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華 王新民 喬卿梅
摘 要:該文分析了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運用成果導向教育(OBE)教學理念,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學手段,完善考核方式,對中藥鑒定技術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關鍵詞:成果導向教育;中藥鑒定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9-0141-03
隨著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人們逐漸意識到教育的實用性和教育成果的重要性。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斯派帝提出了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簡稱OBE),他認為教育者必須對學生畢業(yè)時應達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構想,然后尋求設計適宜的教育結構來保證學生達到這些預期目標,把學生產出成為驅動教育系統(tǒng)運作的動力[1]。OBE教育理念強調從學生畢業(yè)時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結構出發(fā)進行反向設計,使知識(能力)結構能對應合理的課程體系,讓課程的學習內容對知識(能力)結構提供有力支撐,使學生畢業(yè)時獲得本專業(yè)必備的知識(能力)[2]。OBE教育理念雖然是以工科專業(yè)為背景提出來的,但其思想內涵可以被其他學科專業(yè)借鑒。
中藥鑒定技術是高職高專中藥制藥等中藥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課程,其教學內容不僅是中藥行業(yè)許多崗位工作必備知識能力的有力支撐,也是許多中藥類執(zhí)業(yè)考試、資格考試的主要內容,該課程對中藥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是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畢業(yè)學生掌握的中藥鑒定的知識能力作為教育成果將會在行業(yè)內得到檢驗,教學中如何讓畢業(yè)學生獲得足夠的、必備的中藥鑒定的知識能力是任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1 中藥鑒定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
1.1 部分課程內容不能為畢業(yè)學生的知識能力提供有效支撐 目前,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內容設置是以傳統(tǒng)教學大綱為準,缺乏考慮企業(yè)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具體要求,缺乏考慮不同專業(yè)的具體要求,缺乏考慮與其他課程的銜接,造成課程內容繁雜,出現部分課程內容對專業(yè)的知識能力結構起不到支撐作用,反而增大了課程學習難度,不利于學生對必備知識和能力的掌握。
1.2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學生興趣不高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老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老師傳遞的各種信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容易出現上課思想不集中、看手機等現象,老師既要講授內容還要不斷地提醒學生,維持課堂秩序,使原本就不充足的課堂時間更為短缺。
1.3 學生缺少合適的學習資源 在每個授課班級中都有一些對該課程特別感興趣的學生,希望能多了解中藥鑒定的相關知識,但學生因為是初接觸中藥,常常很難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源,所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4 課程內容多而課時少 受高職高專的學制時間限制,課時的安排需要綜合考慮整個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所以分配給該課程的課時往往滿足不了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學中只能通過精簡內容來實現教學目標,但內容精簡過多又會影響教學效果,會影響學生對中藥種類的掌握,所以經常通過在教材上給學生布置自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彌補課時不足,但文字描述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布置的學習任務往往只流于形式并未取得好的效果。
2 以OBE教育理念為指導探索中藥鑒定技術課程教學改革
2.1 遵循OBE理念,合理設置課程內容 OBE教育理念要求課程內容不能按任課老師個人主觀思想進行設計,是以最終學習成果為起點反向進行課程內容設置,刪除一些對實現畢業(yè)要求意義不大的學習內容,保證學生在有效的時間掌握畢業(yè)要求相關的知識和能力。
2.1.1 結合企業(yè)調研,進行反向設計課程的內容 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歸宿是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對學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能力應該最有發(fā)言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企業(yè)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并非一成不變,所以課程內容的設置不應該幾年甚至十幾年一直按照同一教材來進行,而應該按照企業(yè)的需求進行設計,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用。
2.1.2 針對不同的專業(yè)選擇相應的課程內容 中藥鑒定技術是許多中藥相關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但不同專業(yè)對該課程的具體要求不盡相同,因此設置課程內容時要有專業(yè)的針對性。比如我校的中藥、中獸藥都開設有中藥鑒定技術,在設置藥材各論內容時就應該有所差別,中藥專業(yè)的中藥鑒定技術應該把貴重藥作為重點來學習,而中獸藥考慮到成本一般很少用到貴重藥,不宜把貴重藥作為重點內容,因此,在課程內容設置時應充分考慮專業(yè)的需求。
2.1.3 課程內容設置時要考慮與其他課程的銜接 按照教材中內容的設置不難發(fā)現中藥鑒定技術和中藥炮制技術、中藥學等課程有重復的內容,如中藥鑒定技術、中藥炮制技術和中藥學的教材中都有中藥的采收、貯藏與加工的內容,如果都作為課程內容,會出現內容重復,反之又會出現內容缺失。因此,在課程內容設置前應與其他課程做好充分的溝通,既要保證內容不繁雜,又要保證畢業(yè)學生獲得必備的知識能力。
2.2 組建不同的課下學習小組,為精準地達到畢業(yè)要求提供保障 OBE教育理念中的畢業(yè)要求是對學生畢業(yè)時所應該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的具體描述。開課之初可以對學生畢業(yè)后的工作意向進行統(tǒng)計,根據統(tǒng)計結果組建不同的課下學習小組,可把學生分為專升本組、質量控制組、購銷組和制藥組等,根據學生畢業(yè)后的工作意向,有針對性地給各小組布置課下學習內容和任務,使學生畢業(yè)時能夠掌握更為明確的知識和能力。比如,對專升本的學生要求其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和能力來應對更高層次的學習,質量控制組的學生要求其具備熟練顯微鑒定、理化鑒定的知識和能力,購銷組與制藥組的學生要求其具備熟練的性狀鑒定的基本功等等。通過組建學習小組進行精準地學習,學生對自己以后的崗位需要本門課程提供哪些必備的知識和能力就會有更清楚地認知。
2.3 以畢業(yè)要求為依據完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 傳統(tǒng)教育的考核是以考試和分數為評估手段,其考核內容因很少顧及畢業(yè)要求難以反映出學生對本門課程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OBE教育理念倡導科學合理的過程性評價、多種評估與持續(xù)評估,強調的是最終的評價結果[3]。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在OBE教育理念下,根據畢業(yè)要求和課程內容的對應關系,按照畢業(yè)要求設置相應的考核內容,學習過程中注重對中藥鑒定能力的培養(yǎng)和考核,改試卷考核為試卷考核與實物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最終的學業(yè)評價由原來的1次機會變?yōu)?次考核機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改進,實現最終的頂峰成果。
2.4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開放課堂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多渠道獲得中藥鑒定的知識和能力提供了有力保證,使課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OBE教育理念提倡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習結果,而學習結果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因此可解決中藥鑒定技術課程內容多、課時少的難題。
2.4.1 網絡空間課堂的應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應用網絡學習課堂來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近年來,伴隨著高校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深入發(fā)展,各高校建設了大批的網絡課程,使網絡課程的制作、普及和發(fā)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中藥鑒定技術依據課程特點設置相關項目滿足學生課下對該課程的學習,老師在學習資源里上傳已經講過的課件、圖片等各種學習資源供學生課下學習,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可以上傳一些沒有講過的內容來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還可以彌補課堂時間不足的弊端,把課堂上沒時間講的內容放在網絡空間課中讓學生主動學習。在網絡空間課程中通過設置練習題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檢測,實現無紙作業(yè)。另外,網絡空間課程也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
2.4.2 微信等手機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 手機是學生常用的通訊工具,手機上的微信、QQ作為人與人之間常用的交流平臺在中藥鑒定技術的教學中也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老師或者學生在微信或QQ交流群中上傳相關的中藥材及飲片的圖片,中藥真?zhèn)舞b別的有關信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交流,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中藥鑒定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2.5 充分利用教學手段,保證教學效果的實現 OBE教育理念下的課堂仍需要借助合適的教學手段來輔助完成,恰當的教學手段可以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2.5.1 中藥標本在中藥鑒定技術課堂上的應用 傳統(tǒng)的課堂中對中藥的性狀鑒定多是結合課件中的中藥圖片進行講解,拍照的圖片雖說在展示中的真實性上要明顯優(yōu)于手繪圖,但對藥材信息畢竟沒有立體展現出來,因此在課堂講解時如果結合中藥實物標本進行講解,將會提高學生對中藥性狀特征識別的準確性。通過對學生的調研,學生對該方法比較認同,一致認為通過實物來講解藥材的特征記得更加牢固,并且這種方式容易讓大家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學生上課看手機的現象也有明顯改善。
2.5.2 現代儀器在中藥鑒定技術課堂上的應用 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是中藥鑒定中的重要內容。數碼互動顯微成像系統(tǒng)在中藥顯微鑒定上的運用讓學生對顯微特征的觀察更直觀、更形象,并且能把學生找到的典型顯微特征實現資源共享,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辨別能力,同時還減輕了老師對學生逐一指導的工作量;對學生而言,提高了學生的鑒定效率,學生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中藥材的顯微鑒別。另外,結合課程內容,讓學生設置了一些利用高效液相等現代儀器進行的理化鑒別項目,鞏固學生對這些儀器的操作使用,了解現代儀器在中藥鑒定中的重要性,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
參考文獻
[1]顧佩華,胡文龍,林鵬,等.基于“學習產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頭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27-37.
[2]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成果導向理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4(17):7-10.
[3]仲方方.基于OBE理念的英語專業(yè)“寫作”考核方式的改革[J].教育觀察,2018,7(09):110-113.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