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曉妮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qū)海石灣第一小學)
為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教育改革是必然趨勢。新課改的提出,標志著我國教育事業(yè)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fā)展階段,崇尚以生為本,實現(xiàn)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進而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滿足該要求,情境教學法是正確之選,其充分凸顯了生本理念,全心全意打造以生為本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進而會吸收豐富的知識點,對學生的成長也是意義非凡。
所謂的情境教學法,就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標性的創(chuàng)設或導入一些具有情緒色彩、具體形象而生動的場景,讓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情感體驗,以求幫助學生快速的理解教材內(nèi)容,以促進學生心理機能的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教學模式。關于情境教學法,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李吉林老師就曾提出,情境教學就是指由情和境、情和理、情和辭、情和全面發(fā)展的實際辯證關系出發(fā),打造典型的場景來調(diào)動兒童的情緒與熱情,將情感活動與認知進行有效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從本質上來講,情境教學法的關鍵在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情感,主要是在對社會、生活等進行進一步提煉之后而作用于學生。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以灌輸式為主,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強,且參與課堂的機會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會被消磨掉,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為改善當前現(xiàn)狀,應重視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融入系列的生活化元素,打造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及時參與到該情境之中,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語文學科和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且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也利于學科知識點外延,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對語文知識點的再現(xiàn),可把學生引入一個真實的生活場景之中,利于學生更好的感悟與理解,其為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改的基本體現(xiàn)。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四季”時,為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密切聯(lián)系實際生活,與學生展開互動?!巴瑢W們,你們明白四季是什么意思嗎?所謂的‘四季’就是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那你們對春、夏、秋、冬的印象分別是什么呢?”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紛紛展開激烈的討論,彼此交流著意見。然后,教師借助多媒體平臺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四季照片,分別是春季的樹木與花草、夏季的烈日與蟬、秋季的落葉與冬季的雪,便于學生更好的區(qū)分四季,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進而產(chǎn)生學習新課的動力。
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學習語文的動力與興趣,教師應將教材內(nèi)容所涉及到的故事或生活和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聯(lián)合,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不能僅僅利用多媒體資源來烘托與渲染,還要重現(xiàn)課文情境,可讓學生展開角色扮演,以小組為單位出演短劇或小品,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或朗讀,便于學生理解與把握主人公的基本情感,也能深度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爭吵”時,該文章主要講述主人公與朋友克萊諦間的一次爭吵,最終二人和好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爭吵屬于一種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此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相應的角色,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且加入一些表情與動作,進而更好的詮釋與刻畫人物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情況。在此過程中,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表演能力,還能教會學生怎樣與朋友相處,便于優(yōu)化與完善學生的人格,做到朋友間彼此寬容、彼此理解,這對于小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意義重大。反過來講,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充分滿足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實現(xiàn)了教學的高效性與實效性。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是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高效性的重要途徑,旨在從根本上優(yōu)化與完善整個教學體系,一改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其教學質量、教學效率都得到了質的提升。在本文中,探討了情境教學法的應用,充分利用多媒體、角色扮演、生活化元素等,使得整個課堂變得更具趣味性與吸引力,便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