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英華
摘要:如何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針對農村孩子的實際,作者在教學創(chuàng)新和實踐摸索中,著重從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從“書香校園”建設引領,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二、是從不同學段,多層次、多方式、多渠道開展效果閱讀 ;三是體會語意,培養(yǎng)感悟能力,借鑒范文,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淺談 農村小學生 閱讀興趣 培養(yǎng)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涉世不深的小孩良好閱讀習慣最佳起步和個人素質的奠基時期。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的興趣呢?如何尤其是讓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變?yōu)椤皭傋x”?
莎士比亞說過:“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可見,閱讀對于一個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案褂性姇鴼庾匀A”,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針對農村孩子的實際,他們的見識面比較狹窄,閱讀面不夠寬廣,書本的來源匱乏,這也致使天真無邪的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扼殺在成長的道路上。因此,只有讓閱讀之光閃爍在鄉(xiāng)村的田野上,我們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才能在書本的光芒中樹立信心,在知識的學海中奮搏,改變人生!
一、書香校園,引領閱讀,激發(fā)濃烈興趣
書,是文化的標志,也是文化的載體,它積聚了人類歷史進程中最豐厚的精神營養(yǎng)。讀書,經受文化洗禮,打下人類精神底色的重要途徑。作為社會個體的人應當逐步形成高尚的情操和獨立自主的精神,生成智慧,養(yǎng)成德行。要想讓孩子從小受到一種文化的熏陶和浸染,除了家庭和師長的影響之外,學校的文化氛圍對所有的學生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第二課堂。在這里,學生可以接收很多文字信息,以相對方便快捷的渠道接觸語言文字。為了讓學校的“書香校園”建設和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有效地融合、交匯,我們以“書香校園”的建設引領、拉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方向。
首先,必須為學生營造濃烈的閱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樂于閱讀的習慣。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閱讀能力和寫作技巧不提高。但學生畢竟還是剛剛推開閱讀的大門,雖然對走進閱讀的大門充滿好奇和渴望,但是如何沿著閱讀之路去遨游在書海之中,并有所感有所悟,這就需要老師在閱讀教學中的正確引領。
其次,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本人在改革摸索出的經驗是: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討,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得益必定匪淺。
最后,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所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營造氛圍,效果閱讀,養(yǎng)成良好習慣
閱讀習慣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起重要作用。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肯定沒有效益的。為了讓學生更有效果的閱讀,本人的做法是:指導學生低齡學段可以多看童話、神話故事和一些拼音讀物,中高年級可以涉及小說、散文、歷史人物傳記、詩歌等多種體裁。引導學生有效果的進行閱讀,著重指導學生掌握閱讀的五個步驟:讀、查、思、注、摘。拿到一篇讀物,要認真的讀一遍,可以是默讀或朗讀。在讀的過程要專注其中,感受情節(jié),捕捉文章信息。通過工具書解決難懂字詞的意思,深思重點語句的含義,體驗角色所處的環(huán)境,感悟文章傳達的思想內涵。在此基礎上動動筆墨,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一些批注。最后,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平時多誦讀積累,把這些語言文字的精華融入到寫作實踐中。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學校開展了“讀書筆記”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要求學生做到把好詞佳句摘抄下來,并開展動筆寫一寫“我欣賞我想說”一系列活動內容。只有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捕捉延伸,體會語意,培養(yǎng)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教學《草原》一課,本人課前導入時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并配上贊美草原的歌曲,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語言文字的積累和理解,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這樣不僅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教師要善于捕捉由課內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這就是說閱讀理解的廣度和深度更多地取決于其語文的積累程度?!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庇辛素S富的積累,才會有良好的悟性。
“書中自有黃金屋”讓我們輕松、愉快的領著孩子,去尋找、去探索吧!用自己全身心的熱情去引導學生,逐步提高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課外閱讀的好習慣,引領孩子們來到陽光燦爛的廣闊天地,漫步在充滿泥土芳香的鄉(xiāng)村田野上。野花作伴,蝴蝶伴舞,手捧書籍,自由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有付出必定有豐碩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