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濟寧市實驗小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已經(jīng)淘汰了很多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并應用了很多的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其中,作文教學中的先導式教學模式,革新了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方式,屬于一種比較新的教學手段。在此模式下,教師特別注重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并在各種誘導方式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的作文指導,在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基礎上,轉(zhuǎn)向注重學生的書面語言的培養(yǎng),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降低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在作文先導式的引導下,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度得到了極大的強化,并顯著地提升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在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教育的同時,他們勇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并滲透于文字當中,使情感與文字實現(xiàn)較好的整合,提升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并保障他們學習寫作的效果。本文對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內(nèi)含及訓練內(nèi)容,進行了簡要介紹,并以高年級學生為例提出了在小學階段實行作文先導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所謂作文的先導式教學,是指在作文教學中,立足學生既有的生活經(jīng)驗,并將他們身邊的生活作為教學資源和素材,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書面寫作能力為主的作文教學改革,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引入拼音、識字、閱讀等教學內(nèi)容與環(huán)節(jié),并對他們進行想象、觀察、創(chuàng)造、延伸、遷移等思維能力的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程序,將學生所需要掌握的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一定的教學邏輯進行重新編排,靈活掌握進度,不僅重要了知識與內(nèi)容的學習,更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
作文先導式教學的訓練內(nèi)容如下:一是進行說話的訓練,主要針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讓他們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比如,仿照兒童詩或兒歌進行口頭創(chuàng)作,觀察圖片練習說話等,通過這樣的訓練,使他們能夠掌握句子的基礎表達邏輯,從而學會自己能夠說出語意完整的話;二是進行句子片段的訓練,這主要針對二年級的小學生,讓他們仿照某篇小短文,就一個練習點進行寫作,練習的內(nèi)容要立足他們的既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心理接受能力,精準地進行練習;三是進行動手寫說的訓練,這主要三四年級的小學生,通過讓他們參加一些精心設計的課外活動,讓他們通過動動手、動動腦的親身經(jīng)歷,強化他們的生活體驗,并讓他們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并寫出來;四是進行閱讀與寫說的訓練,這主要針對高年級的小學生,讓他們把自己讀過的或者是喜歡的讀物,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一下,并表達成文,掌握寫作所需要的第二素材。
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由于特別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情感體驗,并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思維相對開闊和自由的空間,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表達情感。這種教學模式,尤其對高年級的小學生的促進作用更大。
1.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是學生在人生成長過程中需要具備的一項生活與生存的技能,而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能夠助益學生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的顯著提升,可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思維與書寫作文的習慣。在以往的教學方式當中,教師會通過命令或者任務的形式對學生布置任務,這樣的授課過程會使學生對作文感到反感,減少學習的興趣?,F(xiàn)在利用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對書本中的知識內(nèi)容更加深入而靈活的,在練習與訓練中對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進行了極好的強化,并引入課外的知識內(nèi)容,實現(xiàn)了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與延伸。這樣的教學與學習的過程,可激發(fā)與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使他們能夠自覺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自覺地積累寫作的素材,并在此過程中提升他們對外界的了解和認知,還能幫助他們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良好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與拓寬自己的生活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的生活感受與體驗,積累下有溫度與人文氣息的習作素材。
2.通過作文先導式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作文本身就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對作文的寫作產(chǎn)生興趣,并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在對學生作文興趣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利用課外閱讀的形式,幫助學生不斷地提升作文教學的趣味性。其中,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從古至今的文學發(fā)展史,帶領學生欣賞名篇佳作等,并引導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文章層次進行理性的分析,使其能夠?qū)ψ陨淼膶懽骷记蛇M行反思和提升,錘煉自己的寫作技能。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向?qū)W生推薦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文學名著等書籍,引導學生進行海量閱讀,以便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思悟能力、語感等進行培養(yǎng)。學生只有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或者實現(xiàn)與作者的對話,才能實現(xiàn)對生活與人生更加深刻的感悟與體會,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并累積良好的作文素材。所以,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點撥,對學生的作文興趣進行啟發(fā),使學生能夠從內(nèi)心深處喜歡作文。此外,還要對學生說和練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以及思維表達出來。在授課當中,要鼓勵學生多發(fā)言,并鼓勵學生使用連貫性的描述語言,簡潔有力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其中對于作文素材的累積以及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長時間的教學過程,并且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3.利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日常授課模式當中,還可以幫助學生將自身的合作能力及學習能力進行提升。利用合作學習,學生之間會相互幫助,并產(chǎn)生一定的默契,使學生懂得如何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并利用合作和互動交流,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愿意主動在他人面前踴躍發(fā)言,表現(xiàn)出自己的能力自信。此外,教師要對一些不善言談,性格孤僻的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使其愿意加入到小組討論當中。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還可以使學生提升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同時,教師也可將自身的職能進行轉(zhuǎn)換,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增進彼此間的感情,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表達能力。
4.應用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隨時隨地練習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非常注重學生對生活的體驗,以便學生能夠構建良好的社會意識。通過對生活方式的體驗,可以使學生在社會、家庭乃至學校三為一體的授課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強化,拓展他們的學習渠道,從而幫助他們產(chǎn)生多種創(chuàng)作思路,體會作文的魅力,養(yǎng)成隨時隨地進行構思與創(chuàng)作的習慣。在日常授課當中,還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作文情感進行獲取,并予以適當?shù)木毠P。例如,在學生參加完一次集體活動之后,可以讓學生寫作一篇練筆,表達自己在這次活動中獲得的感受,學習到的文化知識,等等。又如,在度過一個周末之后,可以讓學生寫自己是怎樣愉悅地度過這個周末的,這樣的過程不但可以使學生對生活的美好進行感悟,還能使寫出來的文章富有情感,真實而生動。通過隨筆的方式,切實地將學生的作文能力進行提高,并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授課當中,利用作文先導式的授課方式,可以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強調(diào)突出,使其對作文練習產(chǎn)生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因此,對于這種授課方式的應用,教師還要進行深入的探究和總結(jié),以便該教學模式能夠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幫助學生提升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