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金雞湖學校 林 芳
識字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多種感官必須參與進來,憑借視覺、聽覺、動手等多種渠道,刺激大腦,獲得綜合信息。識字學習過程是復雜的、多變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大力改進識字教學方法,拓展教學渠道,從漢字學習的源頭出發(fā),展開科學有效設計,為語文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漢字的形體結構是由漢字、部件、筆畫、筆形這四個層次構成的。漢字的部件是較為關鍵的部分。所謂的部件是由筆畫組成的最基礎的構字單位。偏旁是部件的顯性體現,人們習慣把漢字的上、下、左、右各個部分稱之為偏旁。偏旁的分類是多元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漢字的偏旁進行歸納、梳理。學生在學習偏旁的過程中,識記字形,分析字形結構,漢字學習能力和積累知識的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某一個具體偏旁為引子,讓學生對漢字構造特點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從而豐富漢字積累,為閱讀教學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學習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開滿鮮花的小路》的字詞時,教師發(fā)現這節(jié)課中左右結構的字比較多,針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在施教時采用偏旁歸納的方式進行字詞梳理。教師首先設置了一個“纟”的偏旁,讓學生進行歸納:本節(jié)課中出現了一個帶有“纟”旁的“絢”字,你還能總結出以前學過的帶“纟”旁的漢字嗎?學生思維立即活躍起來。經過教師的點撥指導,學生快速從思維中進行檢索,甚至有的學生從本節(jié)課中進行尋找?!敖o、紗、紛、紙、結、細”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將這些字整理出來。教學引導結束后,學生采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對其他偏旁的字進行歸納。借助這種方式,學生識字量快速增加,識字實效性凸顯。為了表現自己,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展示自己的歸納,課堂學習氛圍異?;钴S。
小學階段學生缺乏自主意識,很難發(fā)現漢字之間存在的外在聯系。教師要做好引導、服務工作,首先讓學生明晰偏旁的作用和價值,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整理本課中偏旁相同的字詞以及本單元中偏旁相同的字詞。左右和上下偏旁的字是比較常見的,但也有例外,當遇到特殊偏旁的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將相同偏旁的字梳理出來是教師教學智慧的具體體現。
筆畫是構成漢字的最小單位,具體是指組成漢字且不間斷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不同漢字有不同筆畫。在學習漢字時,教師要從筆畫這個角度著手,對學生展開指導、點撥。既然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多一個筆畫和少一個筆畫組成的漢字自然不同。教師要充分把握漢字特點,從這種差異性出發(fā),展開探索。橫、豎、撇、點、折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見的筆畫。在進行設計時,教師可以由一個簡單的漢字出發(fā),讓學生逐漸添加筆畫。可以是一筆,可以是兩筆,也可以是三筆,添加的筆畫數量可以由學生的認知情況來定。
在學習《口耳目》一課時,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為了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拓展他們的視野,教師設計了一個增減筆畫的活動:你們是否能夠通過筆畫的加減,產生一個新的字?前提是這個字必須是存在的,不能是你虛構的。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fā),積極主動嘗試。有的學生在“口”的里面加上一橫就變成了“日”;有的學生在“口”字中加上兩橫就變成了目;還有的學生在“口”字中加上一橫一豎就變成了田。每寫出一個字的學生將獲得一個五角星,累積獲得五角星最多的學生將會被評選為“造字大王”。在進行“目”的筆畫增添時,學生發(fā)現了“自”“耳”等字。過于簡單的字詞學習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經過教師的加工,學習活動變得趣味盎然,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
在漢字進行筆畫添加的過程中,因為有些漢字的結構十分相似,所以很容易產生形似字。這個現象出現后,教師要及時讓學生進行區(qū)分,辨析漢字在音形義上的異同點。這樣的識字教學才是高效的,有針對性的,才能拓展學生的漢字學習渠道。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他們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思維缺乏發(fā)散性,想象力不夠豐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為識字學習的開展造成了嚴重阻礙。不僅如此,漢字結構復雜,筆畫、偏旁的組合雖然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但學生認知基礎根本達不到這個高度,無法探究出其中蘊含的聯系。這是識字教學難以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運用字卡展開識字教學是常用的教學手段。它能夠迅速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學生學習產生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可以從字卡特點出發(fā),在普通字卡的基礎上展開優(yōu)化、升級。傳統字卡只有漢字,這樣的設計顯得過于簡單,難以激活學生的探索興趣,教師可以豐盈字卡內容和形式,吸引學生的關注。
課文《比尾巴》是一首短小的詩歌,詩歌內容新穎有趣,學生都比較喜歡閱讀。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詩歌內容,在學習字詞時,教師可以采用字卡識字的方法,然而教師沒有直接展示字卡,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用繪畫的形式將字的內涵呈現出來。在學習“兔”這個字時,有的學生畫了一只兔子的形象。學習“長”“短”這兩個字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學習。有的學生畫了一個人物的畫像,其他地方都相同,只是一個人的頭發(fā)長,一個人的頭發(fā)短。這樣的對比式學習、繪畫式學習,讓漢字學習不再是單一的認字、讀字活動,而是多元交流的過程。漢字學習與繪畫結合在一起,增加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現在的學生都多才多藝,很多學生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繪畫學習。教師不妨抓住這一有利條件,讓學生參與進來。在展示字卡之前,讓學生在字卡上進行繪畫。鮮艷的色彩、直觀的形象讓字卡變得生動形象直觀起來,學生自然愿意從繪畫中搜索信息,這樣就能凸顯學習效果。
心理學研究表明,識字過程中學生都是通過右腦整體的識別模式進行的,要想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有質的飛躍,必須激活學生的潛在認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游戲活動是最好的學習載體。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趣味化、豐富性的游戲活動有很強敏感度,教師要對學生認知實際有準確把握,設計詞語接龍的游戲活動。詞語接龍是一種高效的詞語學習形式,在接龍過程中學生思維得到強化,對詞語記憶程度更加深刻。
在學習《玲玲的畫》一課時,單純的漢字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可能能夠掌握漢字讀音、字形特點,但根本無法理解漢字的含義。為此,教師設置了一個詞語接龍的游戲,教師展示本節(jié)課中的一些詞語供學生選擇。一旦學生選擇成功,就要進行詞語接龍。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有的學生選擇了“獎”,有的學生選擇了“拿”,其實無論選擇哪一個字都無關緊要,因為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只要給學生現場發(fā)揮的空間。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考驗,也是他們自我能力提升的好機會。詞語接龍過程中,有的學生會出現卡殼現象,這時教師會發(fā)動學生們積極思考,將集體的智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在設計詞語接龍游戲時,要考慮游戲設計的特征,要貼合學生認知實際,貼合學生興趣愛好,貼合教學內容基礎。游戲形式也是教師要考慮的問題之一。游戲內容的契合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游戲形式的多樣性也是必備要素之一。教師要發(fā)揮教學智慧,設計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游戲形式,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鞏固他們既有知識,構建漢字學習體系。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產生學習探索興趣,能主動參與其中,這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漢字具有獨特魅力,但結構復雜,學生學習起來會產生很多困惑。當學生遇到學習難題,教師要積極展開引導。偏旁歸納、筆畫增減、字卡整合、詞語接龍,這些都能引導學生從字詞產生的源頭上展開探尋,在增加教學實效性的同時,使課堂學習更加靈動、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