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通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重癥肺炎臨床特點及死亡危險因素。方法:從我院遴選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成人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患者的疾病特點,包括年齡、臨床癥狀、基礎疾病等,并以卡方檢驗分析導致其死亡的因素。結果:年齡超過70歲、心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是導致成人重癥肺炎死亡的危險因素。結論:年齡超過70歲、心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是導致成人重癥肺炎死亡的危險因素,對高齡患者給予充分的營養(yǎng)支持、抗感染、糾正心功能不全是降低患者死亡的關鍵。
【關鍵詞】成人;重癥肺炎;臨床特點;死亡;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969.4【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2-051-01
重癥肺炎(severe pneumonia,SP)是指肺臟出現(xiàn)嚴重中毒或并發(fā)癥的一種炎性病變,根據(jù)患者獲得的環(huán)境差異可分為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和重癥醫(yī)院獲得性肺炎。SP患者通常合并多種基礎性疾病,且存在酸中毒、缺氧等情況,其病情容易被原發(fā)病掩蓋,導致救治不及時,死亡率高[1]。有研究指出[2],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病死率高達50%,而重癥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的病死率高達70%。隨著近年來抗感染藥物的不斷推出,SP患者的感染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細菌耐藥性的增加和感染宿主的高危性等,導致SP依舊預后較差。本文對我院既往2年內發(fā)生死亡的100例成人重癥肺炎患者的高危因素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遴選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成人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滿足SP診斷,且年齡≥18歲。
1.2臨床治療
患者入院后給予積極的抗感染治療,其中初始治療患者采用抗生素聯(lián)合用藥(以喹諾酮類、三代頭孢、碳青霉烯類為主)共59例?;颊呷艉喜⒄婢腥镜?,則聯(lián)合抗真菌藥物使用;在治療原發(fā)病的基礎上給予有創(chuàng)或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吸氧、化痰、止咳、霧化、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
1.3觀察指標
采用回顧性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住院時間、是否轉入ICU治療、ICU治療天數(shù)、并發(fā)癥情況、分離得到的病原菌菌種、抗生素的使用情況等。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痰標本病原學檢查結果
死亡組患者均進行痰標本病原學檢查,其中查處痰菌陽性的共76例,共培養(yǎng)出4種真菌與9種細菌,另外有65例患者(85.5%)屬于真菌與細菌混合感染。細菌感染為陽性的患者分別為:肺炎鏈球菌18例、金黃色葡萄球菌15例、肺炎克雷伯13例、銅綠假單胞菌11例、嗜肺軍團菌9例;真菌感染為陽性的患者分別為:白色念珠菌18例、光滑念珠菌10例。
2.2患者胸部CT檢查結果
患者胸部CT檢查中表現(xiàn)為多葉段受累的共40例,表現(xiàn)為單葉受累的共60例。
2.3患者死亡危險因素分析
3討論
SP是目前臨床最具威脅的一種感染性疾病,不僅致死率高,同時流行性也高,且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會隨著患者年齡的上升而上升,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種致死因素[3]。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死亡組患者年齡超過70歲的共55例,占比達77.5%,而生存組患者年齡超過70歲的僅7例,占比達24.1%,由此可見,70歲以上的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率明顯高于存活率,說明高齡是造成SP患者死亡的一線因素之一。
臨床對于SP的最初診斷是需要入住ICU的肺炎患者,再加上幾乎所有的癥狀肺炎患者都會迅速發(fā)展或者已經發(fā)展為多器官功能障礙,所以一旦處理不及時,容易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既往的研究也指出[4],患者受累的器官數(shù)量越多,則死亡的幾率就越大。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5],合并COPD等基礎疾病也是造成SP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且該研究還指出,患者多葉段受累越多,出現(xiàn)缺氧、呼吸衰竭的情況就越明顯,死亡率也越高。賴敏、吳桂輝、陳洪德等[6]研究發(fā)現(xiàn),若動脈血pH值低于7.35,PaO2低于60mmHg,也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這都證實了缺氧越嚴重,患者預后越差的情況。路興志等[7]也指出,SP患者有8個獨立預測的危險因素,包括呼吸頻率超過30次/min、收縮壓<90mmHg、動脈血pH值<7.3、肺葉受累等。本組研究結果則發(fā)現(xiàn),器官受累和肺葉受累的情況對患者的死亡率并無明顯差異,或許與樣本含量較小有關,亦或是部分患者治療過程中存在干擾因素導致。在本次的研究結果中發(fā)現(xiàn),心功能不全與感染性休克是導致SP死亡的危險因素,且本身本研究中SP患者合并心臟病史的比例高達40%以上,而同類研究中存在心臟病病史的患者僅為10%~20%左右[8]。所以,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心功能成為了SP死亡的危險因素與本身的心臟情況存在干擾有關。
此外,鑒于本次研究所選擇的樣本含量不大,觀察時間也較短,無法與其他地區(qū)和醫(yī)院的資料進行對比,所以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本研究總結的臨床診治資料、流行病學資料和多因素分析篩選的各類預后因素,對臨床救治SP仍然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榮,畢先明.162例成人重癥肺炎臨床特點及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家庭醫(yī)藥,2018,34(1):154-155.
[2]李洪新.探討成人重癥肺炎的臨床特點及死亡危險因素以指導臨床救治[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33):71.
[3]黃蘭花,李少杰,鄒瑩.CRP/Alb比值對成人重癥肺炎臨床預后的評估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8,23(8):1442-1446.
[4]李娜,劉婧,苗曉云, 等.C反應蛋白與白蛋白比值預測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7,22(6):1113-1116.
[5]莫新,唐皓,曾麗金, 等.血清膽堿酯酶含量對重癥肺炎患者病情和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6,8(1):38-43.
[6]賴敏,吳桂輝,陳洪德, 等.肺結核合并重癥肺炎行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的死亡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8,23(1):115-118,122.
[7]路興志,周雪玲,單魁中, 等.老年重癥肺炎的病原學特點及死亡危險因素的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8,23(5):891-894.
[8]林宗欽,張歡歡,關開泮, 等.影響老年重癥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8,24(1):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