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麗
摘 要:小學音樂教師需充分挖掘音樂課堂對學生德育教育的資源,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引導孩子們在濃濃的德育教育滋養(yǎng)下快樂健康成長。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優(yōu)勢及音樂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進而探討運用游戲教學、合作學習、多媒體輔助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綜合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榜樣;游戲;合作;多媒體
小學生正處在“三觀”培育的最佳時期,音樂教育對于孩子們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與時代步伐一致,深刻認識到音樂課堂對孩子們德育素養(yǎng)培養(yǎng)所肩負的責任,進而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地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滲透德育教育,切實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綜合素養(yǎng),為孩子們具有為國、為家鄉(xiāng)繁榮富強遠大抱負,富有正能量的健康快樂成長提供重要保證。
1 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優(yōu)勢
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即人之初的心靈就似一塊白板,孩子們?nèi)绾巍袄L畫”白板上的藍圖,全在后天的教育引導。小學生正處在人之初的年齡,高尚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皆是后天教育逐步促使形成的。小學音樂教學,對孩子們精神品格和情感態(tài)度的美育、思想情操和道德觀念的德育、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智育的培養(yǎng),是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尤其是在德育教育方面,音樂學科育人功能,具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翻開教育史不難發(fā)現(xiàn),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學家均在不同程度上提及音樂與德育的關(guān)系??鬃釉f過:“樂以致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柏拉圖說過:“對于身體用體育,對于心靈用音樂?!睂⒛抗庖浦连F(xiàn)代,著名音樂教育家賀綠汀說過:“一個人如果有了一定的音樂修養(yǎng),不但不會妨礙他的專業(yè),反而由于經(jīng)常接觸優(yōu)美純潔的音樂,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由此可見,音樂教學對德育教育的有效實施獨具優(yōu)勢,通過音樂教育對學生實施德育的做法是可行的。
2 深度把握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有義務(wù)在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F(xiàn)行音樂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教師應(yīng)抓住契機,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以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音樂》教材為例,該書蘊含了兩個方面的德育因素。一是愛國主義精神,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是品德教育永恒的主題。如一年級上冊第3課的主題就是“祖國您好”,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有意識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二是勞動因素,如一年級上冊第五課的主題是“勞動”,其中有《勞動最光榮》《三個和尚》《大家來勞動》這些關(guān)于勞動的樂曲。教師應(yīng)充分利用這些歌曲,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愛勞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3 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yīng)把握好德育滲透的時機,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德育滲透,將德育滲透落到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團結(jié)友愛教育等方面的實處。同時,教師還應(yīng)該注重教育形式的藝術(shù)性、靈活性、多樣性。
3.1 以榜樣激勵作用實施德育教育
榜樣在學生學習與成長中是不可或缺的優(yōu)秀榜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以此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更好地學習與成長,例如,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蝸?!芬呀?jīng)被納入中小學生音樂課本教材中,主要原因在于這類歌曲傳遞正能量,表達出孩子對于家長的愛。此類明星是大部分學生的偶像,所以音樂教師也應(yīng)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與組織作用,引導學生以榜樣與偶像激勵自己,將榜樣的閃光點介紹給學生,有效的滲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世界觀,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也能夠提高綜合素養(yǎng),深受榜樣的氛圍熏陶。
3.2 以游戲寓教于樂作用開展德育教育
在游戲中學習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動腦筋,根據(jù)課堂的需要創(chuàng)新游戲教學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歌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圍成一個大大的圓圈,教師站在圈中間拿著小布娃娃做道具,對其中一位學生唱道:“你的名字叫什么?你的名字叫什么?”被問的學生唱道:“我叫xxx,我叫xxx”。教師又唱道:“你的名字真好聽”。接著,被問的學生開始拿著小布娃娃,對旁邊的同學進行提問。一輪下來,學生不僅能夠記住旋律,還玩得開心。這時教師就可以總結(jié)并滲透同學之間應(yīng)友愛、和睦相處的德育思想。
3.3 以合作互助作用推動德育教育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團結(jié)協(xié)作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具體教學中,教師先根據(jù)學生特長進行分組,然后布置小組合作任務(wù),任務(wù)形式包括學生的團體表演、集體創(chuàng)編等。小組成員分工完成合作任務(wù),之后教師進行點評,提出改進建議。例如,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歌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或者學生自己和其他同學組成小組。分完小組后,教師要給每個小組發(fā)放一些小型伴奏樂器,如沙錘、三角鐵等,讓學生討論怎么為樂曲伴奏,豐富樂曲的表現(xiàn)力。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抓住適當時機,引導他們感受團隊協(xié)作的快樂,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3.4 以多媒體輔助作用支撐德育教育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能夠從多角度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yīng)多加研究,利用多媒體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圖片、視頻等進行直觀演示,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營造教學氛圍,進而滲透德育。例如,在《紅旗頌》的樂曲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播放一些學生熟悉或?qū)W習過的愛國樂曲,營造愛國氛圍,將學生帶入樂曲的意境。在欣賞完樂曲之后,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抗戰(zhàn)的小視頻,對學生進行一次情感的洗滌,引導學生明白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再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總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二者密切結(jié)合融合互促,在有效提升學生歌唱、審美等音樂藝術(shù)素養(yǎng)的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道德思想。作為一線音樂教師,要利用音樂的獨特魅力,善于發(fā)現(xiàn)一切可以進行德育教學的因素,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
參考文獻
[1]王明葉.德育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學周刊,2018(09).
[2]王麗櫻.德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方法初探[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07).
[3]魯海燕.小學音樂教學之德育滲透[J].青海教育,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