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 要 在新課改時代的今天,初中語文教學務必從傳統(tǒng)的一言談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注重教學進程中的有效問題情境的設立,以此為突破口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持續(xù)提升。其實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也有問題情境的設立教學,但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的大部分問題情境的設立皆是無效的。而語文新課標中強調的問題情境的設立教學是有效的。從客觀角度而言,無效問題情境的設立是教師毫無目的的設計問題情境的設立,是教師轉換語言的一種方式,難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更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而有效問題情境的設立則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設計好的問題情境的設立,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能促進其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持續(xù)發(fā)展?,F筆者將根據新課改理念對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問題情境的設立技巧展開探究。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教學 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一個充分調動自身思維器官,不斷發(fā)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高效的初中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問題情境的設立。教師的問題情境的設立是一個引導方向,不斷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方向,同時問題情境的設立也是一個途徑,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引導學生走向光明的未來。
1初中語文課堂問題情境的設立的作用
1.1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課堂問題情境的設立給學生以外部的刺激,防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過度分散。問題情境的設立能夠保證學生持續(xù)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然后能夠實現學生對問題進行整理,并作出準確的回答。
1.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的根本動力是人的需要,當原有的知識、經驗和新興的信息產生對抗之后,學習的動機也就會產生,學生作為知識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的動機就是不斷獲取新的知識和經驗,而教師在課堂上巧妙的問題情境的設立能夠切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1.3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鍛煉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而課堂問題情境的設立給學生一個發(fā)表自己意見和態(tài)度的途徑,學生在面對教師和整個班級的學生組織語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問題情境的設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膽量,而且還鍛煉了學生在眾人面前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問題情境的設立存在的問題分析
2.1教師問題情境的設立重復
初中的語文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立過程中,經常會重復的問題情境的設立相同的問題,這種不良的習慣造導致了問題情境的設立把學生訓練成為一個只會抓住重復問題,而不去認真的或者直接注意問題的開始,而且這種不良習慣導致教學過程中有意義的時間浪費,不能幫助教師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時這種不良的問題情境的設立方式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當然重復問題情境的設立的問題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但是重復是有條件的,比如在一個空曠的大教室上課,一個問題問題情境的設立一次學生可能沒有聽到,這時就需要重復問題情境的設立,但是多數情況下,在語文教學中應該盡量避免這種問題的出現。教師重復問題情境的設立實際上是低估了學生的聽課的專注力,教師總是擔心學生在課上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聽清楚課程,其中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在問題情境的設立過程中只要在問題情境的設立開始時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示學生問題不會重復,讓學生認真聽講,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知道該怎樣停問題。相反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重復問題勢必會在學生的心理形成一種定勢,認為老師反正會重復很多遍,到時重復再聽,導致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給了學生開小差的機會。
2.2教學中提出的問題過多
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注重課堂教學而不注重問題情境的設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主要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這就導致了課堂教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教師問題情境的設立過多,其實一堂課本來就45分鐘,教學過程中學生被過多的問題限制也沒有辦法去思考問題,課堂問題情境的設立在這里成為一種找急忙慌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提出如此多的問題說明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在備課過程中問題設置的深度和難度不夠,問題重復;還有一個就是教師缺乏問題情境的設立的技巧,在設置問題過程中沒有考慮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反應,同時在課堂上不關注學生的反饋及時的做出調整。
3提高初中語文教學問題情境的設立水平的對策
3.1難度適中科學問題情境的設立
在初中語文課堂問題情境的設立過程中,如何問題情境的設立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有著顯著的影響。在問題情境的設立過程中問題情境的設立得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活躍教學分氛圍,同時還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問題問題情境的設立的不得當,學生死氣沉沉不作答,最后變成學生自問自答,例如在講解《最后一課》時,在學生對文章主人公和主旨理解的基礎上,可以對文章結尾部分進行討論,設置問題情境的設立的問題,“寫粉筆字不是費力的事情,為什么韓麥爾先生在寫粉筆字的時候使出了全身的力量,為什么韓麥爾先生呆在那你,……話也不說,只是做了一個手勢。這樣的結尾棉鞋有什么好處?”在文章的結尾這樣有深度的問題,既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同時又能幫助學會進行思維訓練。
3.2問題情境的設立變直為曲,引人入勝
在以往的問題情境的設立中,問題情境的設立的方式是直來直往的,啟發(fā)性不是很強,時間一久學生就喪失了對教師問題情境的設立的興趣,而如果我們在問題情境的設立將問題變換一個角度,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們在講解《小桔燈》文章時,其中有一段“現在沒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睂τ谶@一段我們可以設置如下的問題情境的設立,小姑娘沒有說完原因就不說了是真的不知道爸爸去哪里了嗎,這時會得到否定的回答,那么再問題情境的設立,為什么小姑娘知道爸爸去哪里卻不說呢?從這些問題情境的設立中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對小姑娘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和了解,所以在問題情境的設立過程中拐一個彎反而比直接問題情境的設立帶來的效果要好的多。
4結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設立方法運用得當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精心的安排,合理的分析,一步步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