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智
摘 要:在教育現代化的發(fā)展形勢下,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構建“互聯(lián)網+教育”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主流。本文簡單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整合原則,重點討論了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措施,以供諸位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有效融合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中。從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情況來看,雖然不少教師都應用了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但也只局限于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課件,并未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而教學效率與質量也沒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整合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勢在必行。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原則
1.輔助性
遵循輔助性原則,就是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而不能將信息技術的應用當作是教學的全部內容。對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來說,倘若只注重信息技術的應用,而忽略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以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那么學生很難融入課堂當中,這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2.主體性
遵循主體性原則,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知識、能力、思想、興趣愛好等出發(fā),借助信息技術對教學過程、教學行為、教學方式方法進行調整,轉變傳統(tǒng)“粉筆+黑板”灌輸理論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從課堂教學的受動者轉化為主動者,以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確保學生全程參與教學。
3.趣味性
遵循趣味性原則,就是要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開展游戲、競賽、故事會、情景表演、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等多元化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4.學科性
遵循學科性原則,就是要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現出英語新異性、應用性、人文性的學科特色,著重強調英語的發(fā)音、語調、語法、詞匯、表達方式,以及英語的實際應用,還有英語中所包含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等人文內涵。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措施
1.應用網絡教育平臺,提高備課授課有效性
網絡教育平臺的顯著特點就是支持教師備課授課,提供學生作業(yè)在線布置與批改、學習效果測試、問題在線解答、教學資源在線查找、同步導學與輔學、學科教研等多種功能。對于初中英語教師來說,在備課授課的過程中應用網絡教育平臺,能夠提高備課授課的有效性,促進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筆者在《Can you play the guitar?》備課中,通過優(yōu)教通平臺中的資料篩選及教材欄目確定好自己需要的課程,平臺就把筆者需要的教案、課件、素材、習題等各種資源推薦給了筆者,大大地減少了筆者尋找教學資源的時間。而且,優(yōu)教通平臺上的同步導學欄目下設學生課前學習、鞏固復習及拓展延伸三個子欄目,筆者可以通過此欄目編輯導學案,并借助發(fā)送導學案功能將其發(fā)給學生,達到與學生互動的效果。另外,優(yōu)教通平臺已經有錄入好的作業(yè),筆者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篩選、編輯并布置作業(yè),還能夠利用批改作業(yè)功能在線批改學生已經提交的作業(yè),利用作業(yè)統(tǒng)計功能了解學生的錯誤率及作業(yè)完成情況。在運用了優(yōu)教通平臺之后,筆者的備課授課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1]。
2.引入交互式電子白板,加強師生互動交流
與傳統(tǒng)黑板及電教平臺相比,交互式電子白板支持隨意書寫、畫圖、批注重點,提供電子課件的使用及編輯功能、教學過程錄像功能、教學效果即時反饋功能以及多樣化多媒體工具,兼顧黑板的互動性與電教平臺的豐富性,彌補了黑板的單調性和電教平臺的單向性。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入交互式電子白板,可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同時,提高課堂趣味性。例如,筆者所在學校引入了希沃電子白板,筆者在《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教學中,用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了“在度假”“去爬山”“待在家里”“參觀博物館”“我參加了夏令營”“假期你去了哪里?我去爬山了”等英譯漢題目,邀請了幾名學生在白板上寫出對應英語。之后,又出示了“—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I went to the mountains”等語句,在各小組選擇了幾名學生,讓他們模仿這些語句在白板上一人一句進行接龍游戲,看哪一組寫的又快又準確。同時,筆者又給了學生語言性的提示。在此過程中,筆者與學生進行了有效的互動交流,而學生也基本參與到了課堂學習當中[2]。
3.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多媒體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信息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融入度。但從目前初中英語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教師在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過分重視情境的效果,忽略了教學重點及情境的延續(xù),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認為,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時,應當充分考慮情境的真實性、針對性及延續(xù)性,盡量使多媒體情境接近學生的真實生活,與教學內容相適應,且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比如說,筆者在《Whats the matter?》的教學中,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了外國人看病的視頻片段,建立學生對看病用語的初步認識,再給學生展示了一些生病的人的圖片,提出問題:“Whats the matter?”由于學生不清楚如何用英語表達生某種病,所以對筆者接下來的講解較為關注。筆者順勢向學生播放了教材文本的音頻,并讓學生進行跟讀,同時對學生進行了講解。之后,筆者又向學生展示了一些看病情境,要求學生以情境表演的形式對其進行了還原,一些學生雖然羞于表達,但是在其他同學的感染下也參與到了情境表演中。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教師可以應用網絡教學平臺,提高備課授課有效性;引入交互式電子白板,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將信息技術融入英語教學的每個過程中。
參考文獻
[1]馬振乾.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探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3):167-168.
[2]張東霞.信息技術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5):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