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材施教。物理作為初中必修課程,影響著學生今后發(fā)展、科學認識,有著重要作用,因而物理教學也成為新課程改革重要研究內容。新課程改革下,怎樣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探索研究。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物理;教學探索
初中物理理論知識具有抽象性特點,學生學習較為吃力,知識點理解困難,因此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不高,加之傳統(tǒng)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單一,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學習,影響了思維創(chuàng)新。因此,基于新課程改革下怎樣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方法成為教師主要研究課題。
一、 初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
(一) 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
現(xiàn)階段,多數(shù)物理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是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而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學時間較少,教學內容過多,很多教師表示在有限時間既要保證學生全部掌握又要達到教學目標具有較大難度。對此,教師只有加快講解速度或簡化內容,學生沒有充足的理解時間導致教學效果一直不理想。
(二) 缺乏教學實踐
物理課程具有一定實驗性與實踐性,一些理論知識只有通過實驗操作才能幫助理解。但是,現(xiàn)階段初中物理由于教學設施不足及其出于安全性考慮,很多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教學少之又少使得教學效果受到影響。筆者認為:物理實驗對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有著重要作用,能夠將復雜的理論知識變得形象化,降低學生理解難度。而這些受多方面影響,在實際教學中難以實現(xiàn)。
(三) 教學方法落后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新教學方法的出現(xiàn),仍然有部分教師習慣延續(xù)傳統(tǒng)教學方法,沒有形成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與教學時間缺乏協(xié)調與合理性。物理教學仍然停滯于教師講解,學生被動聽講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參與積極性低。
(四) 缺乏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
物理教學中,課本是知識傳遞、講解的重要樞紐,教師與學生以教材為主固然重要,但過于依靠教材并非是完全有利的。若教學被教材限制,則不利于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教學也會顯得單一,并且教材內容主要集中于理論知識講解,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無幫助性作用。
二、 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方法
(一)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初中階段學生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好奇心強,但是這種興趣只是暫時的。對此,教師怎樣讓學生保持長期興趣并激發(fā)好奇心、求知欲是物理教學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筆者認為:打破傳統(tǒng)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是一種有效方法,第一,采用趣味性教學,激發(fā)學生探索欲與興趣,例如:課堂上通過魔術、多媒體等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或是為學生講故事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好奇心。第二,多媒體教學,例如:在講解線路連接時利用多媒體將各電路連接直觀、清晰的展示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間,有助于增加學生認識與理解。第三,情境教學。課堂教師營造某種特殊環(huán)境,觀察學生情緒變化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情感素養(yǎng)。
(二) 增加物理實驗課程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物理知識是通過實驗驗證得到了認證。因此,新課改背景下應適當增加物理實驗課程,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帶領學生到實驗室教學,如果學校教學資源有限則可以自制實驗器材,例如:講解壓強時教師可以利用鉛筆、橡皮展示物理現(xiàn)象。實驗操作有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并且教學靈活、可見度高,便于學生對實驗過程與細節(jié)了解,達到學以致用。通過實驗小制作讓學生主動探索物理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與實驗創(chuàng)新意識。
(三)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新課程改革強調師生關系平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主動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這種教學有利于教學效率提高。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展開物理教學,小組同學之間交流觀點想法,相互幫助,共同找到物理答案。例如:在講解浮力有關知識時,首先導入內容:據(jù)報道有一個人能躺在水面上好幾個小時,人們一致都認為這個人有特異功能。但是實驗結果證明這并不是什么特異功能。提問:他為什么能在水面上躺幾個小時呢?學生回答:因為他受到浮力。教師繼續(xù)提問:別人躺在同樣的水中也受到浮力,為什么很難做到呢?由小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認識到浮力大小可能和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液體的密度、浸入液體的深度、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建立和諧、友好的環(huán)境,在知識探究、積累的同時提高合作能力,懂得合作學習。但在學生討論或發(fā)表意見時,教師不可急于否定或講解正確觀點,應適時給出引導、糾正。
(四) 優(yōu)化教學形式
教師在課件準備或備課時應對本節(jié)教學重點、難點有基本掌握,確定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提倡學生勇于表達觀點,各抒己見,保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有效幫助;當學生獲得成功時,教師也要給予鼓勵表揚。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主動探索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提高物理教學效果。
三、 結語
綜合分析,初中物理作為重要課程,對學生物理知識積累、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改革下,各校教師應重視教學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激發(fā)學生課堂主體性從而能夠主動融入物理教學中。同時,加大實驗教學比重,以實驗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驗證物理理論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與認識,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為今后物理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齊冬建.關于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性學習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1).
[2]馬萬錄.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
[3]竇紅平.對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研究探討[J].求知導刊,2016(10).
作者簡介:
賈麗艷,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永寧縣藍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