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瓊
摘要: 信息技術的出現為童詩創(chuàng)作教學注入了活力。因為信息技術可通過多種媒體如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等對信息進行統(tǒng)一的數字化處理和交互化處理,使童詩創(chuàng)作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為主的接受方式變?yōu)橐砸暵牭榷喾N感官的共同協(xié)作,大大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在此談談如何引進信息技術,選擇適合小孩子們的詩歌教材,把詩歌教學和詩歌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改善和提高當前的詩歌教學效率。
關鍵詞: 信息技術、童詩創(chuàng)作、教學效率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頒發(fā)試用的“課程標準”,十分強調古詩文的教學與古詩文文化的傳承,是很有遠見的。這正是“詩歌教學”傳統(tǒng)的一種回歸。信息技術的出現為童詩創(chuàng)作教學注入了活力。信息技術可通過多種媒體如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等對信息進行統(tǒng)一的數字化處理和交互化處理,使童詩創(chuàng)作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為主的接受方式變?yōu)橐砸暵牭榷喾N感官的共同協(xié)作,大大拓展了學習的空間。
今天我就在此談談如何引進信息技術,選擇適合小孩子們的詩歌教材,把詩歌教學和詩歌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改善和提高當前的詩歌教學效率。
一、欣賞品讀,媒體設境,萌發(fā)詩意的種子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蔽艺J為,造成寫詩難的重要原因就是孩子們詩讀得太少。開展童詩創(chuàng)作教學,必須先從引導孩子們讀詩入手。
語文課本中所選擇的詩歌都由專家定奪的,一般都文質兼美,又具有典型性,是教師進行賞讀指導的最佳載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絢麗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詩境。這樣有助于孩子們較為迅速、深刻地整體感知詩文,體會作者蘊含在詩中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在教學六年級上冊《中華少年》一課時,配上和諧的音樂和生動的畫面進行聲情并茂范讀,孩子們自然而然就進入了文本的情感氛圍之中。在朗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將孩子們引入詩境,借助朗讀,去想像,去體會,去理解,去表達,使朗讀達到了語言與語境的融合,情感與情理的結合。接著,我再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多種畫面,引領孩子們仿寫第一節(jié)詩歌,啟發(fā)孩子們說出具有濃郁詩意的句子:“從一望無垠的草原走來,我是天空中的一朵白云……”
二、暢讀百家名作,創(chuàng)造氛圍,綻放詩意的花蕾
我讓孩子們從小接受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熏陶,利用早讀、午讀課以及班隊活動課時間,利用電教媒體投影優(yōu)秀的兒童詩作品。在有了古詩詞這些優(yōu)美文字積淀的基礎上,我還鼓勵孩子們借閱、購買圣野、柯巖、金波、魯兵等老一輩兒童文學作家的兒童詩作品及詩人王海的詩歌作品,訂閱各類選發(fā)兒童詩的、有一定文學品位的少兒報刊,讓兒童詩進入孩子們課外書隊伍。如在上完《和太陽比賽早起》這首兒童詩后,適時地向孩子們介紹袁鷹的《時光老人的禮物》,讓孩子們從兩首兒童詩的比較中進一步感受到時間的寶貴。孩子們在上完課后也深深地愛上了袁鷹這位兒童詩人,迫不及待地去圖書館借閱他的兒童詩,回來后念得津津有味。
三、信息技術引領,嘗試創(chuàng)作,開滿詩意的果實
(一)教材引領,尋覓童詩創(chuàng)作的切入點
“課文是最好的學習材料”。在我們現行的教材中有很多兒童詩,如《小小的船》、《太陽的話》等課文不僅富有情趣,而且瑯瑯上口。很多兒童詩結構簡單,內容淺顯,孩子們讀起來興致盎然。我在引導孩子們領會課文內容,掌握課文語言的同時,常常引導他們打開記憶的閘門,讓他們續(xù)寫課文或者仿照課文來編寫兒童詩,讓他們的童心在詩的世界里蕩漾。如孩子們在學習五年級下冊兒童詩兩首《我想》這課時,我就開展了續(xù)寫詩歌的創(chuàng)作活動。
在教學《我想》時,孩子們興趣盎然,下課了還沉浸其中,于是我就引導孩子們續(xù)編小詩如下:“我想/把頭發(fā)/接在柳樹上/帶著許多綠葉/隨著柳枝飄舞/飄啊/飄——飄出春的美麗。我想/把鼻子/安在桃花上/聞著甜美的花香/做著美好的夢/夢啊/夢——夢見滿樹桃花……”
(二)聯系生活,尋覓童詩創(chuàng)作的靈感
課堂畢竟只是一方小天地,是孩子們學詩的基點,生活才是童詩創(chuàng)作最肥沃的土壤。只有讓孩子們走進自己的生活,才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涌來。可是,“兒童的生活并不缺少詩意,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為此我讓他們帶著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游家鄉(xiāng);讓他們滿懷深情感受親情,感受愛;讓他們了解生活中各種美,各種愛,激發(fā)他們的情感。
如在廣州市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時候,我讓孩子們通過信息技術觀看了一些政府和人們?yōu)閯?chuàng)文所做的貢獻,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兒童詩創(chuàng)作。附童詩《創(chuàng)文,給我們帶來的改變》“創(chuàng)文,它就像一陣清風,把大地吹得一干二凈;創(chuàng)文,它就像一聲春雷,喚醒了人們那顆沉睡已久的文明心;創(chuàng)文,它就像一場細雨,滋潤著人們心田那朵文明之花。/創(chuàng)文帶給我們的改變,三言兩語豈能表達出來?你瞧,地上怎么干凈了許多?原來,這都是創(chuàng)文的功勞……”
(三)走進自然,呼吸童詩創(chuàng)作的芬芳
生活是童詩創(chuàng)作的源泉,自然界更像謎一般地吸引著兒童。我們要引導兒童去捕捉自然界中最細微而感受最深刻的表象,如初冬冒著寒氣的紅日、夏日瑰麗的晚霞、大雪籠罩的除夕……這一切能激起兒童多少神奇的想象?。?/p>
當春姑娘邁著輕快的腳步悄悄來到世界時,我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組織孩子們去找春天,孩子們找來了一首首詩:“春天,/春天,/你在哪里?/你是在小花清香的花瓣里嗎?/你是在小鳥清脆的歌聲中嗎?
實踐證明,加強信息技術在童詩創(chuàng)作教學的有效應用,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學情境,能夠拓展學習的空間,讓詩中的形、聲、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孩子們的感覺器官,這樣有利于把詩歌教學和詩歌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改善和提高當前的詩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讓詩歌創(chuàng)作走近小孩子們》郭萬芹《教師》 2011年36期
2、《視聽覺媒體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魅力》邵俠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10月上第28期
3、《“詩心在天,詩情在后”——淺談教學小孩子們創(chuàng)作兒童詩歌的體會》教客網 語文教學論文大全
4、《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與教參? 五年級、六年級?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