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常用的手法,提問不僅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智慧,點燃課堂氛圍,還可以促進師生交流,促進課堂生成。所以在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提倡巧用提問藝術打造高效課堂。本文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就如何借用提問藝術打造高效語文課堂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高中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性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9-0045-02
引言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提問是教師的“常規(guī)武器”,但是許多教師在提問方面都缺少藝術性,這需要我們高度重視。
一、高中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高中語文知識體系復雜而龐大,語文課堂提問的重點是要確保提問的針對性、有效性,只有這樣,提問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但是,結合實際教學來看,目前許多教師在語文教學提問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教師對提問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提問的主要作用是讓課堂更加熱鬧,所以他們在提問時,提出的問題都非常寬泛。例如,一些教師認為借助提問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只有事無巨細,處處設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無論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價值和意義,他們都照提不誤,致使提出的問題都是一些簡單的判斷性提問。這種盲目性的提問,很容易使語文課堂教學處于啟而不發(fā)的狀態(tài)。二是教師在提問時,很少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內(nèi)容及重要知識點去提問,提出的問題跳躍性太大,沒有層層深入,也沒有思考的價值。所以在教學中,學生有時候只顧著思考問題,而忘記課堂學習的真正意義,他們還經(jīng)常會因為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而感到疲憊和茫然。三是教師提問缺少靈活性,這也是高中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如許多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都只關注問題的答案,很少會用引導性語言促使學生的思維深入發(fā)展,也很少會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全面的評價。這樣一來,提問教學就流于形式,學生很難通過課堂問答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
二、高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
1.深思熟慮,有目的地提問
在語文課堂上,提問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雖然學生可以提出問題,但是高中生的身心還不成熟,為了高質(zhì)量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應以教師提問為主。提問是一門藝術,問題的深度不夠,提問時間不合適,都會影響提問的質(zhì)量和效率[1]。所以,在語文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吃透教材,緊貼教學目標設置和提出問題。此外,在提問時,教師要注意語氣、措辭,避免因為表述不清、語氣等問題而影響學生對問題的關注度和理解度。例如,在教學《采薇》一課時,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及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讀懂課文大意,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辫b于在古詩詞創(chuàng)作中,“一切語境皆是情境”,所以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抓住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意象去提問:文中哪些字詞屬于自然類意象詞語(歲、洋流、雨雪)?哪些字詞屬于社會類意象詞(柔止、憂心、饑渴)?這些字詞各有什么作用?然后借助問題,讓學生去誦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想象詩歌的意境,這樣可以促使學生與作者、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強化提問的效能。
2.把握時機,問在當問處
施教者和受教者,是課堂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關注學習的對象,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能力水平,做好學生學習服務和引導工作[2]。高中生雖然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辨析能力,但他們習慣了在教師安排下去學習,貿(mào)然提出問題,很容易打亂他們的思路。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提問的時機,抓住學生的疑惑點,在學生的需要處提問,為強化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而提問;然后,在合適的時間提出問題,確保學生能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水平。例如,在教學《老人與?!芬徽n時,教師可以在課文內(nèi)容和生字詞講解結束后,在學生對作者情感、寫作宗旨有所了解而精神又有所松懈時,及時拋出問題:桑迪亞哥是在什么狀況下與鯊魚接二連三地進行搏斗的?小說為什么要描繪鯊魚的兇殘、龐大?老人與鯊魚共展開了幾次搏斗?通過語言和整個事件,可以感知桑地亞哥是個怎樣的人?桑迪亞哥最后是成功還是失敗了?你如何看待人魚搏斗的結局?人生成功與失敗,到底該如何去衡量?在問題提出后,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梳理、追問,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問題上。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振作精神,積極參與到學習中。
3.多元啟發(fā),促進深層思考
新課改明確指出,教育要以人為本,將每一個學生都視為可塑之才,教育、引導和熏陶學生。高中生的智力水平已經(jīng)達到一定的程度,但是他們在深層思考、有效思考方面,仍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在語文課堂提問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問題,還要本著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原則,從多個角度提出問題,讓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展開思考,以啟發(fā)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一課時,教師可以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查閱、收集相關資料,了解文章背景、作者生平經(jīng)歷、演講的意義。然后,結合作者的演講,從種族平等、資本主義社會的自由和民族等角度提出問題:這篇演講的具體指向是什么?演講是否具有普適性?種族平等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題,與其有關的文學作品有哪些?這樣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演講的意義,發(fā)掘演講背后隱藏的東西,促使學生的思維觸角朝著文學、政治的方向延伸,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鍛煉其思維的敏捷性。
4.以人為本,讓學生去提問
以人為本,是教育公平理念的體現(xiàn)。以人為本,重點是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創(chuàng)新探究的基礎上發(fā)展個性,獲取知識和能力。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困惑,讓學生主動去提出問題。教師則要擔起釋疑解惑的重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時,教師提出:許多人都說林沖是有著“良民”夢的悲劇英雄,但是,我感覺他更像是一個受體制束縛和階級壓迫的“公務員”,所以他在厄運降臨時,一開始根本不敢反抗。然后讓學生思考教師的說法是否正確,并說出自己的見解。在學生給出答案后,教師可抓住細節(jié)和關鍵點,與學生展開辯論。將提問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辯論中提出問題,通過師生交換意見,使學生有更多的收獲。
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創(chuàng)新教學的有效手法。所以,教師要注意提問的藝術性,總結有效的提問教學手法,借助提問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幫助學生實現(xiàn)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顧婷婷.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探賾[J].成才之路,2017(36):86.
謝英澤.高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初探[N]. 發(fā)展導報,2017-10-20(028).
作者簡介:蔣瑩(1982.2—),女,安徽淮南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目前主要從事高中語文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