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瑾燕
摘 要: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關鍵,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古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梢娕囵B(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閱讀一則材料,往往可以產(chǎn)生若干感受點,使學生能多方面感受,多角度思考,這是培養(yǎng)思維立體化的標志。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角度;閱讀教學
近年來的中考作文命題,開始采用給材料的形式。這種命題方法,一方面統(tǒng)一了作文的材料,避免學生作文中的生編亂造。另一方面通過寫給材料作文,既考查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又考查了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給材料寫作文所提供的大多是件事情,只要從中分析出一個正確的觀點、道理,文章就算是成功的。那么,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多角度的閱讀課文呢?
一、由淺入深,逐步推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F(xiàn)在,很多學生對閱讀課外名著缺乏興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閱讀“什么”心理為切入點,讓學生養(yǎng)成坐下來喜歡讀的習慣,其次,利用名著的通俗讀物或是介紹名著的精彩片段等方法,添補空白,激發(fā)學生繼續(xù)讀下去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閱讀整部作品。第三,學生在閱讀中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難以持之以恒的閱讀,此時離不開老師及時的指導。通過教師指導閱讀,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能夠長期的、持久的讀下去。最后,讓學生兵教兵,一個學生把自己讀的著作講給其他同學聽,這樣每人講一個,久而久之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有的同學要想比別人講的更加精彩就要讀的更加深入,當然對其他的同學的影響也就更大。于是,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學習,慢慢的,也就得到了共同的提高,興趣也就更濃了。
二、教會學生從多角度分析事物,不斷提高閱讀分析能力
角度是觀察、分析事物的著眼點,也是文章立意、構思的出發(fā)點。分析事物時,要學會多角度分析,抓住材料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或人物,進行逐一分析。同時,又能從整體上把握整個材料。比如在教學課文《鄒忌諷齊納諫》時,讓學生與自己的學習、生活相聯(lián)系,鼓勵學生多角度看問題。這篇課文每一個人物都代表不同的思想,讓學生分析每個人物的言行,從中發(fā)現(xiàn)不同的思想。
(1)鄒忌——人須有自知之明。學生認為從“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中可以肯定鄒忌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正視自己確實不及徐公美的現(xiàn)實,并沒有被旁人的吹捧沖昏了頭腦,而是找到了真正的原因所在:妻子偏愛他;小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他們都不講真話,只因都有私心雜念。
(2)鄒忌——做事情須講究方式。鄒忌見齊王后,并沒有單刀直人地向齊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國大事,讓齊王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鄒忌不僅保全了身家性命,而且深受齊王器重,可謂兩全其美。學生認為善于進諫的鄒忌,讓人體會到在生活中,在與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見時,都要講究說話的技巧,要看對象,注意場合。
(3)妻妾、客人——情感蒙蔽事實真相。無論是妻、是妾、是客,都是鄒忌最親密的人。然而事實常常是這樣,越是親密的人,越容易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甚至導致錯誤的判斷。學生由此可以看出親疏關系對認知事物的影響。
(4)齊威王——虛心納諫,為成功奠定基礎。齊威王聽取鄒忌之諫,廣開言路,終于革除朝政諸多弊端,使齊國“戰(zhàn)勝于朝廷”。學生由此得出結論,虛心使人進步,可以讓人少走彎路,為取得成功奠定基礎。
學生從不同人物身上進行多角度分析,學會辯證思考問題,提高了閱讀分析能力。再如教學《孫權勸學》這篇課文時,老師問學生: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呢?學生紛紛回答:從呂蒙先“辭”后“就學”看,說明及時醒悟為時不晚,從孫權屢次勸學,說明教育他人要誠懇、耐心;從魯肅的驚嘆看,說明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對待他人……學生暢所欲言讀懂了這些素材可適用于不同的話題角度。
三、指導學生學會選擇適當?shù)慕嵌?,培養(yǎng)學生準確提煉觀點
角度的選擇是文章“生死故關”的大事,選擇角度要做到陳中求新、常中見異、俗中求巧。我們要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發(fā)展的眼光來分析事物,選擇適合自己論證的角度去議論。例如,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安排一則材料:世界著名球星馬拉多納說“告訴孩子們,讓他們崇拜有學問的人,不要崇拜我。我只讀過小學,只讀小學的人是一頭驢子?!蓖ㄟ^分析,聯(lián)想材料后,學生初步提出以下觀點:
(1)從知識的多少考慮,提出:人各有所長,不求全責備。
(2)從品德上來看,提出:謙虛是一種美德。
(3)從如何看待自己著眼,提出:正確認識自己,才能不斷進步。
(4)從自己的短處去想,提出:人要有自知之明。
(5)若反過來看問題時,則提出、球星的悲哀。
(6)成功的人也要學問。
不難看出,以上觀點,由于觀察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向不同,因而奢法也不同。但有的觀點一般化,不夠新穎。根據(jù)上面提出的幾個觀點,老師因勢利導,提問:在這些論點中哪些能反映出材料的本質(zhì)?讓學生思考,既可訓練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又有助于幫助學生選擇好角度,提出深刻的見解。然后讓學生回到原材料上來,選取能反映材料的中心,新穎獨到和切合實際的論點。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要著力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一步一步的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訓練,并注意適時適當?shù)恼{(diào)整方法,一定會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閱讀課文確實非常重要,特別是精讀課文,這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能的基本課型,在指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準確提煉觀點,使學生在作文時更加得心應手,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