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璟
【摘 要】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越發(fā)豐富,南昌市在2014年已經(jīng)將班班通普及運用于每所學校的每個班級。如何運用班班通的教學,以靜態(tài)方式存在的教學材料,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使之變得有聲有色。如何更好的與小學中低段音樂學科相結合?這是一線音樂教師普遍感興趣的問題。由此,本人做了些許探索,在把握音樂學科重難點的同時,在班班通的使用上進行有效配合。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科特點這個本質問題,不忘卻情感體驗,使音樂教學更為有效。
【關鍵詞】班班通;音樂學科;教學探究
要達成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濫用班班通,而是必須科學制定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在目標和解決重難點等方面下功夫。只有有效學習才能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能力得到發(fā)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科特點這個本質問題應予以重視,不能忘卻情感體驗,使教學枯燥乏味。那么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為了使音樂教學更為有效,我們在班班通的使用上,如何有效配合,更好地把握呢?
一、利用班班通,貫通審美體驗,突出學科特點
班班通對于小學學生理解音樂風格、音樂中的情景、音樂形象的塑造、感受音樂的美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音樂教學從根本上說是藝術的審美教育,而不是純粹的技能訓練,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比如:《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一課,課堂重點就是感受搖籃曲的音樂特點,我用班班通先出示了一幅夜晚的圖畫,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這樣的夜晚,再輕輕播放《搖籃曲》,讓學生體驗搖籃曲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母愛。然后利用班班通動畫播放《唱給媽媽的搖籃曲》,讓學生邊聽邊看,將歌曲與故事結合,幫助學生了解歌曲內(nèi)容,同時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再加上之前奠定的搖籃曲的速度、力度特點,使學生在學唱之前就已經(jīng)打好了對于整首歌曲的情緒基礎。我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使學生享受成功的滿足,獲得審美的愉悅體驗,進而使學生喜愛音樂,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欲望,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具有進一步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和能力。
二、運用班班通,將音樂技能與情感進行有效聯(lián)結
音樂牽動技能,技能連著情感。音樂是最講技術的科學,而技術不通過艱苦操練是難以學到手的,這一點正是審美極易丟失的客觀原因,也是我強調(diào)審美意識的理由所在。音樂教學內(nèi)容,有的離審美近、有的離審美遠些、有的純粹就是技能訓練,但是我們應該始終關照它,只有在它那里找到根源,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情緒活水。比如:在《童年》一課中,課堂的重難點是初步感受速度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小學中低段的學生對于單純建立速度這個概念不難,脫離音樂機械訓練會顯枯燥,要想感受速度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就不能脫離審美體驗。我的課件出示了三條旋律,給學生以直觀的視聽對比,并為這幾條旋律畫了圖形譜,學生可邊聽邊用手跟著比劃,更好地感受音樂旋律的起伏,體驗速度的快慢,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內(nèi)涵。再如:《小巴郎,童年的太陽》一課中對于切分節(jié)奏的掌握這一難點,我在做課件時將重音記號、切分節(jié)奏的知識都單獨用課件出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并且在歌篇中將有切分節(jié)奏的地方用紅色線框起來,一目了然,簡化了切分節(jié)奏學習的難度,便于學生將技能代入歌曲,與歌曲的情感結合,歌曲學會之后觀看視頻,學生自主跟視頻學新疆舞動作,課堂生動活潑。
三、巧用班班通,提升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和能力
傳統(tǒng)的聽賞課一直是比較難上的,學生好奇、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這些身心特點決定了課上要激發(fā)起學生的聆聽興趣,經(jīng)常刺激他們的感覺器官,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我在上《小放?!愤@一聽賞課時,對于了解音樂情境,理解用樂器不同的音色表現(xiàn)不同人物形象這一重難點的解決,班班通的作用就特別明顯。我們知道,針對于小學中低段學生的音樂聆聽需要材料短小精悍,但這首樂曲的時長有近5分鐘,如果就用傳統(tǒng)的方式去聽,一遍沒聽完學生就會坐不住,加上孩子們對嗩吶這樣日常生活中少見的樂器,在以前沒有班班通的教學中,就有些學生一聽到嗩吶特別的音色就開始調(diào)笑,使得課堂陷入混亂。而有了班班通,我根據(jù)樂曲的特點,先出示了《小放?!愤@首河北民歌的歌篇,讓學生試著對唱后再引出這首對答樂曲《小放?!返男蕾p。對于音樂情境的了解及對樂器不同的音色表現(xiàn)不同人物形象的理解,中低段學生單靠聆聽是很難突破的。而我用班班通播放了情景視頻后,樂曲中角色的辨識和情景的畫面感受就自然形成了,動畫視頻的風趣讓孩子們對樂曲聆聽的興趣大增,之后,班班通便捷的分段聆聽讓學生積極自主投入在音樂的聯(lián)想中,去討論,去表演,去感受,不僅做到了細致聆聽,而且整堂課氣氛活躍。最后的拓展班班通的作用也功不可沒,在介紹嗩吶這樣樂器時,我拎出了一個疑問:嗩吶是怎么演奏出不同的音色表現(xiàn)不同的角色的?作為音樂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樂器都能現(xiàn)場示范,但班班通的一個視頻就直接解決了問題,得到了答案。視頻真實的演奏將嗩吶的音色特點和演奏技巧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出來,將課堂推向了高潮。
四、借用班班通,了解音樂相關背景,喚起情感表現(xiàn)
小學音樂教學中內(nèi)容是豐富的,選取了不同體裁風格的歌曲,每首歌曲的風格都是與它的社會背景、民族個性、語言有關的。我們只有讓學生了解歌曲背景及地域文化,才能讓學生把握這些歌曲演唱特點,我在教學中巧妙地借用多媒體,通過視覺、聽覺的感官聯(lián)覺來引導學生自覺把握作品。比如在《只怕不抵抗》這一課中,學唱和聆聽的兩首歌曲《只怕不抵抗》和《盧溝謠》都是抗日戰(zhàn)爭時代的歌曲,距離孩子們的生活比較遙遠,所以這堂課的重難點是在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基礎上掌握歌曲特點,我在教學中充分借用班班通手段讓他們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助于歌曲的學唱和欣賞。在開課時就用班班通出示具有時代感的兒童團圖片,并播放孩子們熟悉的《共產(chǎn)兒童團團歌》,講講兒童團的動人事跡,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入了那個年代,為學唱《只怕不抵抗》做好了情感鋪墊,激起學生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歌聲中,喚起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能更好地表達歌曲,唱好歌曲。在欣賞歌曲《盧溝謠》時,我將搜集到的相關歷史資料用班班通出示,讓學生邊聽邊看,自學課件中關于歌曲歷史背景資料,挖掘歌曲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對歌曲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齊唱與合唱部分通過班班通做到更好的分段賞析,學生投入在音樂中,最后一遍完整聆聽時,學生都有感情地唱起了這首本只要求欣賞的歌曲,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五、活用班班通,拓展課堂容量,開展音樂活動
我們教材上的容量畢竟是有限的,光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內(nèi)容,阻礙了孩子對音樂作品的認知。電腦網(wǎng)絡有強大的功能,可以聆聽不同國家、地區(qū)、民族的兒歌、童謠、樂曲,感受不同的風格,感受音樂的強大表現(xiàn)力,激發(fā)演唱歌曲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聆聽習慣,開展更為豐富的音樂活動。比如,《好伙伴》中的《噢,蘇珊娜》這首活潑熱情的歌曲距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遠,歌曲源于美國中南部,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有著一群熱情無畏的開拓者,大家都稱他們?yōu)榕W小1菊n重難點是給歌曲《噢,蘇珊娜》編舞,學生本就不熟悉美國西部牛仔,如何進行創(chuàng)編?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過多靠老師單向的信息灌輸是不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應該讓學生親自參加到活動中,親自去感受音樂。于是,我通過網(wǎng)絡下載了美國牛仔舞,在學生唱會這首歌之后借助班班通播放觀看舞蹈《牛仔很忙》,對照著在老師的引領下學會幾個典型的牛仔舞動作,再讓他們根據(jù)《噢,蘇珊娜》歌曲進行創(chuàng)編。配合歌曲的美國牛仔舞創(chuàng)編,沒有課件視頻的基礎是不可能達成的,在班班通背景下,學生開心、愉快地完成了教學活動,整個學習過程輕松簡單,并且有成就感。我們的教學必須注意想象力的培養(yǎng),鼓勵有獨特的見解,有意識地增加創(chuàng)造性內(nèi)容,提倡在表達自己真情實感中運用能力,掌握技術。
綜上所述,重難點的處理,是我們備課、上課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班班通背景下的音樂教學,需要我們音樂教師多預見一些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借助班班通手段,從而使教學更加順利的開展,實現(xiàn)有效的教學,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使音樂教學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格局。
以上是本人在班班通應用于音樂教學的一次探索心得,結合了實際課堂實驗,探索多變的教學內(nèi)容和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根據(jù)教材的重難點抓住關鍵,抓住音樂最珍貴的感受去想象和創(chuàng)制成品。適當運用多媒體手段,使音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音樂的課堂,而能成為創(chuàng)造音樂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