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今,我國教育部正在全力推進課程教育改革,各教育組織都在積極尋求課程教育改革的方法。語文作為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三大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方式的革新是必不可少的,古詩詞鑒賞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的教學更加要符合課改的要求。這也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摒棄舊觀念,及時合理地利用新觀念、新方式引導學生領悟古詩詞的魅力,把握古詩詞的韻律之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審美體驗
古詩詞不僅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小學階段必備的古詩詞篇目做了明確的要求,小學階段學生需要背誦下來的古詩詞數(shù)量不可以低于70首,初中階段學生需要背誦的古詩詞數(shù)量不可以低于90首。以上的要求足以看出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位置,但是將古詩文背誦下來并不是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學生可以理解古詩文所表達的意境,通過古詩文背誦在潛移默化中加深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教師更加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審美能力,讓學生了解古典文化的韻律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本文將結合具體事例,對古詩詞審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展示古詩詞的意境美
古詩詞審美需要讀者有實際生活經(jīng)驗,或是有相似的情感經(jīng)歷,才可以深刻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意境和情感。但是,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也比較單一,基于這種情況,讓學生們?nèi)ダ斫夤旁娫~的意境是有很大難度的。所以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要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們在熟悉的情境中,去感受古詩詞作者在他所處情境下的心理感受,引導小學生們與作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感受古詩詞帶來的豐富的情感體驗。
教師在教授古詩詞鑒賞的過程中,應該嘗試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理念,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用具為學生們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望廬山瀑布》一課時,教師課前應該深度掌握《望廬山瀑布》所表達的內(nèi)容,即:廬山瀑布的壯美景觀以及作者在看到如此美景后的感受。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班級的多媒體放映設備,放映可以展示廬山瀑布壯美之景的視頻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受視覺所帶來的沖擊,進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直觀的廬山瀑布的印象。然后教師可以結合詩句中的具體內(nèi)容,結合視頻中的場景向學生們進行講解,“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峰是廬山眾山之中的一座,它常年被濃霧所籠罩,遠遠看上去就像是一座焚香的香爐,采用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將實際景象與詩詞重點詞句進行對照,有利于學生對詩詞內(nèi)容的理解和學習,并從中體會作者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
二、 教師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展示古詩詞的動態(tài)之美
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其藝術價值不言而喻。古詩詞是古人思想、情感、感悟的融合和升華,基于以上的原因,學生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只有充分調(diào)動起自己的想象力,才可能感受到作者詩詞中所傳達出的情感。古代詩人在寫作古詩詞的過程中,將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思想注入詩詞之中,借用深厚的語言功底,為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寓意深刻的畫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引導學生對詩詞中的字、詞進行充分的想象,最大限度地去感受詩人表達的意境。但是,現(xiàn)階段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還很弱,他們的思維能力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提升小學生的詩詞想象力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在面對學生時,切不可出現(xiàn)操之過急的現(xiàn)象。那么,教師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呢?主要可以參考以下三個方面:
①學生自行朗讀詩詞,對詩詞的表面意思有個大體上的了解;
②將自己置身于詩詞中提供的場景,嘗試想象自己在當時的情境下會作何感想;
③教師幫助學生理清詩人的寫作脈絡,將詩詞中的隱含情境、隱含情感解釋給學生,帶領學生逐漸完善對情境的認知,最后將自己的情感與詩人創(chuàng)造的情境進行融合。
例如,學生在學習《江南》一課時,通過簡單的閱讀詩句可以發(fā)現(xiàn)這首詩是圍繞蓮葉而進行寫作構思的,作者利用圍繞在蓮葉東、南、西、北四個不同方向的魚兒為意象,與蓮葉相融合,為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活潑生動的江南水鄉(xiāng)所獨有的美景。在進行詩詞《江南》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輔助用具,如借用多媒體放映設備播放詩歌朗誦的成品視頻,讓學生在聆聽專業(yè)朗誦人士的語音語調(diào)中,感受詩詞中所蘊含的深意。同時,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你覺得這首詩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你在詩詞中讀到了哪些意象”“作者通過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情感”等等。讓學生結合這些問題進行詩詞情境的聯(lián)想,教師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有關江南采蓮、魚兒在蓮葉間戲游的影像資料,讓學生結合動態(tài)的美景去擴展自己的想象空間。
三、 賞析古詩詞,感受詩詞的語言之美
古詩詞是我國文化傳統(tǒng)文化,它的存在不僅歷史悠久而且極具藝術價值。古詩詞在文化背景、遣詞造句、語言韻律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將詩詞中蘊含的意境充分地展示給學生,更要將詩詞所表達的人文情懷進行細致分析,讓學生從古人的寫作用語中感受詩詞背后蘊藏的無限魅力。通過對詩詞認真地分析,學生可以加強自身的語言功底,同時與古人的思想感情更為貼近。古詩詞具有多種語言風格,或含蓄或淡雅,或豪邁或清新。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詩詞類型進行劃分,讓學生對同一種語言風格的詩詞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在以后的詩詞學習過程中,可以盡快了解作者的寫作情感和寫作手法。
例如,在學習杜甫的名篇《絕句》一文時,教師可以介紹作者在寫作時使用了對偶的方式,以此加深對窗外美景的刻畫力度,在進行這首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優(yōu)先指導學生了解它的語言寫作方面的特點,然后再逐字逐句地對詩文內(nèi)容進行深度的賞析,通過作者在詩中所刻畫的景色來引導學生去想象作者此時的心情如何,借由詩詞景象,做到準確把握詩歌寫作意境。以這首為例,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還巧妙地用到了數(shù)字,使得整首詩所傳達出的景象更加完整和具體,為讀者展示了豐富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使人讀來頗有置身其境的感覺。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廣,學校和教師也對小學古詩詞的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設計古詩詞教學內(nèi)容時,應該以充分地理解新課標要求為基礎,利用自教授古詩詞以來所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把學生視為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的核心,加強小學生對古詩詞的審美體驗,讓學生充分感受詩詞的語言之美。教師更加應該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為學生的學習積極創(chuàng)設情景,充分展示詩詞的意境;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水平。
參考文獻:
[1]紀莉.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J].課外語文,2018(12):161.
[2]李艷娜.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審美教育:以小學古詩詞為例[J].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17(3).
[3]李鴻影.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上,2017:97.
[4]陳曉艷.在古詩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J].教育視界,2019,125(2):66-68.
[5]喬萬琴.分析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7.
[6]劉波.以審美體驗驅動初中語文詩詞教學[J].課外語文,2017(33).
作者簡介:閆德良,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上川鎮(zhèn)東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