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該文主要研究探討的是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策略研究,重點研究實踐衡水各高校的大學英語狀況。首先,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調查、實踐聽課等多種形式,深入研究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并且在此基礎上,深度剖析衡水市各高校大學英語的教學現狀,比如大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意識問題、大學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等問題,進行科學考察研究,得出具體科學實際的結論。其次,針對如何提高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學英語的教學策略,提出相應的建議。例如:拓展教學內容,增強課堂魅力;運用因材施教的策略,鼓勵大學生多元化發(fā)展;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等。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大學英語?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1(c)-0146-02
幾千年前的古人曾經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教師,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擁有優(yōu)秀的品德,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思維品質,這乃是教育之道。核心素養(yǎng)能力,是最近幾年新興的事物,它完全符合教育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在我們整個社會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立德樹人的新時代,在我們高校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提倡核心素養(yǎng)能力完全符合新時代發(fā)展,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就衡水而言,作為一名地方高校教師,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大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同時更要保證學生們能夠提高英語水平,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1? 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Key Competencies”是核心素養(yǎng)的英文單詞,其最先應用于經合組織和歐盟理事會的報告中。就大學英語教學而言,英語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構建,包含了語言能力方面、學習能力方面、文化意識以及思維品質等重要要素。比如語言方面: 通過大學英語課堂對學生們的各方面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改掉往日學生們只會簡單刷題,羞于表達的尷尬局面,促進其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逐步提高核心素養(yǎng)能力。
學習能力方面:要求大學生能夠在學習大學英語的過程中,具有自主學習精神,通過其不斷自我提升和發(fā)展,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高效的學習方法,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語成績。
思維品質方面: 包含了在學習大學英語的整個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難題,比如記單詞、翻譯文章、掌握聽力技巧等,大學生通過不斷地自我訓練,不斷地自我提升,遇到難題,不退縮、不放棄,有韌勁、有耐心,展現出非凡的意志力、判斷力、科學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珍貴的特性。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課堂,主要是培養(yǎng)大學生們在語言文化思維差異方面的能力,通過各種創(chuàng)新的思維形式,形成符合自身規(guī)律的思維,今后在語言跨文化交際中能夠從容應對。
語言文化意識方面: 著重包括了大學生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不同,對待不同的文化要有包容精神,正如名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世界上每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大學生是社會的棟梁,一定要擁有大海般的包容精神,用科學的精神認識世界、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為社會服務。正因如此,在我們整個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包容精神,對待西方文化既有寬容意識,又能夠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傳統(tǒng)美德,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還要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去認識各種優(yōu)秀文化,在全世界多元文化體系中,更加從容自信。
2? 當前衡水高校大學英語的現狀
2.1 大多數大學生核心素養(yǎng)意識淡薄
就目前現狀來看,當前教育體制下,素質教育仍停留在口頭表達上,而應試教育仍占據我國教育一大半江山。就衡水高校而言,大學生們來自全國各地,其中很多來自偏遠的山區(qū),地域性較強,這就導致了他們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且受嚴重的中學時代的“唯分數論”“填鴨式教學”的影響深遠,從心理上來講,得過且過“60分萬歲”,課堂氣氛極其沉悶,對基本的英語能力和意識的培養(yǎng)仍舊十分缺乏,學習積極性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大學生們主要重視期末考試成績,完全忽視素質能力方面的內容。因此,從整體來看,核心素養(yǎng)意識相當淡薄。
2.2 陳舊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
就衡水而言,城市總體經濟基礎較薄弱,而經濟基礎直接決定了高校的硬件和軟件。硬件設施比較落后,師資培訓力量較弱,導致了大多數教師幾乎沒能運用科學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高校的硬件設施,比如,多媒體設備也大多是10年前的,教室也屬于可容納100多人的大教室。班級是大群體,這種超容量班級授課的模式早已經常態(tài)化,綜合各方面來看,無論硬件還是軟件設施,地方高校都相對比較落后。班級容量大,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這就嚴重導致了教師在備課方面,諸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方面很難有自主創(chuàng)新性。如此毫無吸引力的大學英語課堂,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上現如今大學生們英語學習的功利心較重,尤其是過了四級之后,得到了學分,學生們更加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并持有一種“生無可戀”“了無遺憾”的態(tài)度,如此一來,嚴重影響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的同時,對大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高也會非常不利。
3?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學英語的教學策略
3.1 拓展教學內容,增強課堂魅力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大學英語的學習不僅可以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有效避免文化差異所引起的一系列尷尬問題,進而幫助大學生不斷地形成良好的思維品格,擁有國際視野。就衡水高校而言,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教師要加強知識拓展,立足課程并有效豐富其內涵,一方面可以不斷加深大學生對本課程淺顯易懂知識層面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引導大學生努力形成良好的思維品格,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各種能力。課后,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利用各種英語APP軟件,諸如英語流利說、趣學英語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解國外文化,不斷提高英語核心素養(yǎng)能力。
3.2 運用因材施教的策略,鼓勵大學生多元化發(fā)展
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因材施教”,主張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新時代,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我們的大學英語教育將由單純的填鴨式學習轉向智能AI化,由被動式學習轉向興趣化學習,通過英語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達到每個學生自我實現與個性發(fā)展,我們未來的大學英語教育應該秉持這一教育理念??v觀國外的教育,我們可以看出國外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都相對來說比較具有創(chuàng)新性,他們注重對大學生的分門別類的引導、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我們可以參考國外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研究理念,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去除糟粕,為我所用,優(yōu)化資源配置,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簡而言之,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衡水的地方大學英語課堂一定要改革傳統(tǒng)的陳舊的教學模式,用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努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能力,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較高要求,作為大學英語教師要學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得有所獲,不能一味強求所有學生都在一個水平線上,而是要求每個大學生都能在其自身能力范圍內有個顯著的提升,這才是我們所要求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下,因材施教思想的集中體現。
3.3 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提倡興趣教學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立足衡水,地方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而莊嚴的任務,同時要求教師們要運用科學合理高效的多樣化教育理念去教育我們的大學生,讓其自身有一個顯著的提升。比如,在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中,一定要立足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展開豐富多彩的特色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烈的好奇心和向上的求知欲是大學生們的本性,每個大學生都有積極性上的認識世界和探索世界的能量,因此,讓學生們對語言的學習和應用擁有不竭的動力,乃是我們教育的初衷。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的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還可利用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諸如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超星學習通、英語流利說等APP軟件的應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大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
4? 結語
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能一蹴而就,在大數據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不應停留在空談口號上,必須要有教師設計的科學合理的課程目標,以及基于目標的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設計,加上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設計密切結合,只有如此,學生們才能在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有一個飛速的提升,進而提高核心素養(yǎng)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湘云.核心素養(yǎng)體系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7,19(1):52-54,68.
[2] 陳艷君,劉德軍.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本土英語教學理論建構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6(3):50-57.
[3] 周紅英.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4(32):117-118.
[4] 程曉堂.關于當前英語教育政策調整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4(5):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