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之后,倡導小學階段的任何一門課程都需要將“責任心”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要重視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較強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感及敢于承擔責任的現代公民。小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課程,其中有較多內容都可以成為對學生責任教育的重要內容,老師需要根據英語課程的基本特點,加強對教材的深入鉆研,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及高尚品質,為學生終身的健康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本文筆者先對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責任教育的重要途徑進行了分析,旨在為相關教育研究提供積極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滲透;責任教育;途徑
新課程理念條件下,責任教育是目前教育教學的重要主題,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責任教育看似簡單,實則并非不如此,它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并且十分復雜的工程。英語新課程標準曾明確指出:英語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還需要加強對學生意志的磨煉、情操的陶冶、視野的拓展、思維的開發(fā)、個性的發(fā)展等各方面的培養(yǎng),當老師明確意識到這些時,才能夠堅持“細水長流”的責任滲透。鑒于此,本文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責任教育的研究十分關鍵。那么,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責任教育呢?
一、 借助激發(fā)學習動機,滲透責任教育
眾所周知,學習動機是確保一個人能否全身心做某事的關鍵心理內驅力,但動機的產生與形成并不是隨意的,需要進行合理激發(fā)。對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而言,動機層次越高,學習動機就越強與持久,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責任感,不妨從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著手。實際教學前老師需要先對每個學生的心理結構、認知結構、情感結構等進行全面的了解與掌握,并選擇合理的心理策略,在以生為本的基礎上圍繞學生的心理來教學。兒童的心理需求常是由四點構成的,即興趣、成功、審美與創(chuàng)造性。其中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最為明顯與直接。因此,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就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角度著手來教學,有效滿足學生的積極學習需求。
可以設置各種有趣的活動,如:游戲活動、競賽活動、角色扮演活動等,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將其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進行完美結合,既能幫助學生順利掌握英語知識與技能,還能夠向學生有效滲透責任教育。比如:競賽活動和游戲活動中,不僅滿足了學生的爭強好勝心理,還能促使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進行及時鞏固,最為關鍵的一點是能滲透團結合作、相互關心的集體主義精神教育,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
二、 深入挖掘教材,滲透責任教育
現代小學英語教材的編制都是根據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來編制的,和學生的生活有較強的聯系,較多內容中都有著極強的責任教育作用。老師需要深挖這些素材,將知識作為載體,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責任感。第一,滲透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教育。比如在學習“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相關內容時,其中的Where is the...? Is there a...near here?及hospital, cinema, post office, bookstore等單詞,都是問路時需要用到的,老師在讓學生會運用這些單詞及句子進行交流時,可以借此來向學生滲透交通安全法律常識,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滲透對他人負責教育的責任教育。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相關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對天氣進行討論,在學到下雨天或者下雪天的時候,可以趁機滲透對他人負責的教育內容;滲透對集體負責的責任教育。在學習“Keep our city clean”相關內容時,組織學生一起制定班級公約,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負責的責任意識;滲透對家人負責的責任教育責任教育。在學習“Meet my family”時,滲透孝順長輩,關愛同輩的責任教育;滲透對社會負責的責任教育,比如在學習“A Field Trip”相關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聯想到環(huán)保問題,激發(fā)學生的保護環(huán)境意識,有為社會負責的意識。
三、 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深化責任教育
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所以需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實踐練習環(huán)節(jié)進行責任教育滲透。比如在學習“What would you like?”時,可以給學生設計在飯店吃飯的情景,讓學生有效練習。學習“Would you like...?”時,可以給學生設計熟悉的家里來客人時的情景。在學習“Whats the weather like?”時,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播報天氣預報的場景,讓學生向大家介紹。相信通過這些有趣的實踐交際活動之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同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良好的約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將德育教育進行了完美的融合。
四、 走出依賴,勇敢履行責任
目前的小學生在家中基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不需要學生自己去做,父母都會包辦,學生存在強烈的依賴別人心理。所以在滲透責任教育時,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敢于履行責任的意識與勇氣。第一,要多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其敢于不斷嘗試。比如:當學生學習中遇到種種困難時,老師要鼓勵學生,不要著急這個角度解決不了問題,咱們就換一個角度來分析與解決問題,讓學生逐漸嘗試自己主動解決問題帶來的快樂,讓學生走出對老師的依賴,為責任感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第二,鼓勵學生敢于挑戰(zhàn)失敗,磨煉意志。小學生學習英語時常會出現失敗了就放棄的情況,所以老師可以給學生講述“牛頓、愛迪生”等科學家在做發(fā)明時,嘗試了無數次失敗,但最終仍取得了勝利,讓學生逐漸的有勇氣去面對與克服困難,磨煉自己的意志,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第三,培養(yǎng)學生言而有信的品質。學生勇敢的履行自己的責任,必須要言而有信的,這是誠信的表現,無論是對任何人,只要答應了就必須要履行責任,說到做到。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這門語言性課程中,在教學的任何環(huán)節(jié)中都能夠進行滲透責任教育。因此,現代化的英語老師需要從以往的只重視學生成績中走出來,要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及品質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鄒小芬.淺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責任教育[J].小學教學研究,2017(09).
[2]劉月英.論小學英語教學中責任教育的滲透[J].校園英語,2017(02).
作者簡介:
羅仕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貞豐縣沙坪鎮(zhèn)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