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鳳
摘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我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教學特色,即把閱讀教學這一復雜的活動過程分成四部曲進行:在預習中運用作業(yè)題型設計的形式去學習去創(chuàng)造語文;在讓學生進行預習后,教師要樂于做好學生的傾聽者、指導者、合作者、參與者、服務者,認真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分享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分享他們學習的快樂,然后根據全班學生的匯報情況確定下一步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匯報交流后確定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合作探究;在學生經歷預習作業(yè)設計、匯報交流、合作探究后,歸納總結。這種教學方法使得我在閱讀教學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關鍵詞:閱讀教學 預習 交流 探究 總結
蘇霍姆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理念,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中,我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教學特色,即把閱讀教學這一復雜的活動過程分成四部曲進行,去滿足孩子們這種強烈的欲望。
一、課前預習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币虼耍瑘猿忠匀藶楸?,自主體驗的原則,課前讓學生充分預習,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讓他們按照自身的實際水平能力和需要進行預習,在預習中運用作業(yè)題型設計的形式去學習去創(chuàng)造語文。
(一)字
字方面,可讓學生從看拼音寫字、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組詞、查字典等形式去設計題型。
(二)詞
詞方面可讓學生從詞義理解、遣詞造句、近義詞、反義詞、換詞理解等形式設計。
(三)句
句子可讓學生從句式轉換、理解句子、比較句子、摘錄好句、仿寫句子、修改病句等方面去設計。
(四)段
自然段方面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主要寫寫自己讀后的感受或寫寫段意。
(五)篇
篇方面可讓學生從課文表達順序、主要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表達方法方面去設計,或是提出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或是聯(lián)系實際淡淡自己學習課文后的收獲。
二、匯報交流
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課前在讓學生進行預習后,教師要樂于做好學生的傾聽者、指導者、合作者、參與者、服務者,認真組織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分享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分享他們學習的快樂,然后根據全班學生的匯報情況確定下一步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如我在教學《小音樂家楊科》這一課時,課前讓學生充分地進行預習作業(yè)設計。在導入新課后我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預習情況,孩子們把手舉得高高的,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表現(xiàn)自己,交流的內容很廣,課堂學習氣氛濃厚。
一個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匯報他的預習作業(yè)設計為:寫近義詞;凄慘( )、懲辦( )、號叫( );匯報時他說出了它們的近義詞,我問他是怎么解決的,他說查字典我表揚了他。句子方面,有個學生出題為:楊科一句話也沒有說,他也許嚇壞了,只是瞪著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鳥。讀了這句話,你讀懂了什么?又如有一個學生在詞方面出題為:請畫出文中的擬聲詞,再寫出你積累的擬聲詞,不少于10個。我問他你自己寫了幾個,他說他寫了20個,我說你積累得真多??!我讓學生們也找一找、畫一畫、寫一寫,共同學習積累,感受大自然美妙的聲音。再說提問題方面,有個學生提出為什么大伙們稱楊科為音樂家?我問他你的看法是什么?他說因為他很愛音樂,他能聽懂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另外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楊科只是看了一下小提琴,就被打死了,太不值了,當時的法律何在?……
在匯報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學得很細很廣很深,收獲很大。通過匯報交流,孩子的知識面廣了,對文本的認識更深了。而根據匯報交流情況我確定出了下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難點。這樣很好地把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與學生已有的直接經驗相銜接起來。
三、合作探究
現(xiàn)代教學理論強調以“學”為中心來設計教學,教學的出發(fā)點是學生的學情。因此在課前預習、匯報交流后確定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合作探究。
(一)朗誦——誦讀——品讀。
讀的內容可以是你喜歡的、含義深刻的,或和重點相關的句段。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弊寣W生用不同的方式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在讀中感悟,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讀中感悟。
(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
(三)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科學家波普爾說:創(chuàng)造思維活動是從問題開始的。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則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
四、歸納總結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每一部曲都很重要。在學生經歷預習作業(yè)設計、匯報交流、合作探究后,以怎樣的形式來結束這一次的閱讀旅程呢?
以《小音樂家楊科》為例,在進行課文總結時,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學習課文后的感受。學生們各抒己見,眾說紛紜。有的說楊科很愛音樂,而我卻愛打游戲機,不好好學習,這是不對的。不好的興趣愛好我們要改掉它,遠離它。有的說更夫、管家沒人性。有的說假如楊科生活在我們這個社會里,他堅持不懈地學習音樂,他肯定會成為出色的音樂家。有是說有美好的興趣愛好,不努力也是實現(xiàn)不了夢想的……
由此看出,全文的歸納總結,教師仍然要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珍視他們的個體差異、情感價值觀,精心設計對理解課文有幫助又有情趣并能拓展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內容,緊扣文本、補充文本而又超越文本。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四部曲立足于語文文本,加強了字、詞、句、段、篇之間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地學到了知識,提高了閱讀能力及語文素質。
閱讀教學過程是開放、自主、動態(tài)、生成、不確定的,自始至終,堅持以人為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原則,放開手腳,他們就能學好語文并創(chuàng)造語文。正如:阿基米德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我相信我的學生都是阿基米德。我給了他們一個支點,即閱讀教學四部曲,所以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去學習。我個人認為,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堅持把握好四部曲,即能較好把語文的兩基性與人文性結合起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梁威.分層評價為師生搭建成功階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2]肖川.名師作業(yè)設計經驗.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年
[3]陳曉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新語文學習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