài)展示中更好地掌握動物細胞的相關知識等,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也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升七年級生物教學效果。
四、 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后輔導答疑當中
雖然課堂屬于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主陣地,可是在課后練習以及課后實踐活動,也是引導學生鞏固知識、鍛煉學生能力的關鍵部分。所以教師也應注重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由此讓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以及運用生物知識,這樣才能為初中生未來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所以在生物課的課后作業(yè)以及課后輔導設計中,教師應科學合理地設計,有效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布置能夠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作業(yè),由此發(fā)揮作業(yè)的意義以及作用。在七年級生物教學活動中,應注重課后輔導活動的設計,并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以此為學生課后作業(yè)提供幫助,而且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能夠為學生提供適合學生發(fā)展、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業(yè)內容。
五、 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外活動當中
在新課程的要求下,初中校園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活動當中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從而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答實踐中的問題,由此來進一步推動初中生物教學水平的提升。在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外活動當中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網絡來搜集一些信息,并結合自身理解去選取所需信息,從而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調查報告作業(yè),由此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講授到《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一課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到家庭或是社會中,搜集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有哪些,從而使得學生能夠了解到食物中營養(yǎng)物質對人體的益處,并讓學生借助網絡技術來搜索更多的資料和信息,由此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加深對生物知識的記憶,并為學生全面穩(wěn)定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六、 結束語
當前的人類社會已經全面進入到信息化時代中,信息技術因自身優(yōu)勢已經在各行各業(yè)以及各領域中得到全面的滲透,尤其在教育活動當中,信息技術也彰顯了自身的優(yōu)勢和意義。初中生物教學活動,是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知識的重要學科,為了增強學生整體學習水平,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在生物教學中合理地借助信息技術,從而對生物教學活動進行優(yōu)化。但在實際教學中也應注意的是,在教學中不要過度運用信息技術,應結合教學要求和學生需求適當地選用信息技術,由此更好地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輔助性作用,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水平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為初中生未來健康長遠的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燦燦.探析信息技術與中學生物教學整合的模式和策略[J].求知導刊,2016(07):124.
[2]馬俊麗,姚芳儒,史立平.信息技術與中學生物教學整合淺析[J].亞太教育,2015(19):56.
作者簡介:
朱淑云,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西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