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剛威
[摘 要] 本文主要討論在刻板印象的基礎理論觀照之下,影響中小學教師對于學生操行分和考試成績的評價的因素。同時,本文會簡單闡釋刻板印象理論、操行分制度、校園文化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作用的影響性,繼而進一步分析老師對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刻板印象,最終所引發(fā)的各種問題和困境。廣大教職人員應當要積極地探討與學習如何有效地降低對學生的刻板印象,才能夠達到更高的教學水平,能夠對不同的學生給予合理評價。
[關鍵詞] 刻板印象;操行分;成績;中小學;心理分析
不論是在我國內(nèi)陸和港澳臺地區(qū)的中小學,還是國外著名的教育機構,都有一部分的學校是實施操行分制度,通過它來評估學生們在學校期間的品德道行。對于學校和教育者而言,學生們各個學科的成績分數(shù)固然是相當重要,同樣地也寄望他們能夠在學校里學習和提升個人修養(yǎng),令個體的內(nèi)心深處萌芽起自我道德教育,達到符合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學校園設立的操行分制度,是很難做到公平合理的,因為它的評價往往是帶有較多的主觀因素??v使可以透過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作為客觀評價,但是最重要的是,老師們的看法,因此應該要嘗試運用更為合理的方式,去評價學生的操行分,盡量避免刻板印象所產(chǎn)生的影響性。
一、刻板印象理論
刻板印象又可以稱作印刻作用,英語為Stereotype,其主要含義是指人們對于某些事物或人群的固有看法。它是普通大眾在日常生活當中,時常能夠聽聞的一個詞語,也是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評價一些特定事件或人物時常用到的專業(yè)術語,學者們都致力研究大眾與刻板印象的產(chǎn)生因素和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jù)目前的闡釋,由于人們生活在這萬千世界里,有限的時間之內(nèi)是無法徹底理解各種大大小小的人和事的,不能夠通過個體的親身經(jīng)歷去感受整個世界,只可以接觸一小部分,再加上外界的信息去了解另一大部分。這樣的信息接收方式,雖然能夠協(xié)助個體迅速接受大量的社會信息,并作出自認為合理的判斷,但是也有可能發(fā)生錯誤的決定,使得個體對外界產(chǎn)生不恰當?shù)睦斫?。個體或群眾對于單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過度負面看法,則容易進一步導致偏見的發(fā)生,甚至是歧視和污蔑。如,一名兒童遇見穿著打扮臟兮兮的老年人,會在個體的意識當中,默認對方為生活窮困潦倒的,甚至會想不希望長大后變成這樣的可憐人。這想法可能是基于過往的家庭成員的教育或影像作品所影響,而不是進一步思考對方僅僅是一個節(jié)儉的老人家。相反,如果人們對于某人或事件,單純地聽從旁人的意見,產(chǎn)生過高的評價,則會導致個體出現(xiàn)欠缺獨立思考,以及親身接觸后的主觀感受,抱著對事物預期過于樂觀的態(tài)度。如,對于從未出國到達歐洲旅游的人士,他們透過旅游節(jié)目、電影、書籍以及身邊友人的經(jīng)歷,便會輕易相信外界的信息,認為絕大部分的法國人是較為浪漫的。事實上,并非全部的法國人都是浪漫主義的。這種觀念的形成,顯然是個體不曾有過法國旅游或者與法國人的真實交流,而是通過他人的信息傳播,繼而消化吸收到個人的認知當中,最終形成固有思維方式。
當我們要嘗試了解刻板印象理論時,必須要知道的是,它并不一定是正確或錯誤的,也絕不是正面或負面形象,而是我們先入為主的主觀評價。我們不應該讓刻板印象去決定對事件或人物的整體評價,因為會導致個體無法更能真實去了解和評價,要做到主觀和客觀兼并,方可做到合理的分析,繼而消除刻板印象帶來的副作用。
二、中小學校園的操行分制度
從全球來看,即使是不同的地區(qū),也會有一部分的中小學校實行操行分制度。雖然操行分并不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總體學科成績,但是這個分數(shù)會揭示出該學生日常在學園當中的行為表現(xiàn),并以此來評定其分數(shù)高低,作為其他教師和家長們的參考。當然,操行分也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有一些學校甚至會把操行分與能否順利升班或畢業(yè)掛鉤。即是說如果某一名學生在校里的整體表現(xiàn)過于差勁,時常不遵守學校所制定的規(guī)范,上課期間不能安分守己,縱使其學科成績非常突出,也會因操行分數(shù)過低,而導致不能夠順利升班,這也直接反映出操行分的重要性。即使學生們能夠順利地畢業(yè),其操行分數(shù)也會永恒地記錄在他們的成績表上。在日后尋找工作期間,部分的公司會要求他們提交上中學時期的成績表來做錄取參考,一方面,能夠知道其學科成績,另一方面,能夠初步了解個人表現(xiàn)和行為,因為操行分決定了他在學校期間的作風和言論。
以澳門的中小學為例,絕大多數(shù)的學校均采用操行分制度,來評價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繼而決定了其成績表上操行分的數(shù)字。當中有的學校更會以操行分的另一代名詞表現(xiàn)分,來決定學生的學科成績,雖然僅僅是占學科成績的10%,但是在個別關鍵時刻,會直接影響到某一科目成績合格與否。試想想,一名老師要教育好幾個班級,每個班級二三十名學生,一個學年結束都未必能夠了解每個學生真實的狀況,因此過于簡單的操行分制度,是明顯存在著老師對學生的主觀因素。學校方面會制定一系列方案,去協(xié)助老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例如,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遲到次數(shù)、欠交作業(yè)次數(shù)、學生的儀容、擔任班長或科代表、校外比賽獲獎等情況,明顯的指引達到綜合評價某一名學生的操行分成績。
三、刻板印象與操行分的關系
由上述簡單介紹的刻板印象理論與操行分制度,可以明顯看出兩者是存在著一定程度的關聯(lián)的。以下主要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嘗試從種族因素、性別因素、職位因素、教師因素和學生因素的角度,做出簡單的分析和討論。
1.種族因素
在全球化的作用下,以及我國“一帶一路”的推廣,促使中小學內(nèi)的學生來源地,不會再像過往多為單一省市生源地,只有我國漢族人口為主的學生,而是更多地來自國外民族的學生,繼而形成一個富含多元文化的學校。尤其是受到其他亞洲國家的影響,主要包括菲律賓、印度、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這是由于他們的父母來到我國工作,部分可能是從事社會上較低層的工作,如保姆、保安、清潔、洗碗工等,繼而將子女寄托在學校里。他們的生活習俗與我國學生相差甚遠,使得學生之間比較容易出現(xiàn)民族的刻板印象,錯誤地認為他們是差生,自己必然會優(yōu)勝于他們,甚至公然做出一些不不禮貌的舉止,單純地認為其日后也只可擔任一些低層勞工力工作,使得外籍學生內(nèi)心感到不適,未能夠有效地融入我國中小學校園內(nèi),不利于健康和諧校園文化的發(fā)展。對于同學之間所產(chǎn)生的刻板印象,也會漸漸地影響了教師的判斷,發(fā)現(xiàn)外籍學生的行為表現(xiàn)未如理想,或許單純地認為是因為他們漢語水平能力比較薄弱,則不能夠讓他們?nèi)偃我恍┌嗉壜毼?,最終影響他們的操行分成績。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和教師可能會適當調(diào)整外籍學生的操行分和表現(xiàn)分,盡量給予合格的分數(shù),但是忽視了他們個人的真實感受和能力。
2.性別因素
國內(nèi)外許多的研究均發(fā)現(xiàn),校園內(nèi)是明顯存在性別刻板形象的。由于男女性別之間的差異是一直存在的,人們偏向于認為男性比女性的能力要強,這也與我國數(shù)千年封建社會傳統(tǒng)有關。當教師在未經(jīng)過詳細的分析后,很容易偏向認為男同學更為有才能,故此在分配班級或校園的職位時,往往是讓男同學去擔當,使得男學生優(yōu)于女學生的刻板形象出現(xiàn)。如果有足夠的客觀評價,去協(xié)助教師更好的分析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自然能夠更好地去消除性別刻板形象,也能合理地給予不同性別的操行分。
3.職位因素
在校園或班級內(nèi)有許多中不同等級的職位,這些職位大多數(shù)是由教師任命的,故此在選擇班長或科代表時,通常會挑選成績較好的學生或某一科目成績突出的學生,從而減輕老師自己的工作量。值得關注的是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未必十全十美,在老師或父母的眼中,可能會錯誤地判斷他們成績與品德是必然呈正相關的,繼而給予較高分數(shù)的操行成績。對于剛接觸學生的新教師,可能會基于過往學生的成績和操行分,是否過往曾擔當班級某個職位,決定今個學年是否同一批學生繼續(xù)擔任同一職位,使得循環(huán)和刻板印象的產(chǎn)生,個別的教師也可能會選擇自己偏愛的學生去擔任重要職位。在欠缺足夠的客觀評價和分析,單純地依靠刻板印象去分配班級職位是過于籠統(tǒng),應當適當思考合理人選,如,某一學生是否對該科特別感興趣和有足夠的責任感。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過擔當班級職位的經(jīng)歷,建立采取輪換制度,提升他們的責任感,和有良好的機會去親身接觸學生,才能更好地判斷其個人品德,給予相應的操行分,避免由同一名學生長期擔任班長一職,缺乏對其他學生的關懷。
4.教師因素
學生操行分成績主要的評分者是相應的班主任和其他學科的教師,因此教師的主觀評價是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如果某一位同學在某教師的課堂上,時常擾亂課堂紀律,不聽從指揮,便會產(chǎn)生不良印象的概念。通過這一位教師的親身經(jīng)歷傳播給其他的任課教師,繼而易于形成刻板印象,讓其他的教師對該學生持有負面態(tài)度,在無意識當中默認他是一個行為與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這種片面的刻板印象的形成,單憑一個人的主觀意見,而影響到身邊其他人的主觀,然后進一步影響客觀評價的存在與必要性,這也促使其整體評價欠缺公正與公允,最后導致操行成績并沒有得到合理的分數(shù)。
反過來說,當一名某科目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且會在該教師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也會準時完成作業(yè),教師便會給予他高度的評價。該教師會向身邊其他教師傳播信息,以致其他教師都不知不覺間默認該學生表現(xiàn)是較為良好的,在未及時了解及徹底關注的情況下,輕易給予較高的操行分,也會產(chǎn)生信任感并分配一些職位或事情交代給他處理。
教師更應該要懂得各種因素所引起的刻板印象,以及要學會避免它所帶有的影響,通過非專業(yè)學科課程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真實個性和品德。例如,一些興趣活動班,親自去接觸學生,通過其他活動課導師的評價,更能夠全面反映不同學生的個體心理特點。由于平日課程過于無聊和乏味,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并不如意,但是在他們感興趣的活動當中則可以變得相當乖巧,愿意合作地聽從導師的指揮。作為班主任教師,由于與學生的接觸方面僅依賴他在校園里的表現(xiàn),以做出操行分的評定,并未能知道學生在家中的表現(xiàn),這顯得家長意見的重要性。如果能夠從學生的家長口中得知,聽取其生活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更可以做到深層次地了解和及時反饋。因此要盡量綜合地去評價學生的操行分,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5.學生因素
在中小學校園內(nèi),學生之間的關系是相當重要的,與他人要建立良好的友誼,因為不良的關系,也會引起刻板印象的產(chǎn)生,繼而影響老師對學生操行分的評價。一旦某位學生與周邊其他同學的關系僵硬,便易于形成謠言的散播,謊稱是性格難相處、個性惡劣、不懂得待人接物,讓更多的學生不敢與他交往或結識。甚至于教師也會誤信其他學生的看法,認定該名學生性格怪異,未能學會與其他同學和諧共處,這是一個群眾所帶來的影響力,導致個體對他人評價過低,最終在操行成績評估時得到較低的分數(shù)。
四、總結
刻板印象的存在是難以徹底改變的,也無法在一瞬間里有著極大的轉變,個體只能夠盡量地透過日常生活事件,漸漸地對人或事有著更進一步的了解和做出合理的評價。由于刻板印象大多數(shù)是負面的,故此要盡量地降低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身為教育工作者應當要注意避免過度主觀的評價,以免浸染了其他教師和學生,始終要有過親身經(jīng)歷的個人感受,樹立堅定公平無偏的理念,方可作合理的評價,并非受到他人的言論或偏見所影響。對于制定操行分時,要有個人自身感受、其他教師的主觀評價、學生在校外的表現(xiàn)和學校的規(guī)律等多方面去綜合分析與討論,同時要避免學生因某一次的不良行為表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刻板印象所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使得操行成績大打折扣。當給同學肆意地扣上有色帽子時,將會深深地影響我國英才的發(fā)展,讓學生的潛能未能如愿地有充分的開拓,令其天賦受到埋沒。學生在未來的人生規(guī)劃當中,如果僅僅是因為中小學時期成績表上的操行分過低,而影響了他一生的事業(yè)發(fā)展與生活體驗。甚至是由于過度負面的刻板印象,引起操行成績評價失當,導致學生的留級,這會引發(fā)其內(nèi)心的不安感。因此,學校和教師要多角度評價學生的品德言行,才能發(fā)揮出操行分制度合理的重大意義,也符合我國建設和諧校園的目的,培養(yǎng)出高質量和有道德感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高艷麗.茶道精神理念下的高校學生管理研究[J].福建茶葉,2017,39(4):212-213.
[2]朱琳,葉松慶.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科學,2016,32(1):20-26.
[3]王定華.我國中小學生思想品德狀況再調(diào)查與再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16(1):18-24.
[4]王瑛.中小學操行評語撰寫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6(19):28-30.
[5]魏宏聚,周曉蕾.教育理論的基本特征及對其認知的刻板印象[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5):44-48.
[6]曲映蓓,辛自強.中小學生民族偏見與歧視的成因及干預策略:群際接觸的視角[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6(2):116-124.
[7]孫啟軍.操行評定法是實施德育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0(s3):28-29.
[8]耿瀟逸.中小學多元文化課程設計芻議[J].當代教育科學,2016(22):41-44.
[9]黨寶寶,高承海,萬明鋼.民族刻板印象:形成途徑與影響因素[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v.37;No.297(5):202-206.
[10]葛俏麗.英國:學校應反對性別刻板印象[J].人民教育,2016(12):11-11.
[11]肖國華.近代學堂女生的入學要求及人文素質[J].北京檔案,2016(4):45-49.
[12]陳紅艷.初中教師對學生的刻板印象及其消除[J].教育探索,2016(2):27-30.
[13]李玉成.班干部輪換制的理性探討[J].教學與管理,2013(23):13-14.
[14]王帥.教師評價偏見與反偏見評價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3(6):81-84.
[15]孟小紅.教育刻板印象的內(nèi)-外群體效應[J].教育評論,2012(3):6-8.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