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推行,語文的作文課越來越重要,難度也較以前明顯增大。如何讓學生會寫作文,寫好作文,也是語文的一大難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深知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學生提高自己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同樣也是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能力。本文結(jié)合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對語文課的作文作了一些相關研究,希望能夠?qū)φZ文的寫作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寫作能力;寫作素材;語文教育
作文一直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對學生的考試成績起到了關鍵作用,尤其是具備良好的寫作能力對學生之后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影響。新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彼越處煵粌H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更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作靈感,讓他們愛上寫作,流露真情,筆下生花。
一、 多觀察,激發(fā)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開發(fā)學生智力的催化劑。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蹦敲磳τ趯W生來說,學習本身就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如果不是他們本身對一些事物感興趣,根本就不會去接觸、去了解,也不會去觀察、去探索。所以,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同時,教師還應該多鼓勵學生,讓學生樹立信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寫作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讓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自由觀察,出于好奇,他們會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授老舍先生的《貓》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先對家貓或者其他小動物進行觀察,學生們各有各的興趣,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觀察,比如有的覺得貓身上的顏色千奇百怪,有的覺得貓的爪子很有特點,有的覺得貓的胡須和叫聲比較好玩……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觀察興趣,他們的好奇心變強,積極性變高,自然也會觀察得更加具體,感觸也會更深。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就會產(chǎn)生寫作興趣,也會讓他們愛上寫作。
二、 多讀書,積累寫作素材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名言告訴我們,寫作和讀書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多讀書才能下筆寫。首先,多讀書,不但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還可以打開心扉,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通過讀書,學生能感受到作者描寫的事物、抒發(fā)的感情甚至能夠?qū)⒆约喝谌胱髡叩膶懽鳝h(huán)境當中,從而能夠豐富自己的寫作思路。其次,讀書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吸取大量的寫作材料,從根本上來說,一切創(chuàng)作的靈感都來源于生活,但是一個人的閱歷有限,不可能對世間所有事物都一一接觸,親自感受。通過讀書,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沒有接觸和感受過的事物有一個大體認知,從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最后,讀書又能豐富學生的詞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所有的古今中外名著和創(chuàng)作都是語言凝練的精華,都是一個字一個詞斟酌出來的,所以了解一些名著的句式和修辭手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運用。學生讀多了書,讀通了書,自然也就會被書中的語言文字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就能寫出東西來了,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三、 多練習,掌握寫作技巧
清人唐彪曾說“讀十篇不如作一篇”,這告訴我們只是有了寫作素材仍然是不夠的,需要學生通過實踐來檢驗自己是否掌握了。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信心,端正學習態(tài)度。初學寫作,不可能覺得易如反掌,就如同小孩子學走路,剛開始難免要摔跤的,但是走著走著也就學會了。寫作的道理也是一樣,開始寫不好是正?,F(xiàn)象,寫得多了就慢慢會寫了。學生要不怕失敗,敢寫,想寫,在一次次練習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摸索前進,最終取得成功。另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防止自負心理。有些學生一開始覺得自己思路滿滿,勁頭很大,但是寫完一段之后就停了下來,由于基礎不牢固,基本功不夠,這種現(xiàn)象是時常有的。所以,教師要教學生不要因為自滿而驕傲,而是順應寫作思路,不慌不忙,慢慢構思,文章自然水到渠成。同時,要讓學生多進行仿寫,通過模擬練習,他們會熟知一些寫作知識,寫出來的文章也會更加充實,更具感染力。最后,教師在上語文課時也應該注意寫作方面的加強,在講授一篇文章的時候,向?qū)W生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和特點,讓學生有所了解,這對學生的寫作思路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 多修改,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學生寫完一篇作文之后,一定會很有成就感,但是文章是不是一定是成功的呢,這就需要老師來給學生進行指導和修改。修改是寫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保證文章質(zhì)量、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通過我多年來批閱作文的經(jīng)驗,我認為作文中常出現(xiàn)的錯誤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文不加點”型。學生喜歡寫作文的時候不加標點符號,總是喜歡把好多個句子用一句話說完,這樣就使得文章沒有斷句,讀起來很費勁;第二種是“流水賬”型。學生在敘述一件事情或者描述一個過程的時候,總是喜歡把重要的不重要的都寫上去,寫出來沒有主次,這樣就使得文章缺乏重點,讓讀文章的人不知道寫作人想表達的意思。第三種是“張冠李戴”型。學生在寫作時,難免會遇到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或者不清楚的知識,但是寫作的過程中又必須要用到,所以就盲目編造,亂寫一氣,寫出來的作文讓讀者一讀就有邏輯性或者常識性錯誤。所以,一篇作文完成后,學生一定要反復閱讀,深入思考,自覺找出錯誤并進行修改,同時,教師也要多閱讀學生的作文,找出學生作文薄弱的關鍵點,從而給出有效性建議。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才會在雙方的反復修改中不斷進步。
總之,語文作文的教學中,教師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不斷領會新課改的深刻內(nèi)涵,并且要在日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不斷思考和鉆研,從學生出發(fā),一切為學生著想,用指導和實踐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鳳蘭.淺談如何培養(yǎng)生的作文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122.
[2]何利泰.淺談如何讓生的習作具有真情實感[J].新課程學習(上),2013(11):122.
[3]王利華.如何培養(yǎng)生的寫作能力[J].寫作:中,2017(1):34-35.
作者簡介:郎永麗,河北省邢臺市,河北省清河縣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