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我國各大中小學對音體美課程都不重視,認為這些課程可有可無,教師的主要心力都放在文化課上。然而,隨著教學的改革,素質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音樂課也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那么,在小學音樂課程中如何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練習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掌握唱歌技巧,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乘著歌唱的翅膀飛翔,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小學高年級的音樂課程不再流于形式,本文對此作一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高年級課程;歌唱教學;質量
歌唱是人們抒發(fā)自我情緒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也是最高效、效果最好的抒發(fā)情感的方法,在節(jié)奏、速度中我們能感受到音樂蘊含的情緒。孩子們天性喜歡唱歌,這也有利于小學音樂課程的開展。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該如何優(yōu)化教學,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呢?
一、 創(chuàng)設歌唱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小學音樂高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條件,輔助使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求知。教師可創(chuàng)設歌唱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會課堂唱歌的魅力。首先,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中的圖片、音樂和視頻激發(fā)學生的感官體驗,其次,在小學高年級的課堂中教師可加入一系列故事,豐富我們的音樂課堂。音樂作品豐富多彩,形式也各有千秋,其中蘊含著喜怒哀樂的情緒,在課堂中加入故事課堂會更有感染力、更具活力。在歌唱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保護學生們的嗓音,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生理特征,在練習過程中要做到適度用聲,勞逸結合,不能一味地鼓勵學生大聲放肆的歌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意與學生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從而改善枯燥無味的課堂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家鄉(xiāng)》這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對五十六個民族的了解。在學習《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可以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漁夫和金魚,用這種活動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投入到練習中,然后讓學生以《漁夫和進入的故事》為背景音樂進行情境式表演,從而提高學生歌唱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唱這首歌的方法。
二、 注重示范,產生共鳴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示范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教師范唱,學生才會清楚正確的歌唱方法是怎樣的,才會體會到唱歌帶來的美的享受。教師示范不僅僅示范動聽的聲音,還要給學生們示范歌曲中蘊含的情感。教師要給學生們示范如何恰到好處地傳達出這種情感,教師用眼睛和臉部表情來傳達情緒。面無表情、遲鈍的眼神只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反,堅定的眼神、洋溢的微笑會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課堂上。這樣的示范有利于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和歌曲之間的距離。教師在示范過程中手勢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情緒高漲時使用手勢更能渲染歌唱氛圍。例如,在學習《保衛(wèi)黃河》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放映黃河視頻并播放背景音樂,然后教師聲情并茂的示范,瞬間能夠渲染出大氣磅礴的氣氛。
三、 掌握識譜知識,學會歌曲
唱歌和我們說話是一樣的,也是人的本能,每個人從開口說話就會唱歌了,但是怎樣才能把歌唱好呢?教師需要教授學生們基本的唱歌方法,唱歌的前提是正確的姿勢,唱歌時人是立正姿勢,和地面是垂直的,雙手要自然,胸部要打開,收縮小腹。坐在凳子上時也不能整個人蹲坐在上面,作一半或三分之一就好。接著,在具體的教學中教授識譜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學生只有在識譜的基礎上,才能從根本上掌握唱歌的技巧,才能到音樂有更到位、深入的理解,掌握了識譜,學生才能真正地學會唱歌,唱好歌曲。那么在小學音樂高年級課堂中教師該如何講授復雜的五線譜呢?五線譜較為枯燥無味,如何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呢?教師在教授五線譜時可以將其編成一首兒歌,張開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個小手指,就是五條線,四個手指空,就是四個間,從下往上數,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樓梯,越上音越高。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們記憶,學生們只要聽幾遍就可以自己哼出旋律。遇到一些復雜的譜子,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改變一下學習順序,我們可以先唱歌詞部分,然后學習譜子,相信學生也能唱得很不錯,并且緩解了學生的畏難情緒。
四、 根據生活經驗,表達歌曲情感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要遵守一定的教學原則,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完美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們準確地掌握演唱的技巧,更好地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例如,在人教版高年級課本中有《勞動最光榮》這一課,在正式開展課堂學習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談一談自己在勞動時的感受,然后將勞動時的辛苦和勞動帶來的滿足感帶入到歌曲中,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再如四年級課本中《我心愛的小馬車》這一課,歌曲中的歌詞極具感染力:“我心愛的小馬車呀,你就是太頑皮,你若是變的乖乖的呀,姐兒我就喜歡你,的達的,的達的,我心愛的小馬車呀!”通過歌詞我們能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那種愉悅感,學生也很容易理解為什么這首歌的節(jié)奏那么歡快、有趣。再如學習《游子吟》這首歌時,學生們對這首詩非常熟悉,教師引導學生朗誦一遍古詩,然后讓個別學生說說這首詩的內容是什么意思。大部分同學都會說出:“慈愛的母親一針一線為遠行的兒子縫制衣服,她擔心兒子遲遲不歸,因此把衣服縫得非常細致,心里還盼著游子能早歸?!贝蟛糠滞瑢W都能領悟出父母的深重恩情,在唱的過程中也會情真意切,更能體會其中包含的情感。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高年級的教學中,歌唱部分的教學質量是最為關鍵的,也是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們的實踐體驗,讓學生們多次練習發(fā)聲,教師要提前教授唱歌的技巧。目前,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還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進步,所以,我們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我們的教學理念,以此來保證小學音樂高年級課堂教學的高質量。
參考文獻:
[1]鐘華芳.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欣賞教學與歌唱教學的關系[J].藝術教育,2015(11):163.
[2]陳曉群.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178.
作者簡介:
張紅珍,一級教師,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