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鳳梅
【摘要】寫作不僅能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獨立思考,感悟生活,還能幫助學生鍛煉情感的表達。因此,寫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針對新時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倡興趣教學,情景教學,因材施教教學,從而達到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79-01
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如何讓小學生會寫作文,寫好作文,成了許多家長和語文教師的難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小學生寫下第一篇作文,總是殘留這父母幫助的痕跡,并且語言很簡單、直白、枯燥,沒有表現(xiàn)出學生對生活的體悟及情感流露。比如在寫我的爸爸/媽媽的時候,“我的媽媽有長長的頭發(fā),圓圓的臉蛋,媽媽的眉毛很細,鼻子像蒜頭,嘴巴小小的,笑起來很溫柔”。內(nèi)容千篇一律,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情感,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結(jié)合實際做出教學策略調(diào)整,來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讓興趣成為孩子的老師
興趣是人類最大的老師,尤其當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時,填鴨式灌輸教育就更加不可取了。在以往的語文教學當中,許多老師忽略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心想提高成績,給學生設定寫作模子,寫作框架,讓學生跟著套路往固定的框架里面填充內(nèi)容,這樣使得很多學生克服了不會寫作文的難題,但卻拘束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寫好作文成了更大的難題。這樣的做法治標不治本,并不可取,因此,在新時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zhì)量要提高,就不能在按照以往的套路教學,而是應該營造輕松的氛圍,發(fā)掘?qū)W生主動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寫作并不是一座難爬的大山,而是可以像游戲一樣簡單,有趣。形象一點來說,就是要讓學生看待寫作就像太陽東升西落一樣熟悉,沒有距離感。這就需要老師能夠巧妙的將寫作教學課堂與學生們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知道怎么表達,想要去表達,能在這種表達中獲得認同、成就感以及快樂。
就比如,上面提到寫《我的爸爸/媽媽》的時候,老師不必直接給學生安排寫作任務當成作業(yè)完成,可以給學生一周的時間,讓學生去觀察和父母的日常行為和動作,發(fā)現(xiàn)平時沒有注意到的事件,細節(jié),然后想一想父母的哪些表現(xiàn)可以和其他事物聯(lián)系起來,有相似之處呢?然后再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描述出來,經(jīng)過老師的講解,修改和潤色之后,在讓學生們寫成作文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在一個活躍的氛圍當中學習,就會積極的去探索和學習。
二、開卷有益,增加素材積累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學生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的時候,即使掌握了一定的寫作結(jié)構(gòu)分布和寫作技巧,有豐滿的感情流露,但是缺乏素材累積的話,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分外出彩。相反,如果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注重累積,被這種開卷文化長期熏陶過,就很容易做到胸有成竹,信手拈來,寫出來的作文讓人讀起來覺得如行云流水般流暢、自然,語句優(yōu)美、分外打動人,極容易引起共鳴。因此,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累素材的習慣。老師可以像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優(yōu)秀作品閱讀,引導學生積累和運用好詞佳句。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在引導學生積累素材的時候,一定不是為了積累素材而去積累素材,不要人云亦云的覺得哪個素材好,就去背住,這樣的學習效率往往因為沒有形成深刻記憶而效果低下。老師一定是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累積素材,在思考、感悟中累積素材,整理形成有自己特色和風格的素材,能夠自然的化為己用。
三、體悟生活,記錄真實見聞
從目前小學生的作文批閱情況來看,很多小學生的作文都存在“假”、“大”、“空”的現(xiàn)象,這樣的文章泛泛而談,枯燥乏味,沒有亮點,缺乏真實性和可讀性,甚至千篇一律,毫無創(chuàng)新。而導致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原因,除了素材積極不足,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學生不夠聯(lián)系實際生活了。我們都知道,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要寫出一篇質(zhì)量上乘的作文,沒有點生活經(jīng)歷和感悟是做不到的。
小學語文教學之所以將寫作訓練看成重中之重,除了想讓學生學會表達情感,培養(yǎng)文化底蘊以外,更重要的還是希望讓學生留心生活,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和體悟生活的心。而要想做到這一步,就要求學生能夠體驗生活,細心的去觀察身邊的事,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作品,在作品中表達生活。而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去代替學生做這些事,直白的告訴學生某一件事應該怎么做,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怎么樣的,學生會得到一個怎樣的信息回饋。老師應該做的,是合理的去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
而老師怎樣才能做好這個引導工作呢?比如老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發(fā)掘?qū)W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答案。舉個例子,在談到父愛的時候,大家眼里父愛總是沉默式的,因而有了“父愛如山”這個說法,那作為老師,你就可以問學生“都說父愛如山,山是堅定的,牢固的,不可撼動的,那你們家里的大山有溫柔似水的時候嗎?為什么呢?”或者問“你有沒有什么辦法讓你沉默的父愛開口呢?”從而去鼓勵學生去向自己的父親表達愛意,表達情感,然后去認真、細心的留意父親的變化。久而久之,在這種訓練下,就能樹立起學生主動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在寫作的時候,抒發(fā)的感情就更加真實、細膩,打動人心。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作文質(zhì)量,就不能因循守舊,為了輕松教學選擇填鴨式的框架教育,而是應該了解學生們的興趣特點,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興趣成為學生最大的老師,然后從旁協(xié)助,讓學生在掌握寫作技巧的基礎(chǔ)上,巧妙運用素材,寫出表達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張立波.淺議新時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74.
[2]李海燕.淺析如何進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127.
[3]劉艷.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優(yōu)化寫作準備方法[J].才智,2019(27):27.
[4]李春艷.關(guān)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