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霞 權翠芳
摘 要:研究性學習能給思政課堂提供新鮮活力,是一個嶄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通過問題進行探究的實踐活動,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注重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和贊美,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到實踐中,豐富了教師的思政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其探索提供了平臺。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校;思政課
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切入點,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探究性學習,能夠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索,為學生營造了寬松而又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自我控制能力,還能使其學會支配時間,研究性學習的探索環(huán)節(jié),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研究性學習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 教育資源全面拓展,推進高校三全育人
教育部要求高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力求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思政教師要做好資源利用工作,對教育資源進行合理拓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提高對學生的影響。首先,教師要立足社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得到指引,例如,引導學生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對學生進行引導,參觀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得到啟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目標;其次,教師也可以立足行業(yè)對思政課程進行拓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根據行業(yè)資源進行課程研究,例如開展工匠精神主題競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工匠精神,加深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并且比賽獲獎的作品都是充分結合工匠精神與行業(yè)實踐的作品,有助于引導學生著眼專業(yè),立足實踐。最后,教師也要充分利用企業(yè)資源,為學生提供學習條件。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都與企業(yè)進行合作,教師在進行思政教學時,可以根據企業(yè)文化進行課程延伸,引導學生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促進其就業(yè)意識形成。實踐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探究性學習也比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更能讓學生理解課程內涵,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多方資源,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當代思政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全面的引導,成為現(xiàn)代化人才,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使其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夠更自覺的進行學習活動,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在教育時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習活動不再是被迫接受,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且針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在探索中得出正確結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時,要教會學生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培養(yǎng)其團隊意識,并且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提高合作效率,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不斷突破自己,并且及時進行學習方法調整,在不斷探索中,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最大程度激發(fā)自己的學習潛能,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學習中的探索過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主動投入到課程學習中,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現(xiàn)代化人才。
三 重視教師引導作用,提高教師思政課教學水平
教師要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不斷鼓勵學生投入到探究學習中,研究性學習要求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意味教師在課堂上將被忽視,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設定正確的研究目標,教師應成為學生的伙伴。首先,教師應當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打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要注重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盡可能激發(fā)學生思維。其次,教師也要不斷進行學習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作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引領者,應當充分掌握教學要點,將專業(yè)知識和學生興趣相結合,為學生設置能夠提高其綜合能力的實踐活動,保證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yǎng),并且,教師進行合作教學指導時,也要保證自己具備良好的知識體系,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提升教學效率,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在思政教學時融入探究性學習環(huán)節(ji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其感悟能力,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通過學生的感知,建立專業(yè)知識和社會實踐的橋梁,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做到全面發(fā)展,同時也推動高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軍林,朱霽. 新形勢下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研究性學習教學能力的思考[J]. 高教學刊. 2016(07)
[2]栗國旗. 研究性學習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 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