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艷偉
摘 要:為了提高土地測繪質量,應該重視采用有效的測量技術,現如今,測量手段與技術方法十分多,本文基于對GNSS測量技術的研究,總結了幾點具體工作經驗,希望結合本文有效分析,能夠提高認識,從而能為相關的土地測繪工作開展提供保證。作為相關工作人員,更應該積極做好實踐工作,要科學進行區(qū)域分析,從而明確GNSS測量技術方案,以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關鍵詞:GNSS測量技術;土地測繪;特點;應用策略
引言
GNSS技術在土地測繪工作中運用十分常見,作為主要技術之一,相關工作人員更應該重視該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這樣才能提高人們重視度,促使相關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土地測繪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作項目,那么在進行規(guī)范化測量過程,要重視提高認識,要積極轉變傳統(tǒng)測繪觀念,要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從而才能進一步推動企業(yè)發(fā)展。
1GNSS定位系統(tǒng)的特點
1.1GNSS測量技術定位精度高
目前GNSS測量基線的精度已經得到了顯著提高,而GNSS靜態(tài)相對定位的精度也提高到了毫米級甚至亞毫米級,尤其是高程精度也達到了毫米級。GNSS實時動態(tài)定位精度也有顯著性的突破,可以達到厘米級的定位精度,可以滿足各種土地測量的要求。大型建筑物、構筑物變形監(jiān)測,在采用特殊的觀測措施、精密星歷和適當的數據處理模型和軟件后,平面精度可達亞毫米級,高程精度可穩(wěn)定在lmm左右。
1.2GNSS測量技術觀測時間短
GNSS技術定位耗時較短,實時動態(tài)定位模式幾秒時間就可完成流動站1分鐘~5分鐘才能完成的觀測,大大提高了測繪效率。并且,運用GNSS技術的觀測站間不需要通視,只要求觀測站15°以上空間開闊性,這就大大降低了觀測環(huán)境與通視條件方面的限制,不僅縮減了測量時間及經費,而且使測量選點更具靈活性。
1.3GNSS測量技術實現全球全天候定位
GNSS衛(wèi)星的數目較多,且分布均勻,保證了全球地面被連續(xù)覆蓋,使得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戶在任何時間至少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GNSS衛(wèi)星,能有效保障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實現連續(xù)觀測,并不會受到天氣變化的影響。
1.4GNSS測量技術相關儀器操作簡便
隨著GNSS接收機的不斷改進,GNSS測量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有的已趨于“傻瓜化”。在觀測中測量員的主要任務只是安置儀器,連接電纜線,量取天線高和收集氣象數據,監(jiān)視儀器的工作狀態(tài),而其它觀測工作,如衛(wèi)星的捕獲,跟蹤觀測和記錄等均由儀器自動完成。結束測量時,僅需關閉電源,收好接收機,便完成了野外數據采集任務。
2 GNSS測量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
2.1 GNSS技術進行地籍測量時控制網點的精度和密度
對于地籍測量來說,它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對于所確定的一個測區(qū)進行全測區(qū)的控制和測量,同時它也是各種測繪地籍的圖件以及數據采集的一個基礎,而對于地籍控制的網點來說,能夠更好地控制它的精度和密度,才能夠更好地滿足一個土地權屬范圍的測量,并確定這個區(qū)域的特征點。要控制好網點的點位密度,首先要將其進行分類,而GNSS地籍網一般可以按照測區(qū)的范圍和先后的次序來進行分類,分為基本網點和加密網點這樣兩類。由于大多數的城鎮(zhèn)地區(qū)的界址點的密度是比較大的,所以在保證了這些網點所具有的點位精度的條件之下,控制點的密度總是要力求的增大到一個便于測定的界址點的條件,而且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在GNSS的網點下再加密一級的圖根導線,這樣就可以更加便于我們能夠直接從它的圖根點測定到界址點了。對于GNSS的各邊來說,它一般是要比常規(guī)的網邊長、變化的幅度也會比較大,并且其長短邊的結合也會更加的靈活和方便的,因此,各個級網的可視需要進行分期的布設,同時也可以一次性的混合的布設到我們所需要的密度。
2.2GNSS控制網的布設與數據處理
2.2.1GNSS控制網技術設計
在開始計數設計時,應對收集到的測區(qū)范圍已有CORS站、各種大地點位資料、各種圖件、地質資料,以及測區(qū)總體建設規(guī)劃和近期發(fā)展方面的資料分析研究,必要時進行實地勘察,然后進行圖上設計。
2.2.2選取測繪點
在選取測繪點時必須科學合理,才能保證土地測量工作的質量。應用GNSS實時動態(tài)技術選取測繪點,需要選擇測繪點上空開闊的地區(qū),并且周圍最好沒有任何障礙物,能夠保證GNSS接收機信號傳輸更加穩(wěn)定。選取的測繪點要避開電磁輻射源,以免因為電磁輻射的干擾,使信號失真,比如信號塔、高壓電線等,都應該遠離;還應遠離湖泊水面和外部為玻璃裝飾的高大建筑物,避免多路徑效應;測繪點的地形要平坦,避免在高層建筑群中,地面最好簡單少有物品,防止影響電磁波信號,使測量不準確。
2.2.3進行布網
對GNSS布網主要形式有四種,同步圖形擴展式、跟蹤站式、單基準站式以及多基準站式。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全面考慮,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布網,能夠最大的節(jié)省人力和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要根據具體的工作需要,配備合適的工作人員,至少需要三個工作人員,包括儀器操作員、記錄員和導航員。在實際工作中,各個工作人員有具體的工作責任,儀器操作員負責管理GNSS接收機,記錄員需要記錄操作細節(jié)和數據,導航員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地點。
2.2.4GNSS測量數據處理
第一對外業(yè)測量數據進行數據質量檢核;第二對GNSS網基線精度處理結果質量檢核;第三使用GNS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GNSS網平差,首先提取基線向量,其次進行三維無約束平差,再次進行約束平差或聯合平差,最后進行質量分析與控制。
2.3GNSS測量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實踐
2.3.1RTK的碎部測量與放樣
RTK技術是實時處理2個測站載波相位觀測量的差分方法。基準站、移動站為RTK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為向用戶發(fā)送基準站采集的載波相位,按照基準站的差分信息用戶可求差解算用戶的位置坐標。一般都會在地形圖、地籍圖測繪及平面位置施工放樣等方面應用RTK技術。在碎部測量中GNSSRTK技術的應用,不需要進行圖根控制的建立,可對工作效率進行有效提升。
2.3.2像控點測量
作為航空攝影測量外業(yè)的主要內容,像控點測量對土地測量至關重要。傳統(tǒng)方式應進行大量導線的布設,以此對相應平高點進行測量。通過RTK技術進行測量,需在測區(qū)或測區(qū)周圍高等級控制點進行基準站的架設,流動站可對各像控點平面坐標、高程進行直接測量,如像控點架設難度大,可通過間接方式進行測量。相比傳統(tǒng)測繪方式,無需進行控制點逐級布設,相比靜態(tài)GNSS測量,GNSSRTK技術可縮短測量土地的時間、提升測量工作效率。
2.3.3GNSS變形監(jiān)測
橋梁、水庫大壩、建筑土地地基沉降、位移等方面的監(jiān)測都屬于變形監(jiān)測。水準測量方式為常規(guī)監(jiān)測技術,主要監(jiān)測地基的沉降情況。地基位移、整體傾斜監(jiān)測可選取三角測量方式。選用GNSS技術進行地基水平位移監(jiān)測,有效提升其精度,一般控制在-2毫米到+2毫米之間,高程測量精度則控制于-10毫米到+10毫米的范圍,由此可見,變形監(jiān)測中GNSS技術尤為重要。
結束語:
總之,土地測繪工作是統(tǒng)計國家土地資源的重要方式,在采用GNSS測繪技術后,其測繪效率和質量都得到了提升,為此,相關工作人員要提高認識,要積極做好新時期土地資源測繪工作。這樣才能進一步對GNSS測繪技術進行實踐分析,以更好的為土地測繪工作開展提供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陳宇蕾,林寶丹.GPS測量技術在土地測繪中的應用分析[J].居業(yè),2018(10):7+9.
[2]傅宇.現代測繪技術在土地面積測繪中的應用研究——以GPS技術為例[J].浙江國土資源,2018(0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