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
摘 要:初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諸多層面因素的影響,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方法以及觀念的滯后等。先就初中語文閱讀文本細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闡述,然后就文本細讀教學措施的科學實施詳細探究,期望能從理論層面研究文本細讀,為促進實際教學的開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文本細讀
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方法的科學化運用,是改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重要舉措,要充分注重和實際教學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需求相結合,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中有更大的進步。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教學的有效性
1.有助于拓展學生閱讀寬度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比較關鍵的時期,學生的思維逐漸成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文本細讀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當中有更大的收獲,拓寬學生的閱讀寬度和視野,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從而能豐富學生的閱讀審美體驗,幫助學生挖掘閱讀當中的情感意蘊,將閱讀教學價值彰顯出來[1]。
2.有助于提升學生審美鑒賞力
語文閱讀當中科學運用文本細讀方法,讓學生從實際閱讀當中從審美的角度來開展閱讀,促進學生形成科學思考的能力,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解讀以及鑒賞語文課程知識,促進學生思維開放。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教學的有效措施
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文本細讀的方法,有助于促進學生高效學習語文知識,對于以下幾點要加強重視。
1.推敲語言,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高效化理解,讓學生豐富閱讀知識。通過文字能夠表達情感。有的情感是通過具體的詞匯表達的,這就需要學生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對閱讀文本內容的語言進行品味,多推敲,真正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意圖,這樣才有助于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2]。要在細讀過程中,體會文章中語言運用的真正意圖,深入挖掘作者的寫作技巧。
例如: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背影》的內容講述過程中,文章當中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正是通過樸實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生動的、濃情的父子之情,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作者對父親的深深的愛和情感。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注重讓學生從文中找到感染自己的段落,對重點的詞匯進行理解和品味推敲,引導學生思考。如對“背影”這一詞匯背后的情感因素進行思考,讓學生推敲這一詞匯所表達的是什么?學生在閱讀當中細讀文本,就能體會文中的情感,促進學生理解能力提升。
2.文本細讀促進學生鑒賞能力提升
初中階段,閱讀教學是必學的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具體教學當中,教師就要充分注重強化學生對文本細節(jié)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升鑒賞能力[3]。閱讀語文文本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文本當中的詞句以及描寫的手法等進行關注,對文本要精細地讀,有側重點地讀。優(yōu)秀文章當中對技巧以及詞句的運用都是有選擇性的,要讓學生通過閱讀細節(jié)內容,提升鑒賞能力。
例如:語文閱讀教學中在講述《阿長與〈山海經〉》的閱讀內容時,作者通過回憶的方式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景以及人的情感。作者通過精確描寫以及側面烘托手法的運用,把幼年阿長的嚴厲及和藹呈現(xiàn)出來。在文本閱讀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內容準確把握,有助于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鑒賞文本的時候能抓住要點,促進學生可持續(xù)學習。
3.多元化解讀促進學生發(fā)展
文本細讀方法的運用要和學生實際學習的情況相結合,注重學生多元化解讀,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初中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身比較獨特的情感經歷以及思維方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從多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能夠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4]。
例如:語文閱讀教學中在講述《塞翁失馬》的閱讀內容時,學生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這人不精明,是因為他們沒有和文章背景相結合閱讀,沒有準確把握寫作目的,憑借自己的愛好評價,誤讀的基礎上就很難有正確的理解認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案例糾正學生誤讀,讓學生結合內容進行思考,促進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
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對文本細讀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和當前新課程改革要求相適應的,在實際教學當中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通過上文中對文本細讀的教學研究分析,能為實際語文閱讀教學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錢慧.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12):21.
[2]陳建明.運用“文本細讀法”激活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J].當代教研論叢,2019(4):31-32.
[3]蔡良仁.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9,5(4):230-231.
[4]徐惠.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9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