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君
摘 要:高中生的心理和身體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在外部環(huán)境的壓力下,往往產(chǎn)生心理障礙,從而產(chǎn)生各種不良行為。本文從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良好行為塑造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談起,并詳細闡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高中生良好行為方面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良好行為;策略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的身心發(fā)生了劇烈變化,個體心理和行為聯(lián)系極為密切,如果處理不當,勢必產(chǎn)生心理困惑和各種各樣的問題,從而導致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為了使高中生順利度過青春期,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高中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為他們的終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筆者將從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良好行為形成中的作用及塑造高中生良好行為的具體策略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良好行為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正確的道德觀念有利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良好行為。高中生的不良行為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他們?nèi)笔Я苏_的道德觀念,不善于區(qū)分對或錯,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發(fā)揮思想道德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他們的認知水平,提升他們對事物的辨別能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逐步提升他們對道德的認知能力,可以使他們的行為更加正確,而不至于危害社會。通過對話、活動課等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我們可以就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進行溝通和討論,并對產(chǎn)生不良行為的學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以提高他們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和道德判斷的水平,從而相應地改變他們的問題行為。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健康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良好行為。高中生問題行為的產(chǎn)生必然與他們道德情感的缺乏相關。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利用他們現(xiàn)階段的情感特征,從體會善意與溫情開始,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情感方向,這有利于他們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此外,引導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控制情緒,促進良好的情緒的產(chǎn)生,當發(fā)現(xiàn)情感變化出現(xiàn)異常時,措施得當可以防止問題行為的出現(xiàn)。對具有不良行為的高中生來講,道德情感熏陶就是持續(xù)擴展他們的愛心、感恩心、責任感等,消滅仇視、嫉妒等不良心理,激發(fā)他們的道德需求,形成頑強的道德意志和堅定的信念,這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為。
(三)心理健康教育中錘煉的頑強意志有利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良好行為?,F(xiàn)在,大多數(shù)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因此,他們的問題行為具有獨生子女的特點,如抵擋誘惑能力不強、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做事拖泥帶水、意志薄弱、不自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幫助工作,使高中生認清生活目標,專心學業(yè),立志成為21世紀需要的人才,從而有效轉化他們的問題行為。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堅決改變錯誤決策,加強決斷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有利于避免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加強中學生的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避免不良行為的發(fā)生。
二、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高中生良好行為的具體策略
(一)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各科高中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深耕細作,對所教的科目仔細全面的分析解讀,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其次,教師要對所任教的科目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設計,讓高中生樂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并積極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中來。最后,教學過程中要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設計,教師要對這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不斷發(fā)現(xiàn)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方式方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效度。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長期受到長輩們的寵溺、父母的百倍呵護,因此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這使他們被稱為“冷漠的一代”。為了矯正他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自私行為,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感恩教育”滲透心理健康的內(nèi)容。在教授《項脊軒志》時一位語文教師進行問題設計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作者敘事娓娓而談,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母親和祖母濃厚的感情,其中哪些細節(jié)最令你感動?”這個問題旨歸在于讓學生將自己的人生體驗融入其中,以感受作者對親人的深沉懷念。接下來進行師生討論:此刻,你想到你的母親或祖母了嗎?你想對她們說些什么呢?教師在表達了自己對親人的深厚感情后,一浪蕩出千層波,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最后學生們發(fā)出感嘆:母愛,偉大而真摯,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由此可見,將高中生帶入特定心理健康教育情境,讓他們跟隨教師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他們對這樣的互動式心理健康教育有特殊的興趣,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從而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
(二)重視心理輔導,逐步矯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對不良行為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教師可以通過日常觀察、師生交談、填寫問卷、心理測試等方式方法采集和整理不良行為信息,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檔案。如針對某學生經(jīng)常逃課的不良行為,教師可以采取走訪的方式,與他的同學、朋友進行談話,側面了解他逃課的原因,走訪他的家庭,通過家長的描述和他的家庭情況對他的逃課行為進行分析,最后整理出詳細的資料和信息,建立該生的不良行為檔案,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良好行為起到了促進作用,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積極采取措施,挖掘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探索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以塑造高中生良好的行為,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本文是筆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經(jīng)驗所得,希望對教育同仁是一個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薛丹,姚蘭.論高中心理教育對高中生良好行為的塑造[J].成功(教育),2013(02):273.
[2]張建國,王寶玲.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問題與策略[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8(03):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