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英 楊芳麗 冉麗
【摘要】在經過對護理專業(yè)實習女生的人身安全問題調研和跟蹤之后,發(fā)現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處理好三個相結合: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二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三是普遍性教育與特殊性教育相結合。這三個結合能夠使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更加有效。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三個相結合
【基金項目】本文為“貴州省教育廳學校安全管理項目研究成果”(黔教安穩(wěn)辦〔2014〕491號)之一。
大學生安全教育是個越來越寬泛的范疇,包括人身安全教育、人身財產安全教育、網絡安全教育、意識形態(tài)安全教育、國防安全教育等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其安全教育范疇日益發(fā)生變化,并有逐步擴大的趨勢。要有效地做好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應做好以下三個結合。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大學校園里,大學生受到的安全教育大多來自間接的學習,也就是來自理論方面的知識,無論是思想政治課還是其他課程,老師和各級部門的人員都會灌輸各種安全意識,同時也會組織舉辦各種安全知識講座,比如防止網絡詐騙、各種水火安全講座、人身安全講座、財產保護講座、職業(yè)安全講座等。理論是行動和實踐的先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理論的優(yōu)點是系統性強,但也務必要有說服力,只有有說服力的理論才能說服人,才能讓人相信得更徹底,比如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引導群眾,就在于這個理論的徹底性。這些安全理論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它能給大學生系統的安全理論學習,也能做好大學生思想上的準備,為大學生以后就業(yè)、生活打下安全方面的理論基礎,讓大學生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保證安全。
大學生安全教育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了安全的理論知識,是否就有了安全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比如有的人考駕照時,理論能考滿分,但是在駕駛車輛時令人膽戰(zhàn)心驚,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原因。大學生的安全教育也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校時學生學習的大多是理論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考試,很多都是成績良好,但在實踐中無從下手。在科技日益發(fā)達的今天,時常聽到某個同學被電話、網絡詐騙了,某個同學又上了網貸的當,某個同學網戀出去約會被騙了等等,并且這樣的事例有上升之勢。其中的原因就是大學生雖然具備很多的理論知識,但沒有實踐經驗,更沒有實踐過,絕大多數同學都是在象牙塔里成長的。比如我們做護理學生的人身安全調查時,有的平時在校的成績很好的學生在實習操作中比在校時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受到的傷害更多。當然這其中還有其他一些原因,這里只是強調實踐的作用。理論到實踐固然有個過程,但盡可能地在校學習時就與實際結合起來,有些是完全可以結合的。比如防水防火,就可以搞消防演練模擬場景,就不會出現一些酒吧發(fā)生火災時有人被煙熏死的情況,因為這些人平時沒有演練過一旦火燒起來如何自救;比如校園網絡詐騙,也完全可以拿典型的例子來分析說明,典型案例是很有效的一種教育方法,比如模擬詐騙場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加生動、深刻。
二、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是學校的職責所在。學校絕對不能忽視安全教育,必須加強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只有在學校才能接受到,因為學校有安全教育這方面的專業(yè)人才,而且是義務免費教育的。比如就護理安全教育來說,只有專業(yè)的具有相應護理技能的老師才能教學生怎樣做心肺復蘇等。學校的安全教育是全方位的,優(yōu)點是環(huán)境較為寬松,比較人性化和系統化,也是安全教育最好的起點。但學校的安全教育也有自身的不足,理論強而實踐不夠,不能面面俱到,也有可能忽略某些地方,而學生不可能一直在學校,將來會走上社會,這就要求社會也應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教育。
社會上進行教育比學校教育自然要生動和深刻,社會環(huán)境比學校環(huán)境復雜得多,也沒有那么多的老師和輔導員時時提醒學生要注意什么問題。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市場經濟日益發(fā)達的社會,市場經濟的特點是唯利是圖。我們當前正處于社會轉型之中,各種風險時而會顯現出來。我們又處于一個意識形態(tài)多元多變多樣的社會中,各個階層的思想都有所不同,利益也各不相同。所有這些都會對大學生產生大大小小的負面影響,這些東西可能在學校不會遇到,但到了社會上就會凸顯出來。所以社會要對學生進行各種安全教育,主要有繼續(xù)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意識形態(tài)安全教育、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中國夢教育、環(huán)境衛(wèi)生教育、職業(yè)安全教育等。這樣,學校與社會相互補充,相互銜接,學校與社會教育形成一個有機的教育整體。社會教育的特點是社會實踐性強,直面社會,學生最終要步入社會。因此,學校與社會教育相結合,人是社會的人,人總要在社會上交往,讓學生先適應社會,并過渡到社會,才不至于當踏入社會時犯上社會恐懼癥,不至于茫然失措。
三、普遍性安全教育與特殊性安全教育相結合
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是普遍性的表現,兩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安全教育也帶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安全教育的普遍性指的是教育的共同點,是教育的共性。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中有一些內容是共同的,無論文科還是理工農醫(yī)類,都要學習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人身安全教育、財產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國防安全教育、意識形態(tài)安全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職業(yè)安全教育等等,這些共同的安全教育內容對任何學科的學生都有用,這些共同的安全教育是其他特殊性安全教育的基礎。
貫徹普遍性安全教育還應注重特殊性安全教育。這里的特殊性指的是大學生特殊的學科,每個學科背后都對應著特殊的安全教育。醫(yī)學類的注重醫(yī)藥的安全,比如常和藥打交道,不能因藥而傷害了自己,還有面對醫(yī)患矛盾時的安全如何處理,當然也對應著救死扶傷的責任,不要因為人為的不應有的過失而傷害了他人的生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同學一定要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學消防的同學要注重消防安全操作。還有每個人群因職業(yè)不同,都有特殊的安全教育。具體到每個人也應有自己的安全教育,每個人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其體質、家庭背景、社會環(huán)境、個人愛好不同導致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風險存在,都要有自己的安全意識,都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而給予或接受特殊的安全教育。比如同是護理專業(yè)的實習生,有的是男生,有的是女生,女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獨特的性別風險;同是護理專業(yè)的實習女生,有的上夜班,又有上下夜班的風險存在。有的性格易激動,在處理醫(yī)患矛盾可能就更為不利。所有這些都是矛盾的特殊性所導致的安全的特殊性,所以就有特殊的安全教育。脫離安全教育的普遍性來談安全教育是不現實的,只注意安全教育的普遍性而不注意安全教育的特殊性也是不現實的。做好大學生安全教育,要做到安全教育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才能在安全教育方面不失大的方向,也真正做到安全教育以人為本。
總的說來,對大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普遍性教育與特殊性教育相結合,做到這三個結合,能夠使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萬英,楊芳麗,李志強,等.護理專業(yè)實習女生人身安全問題的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15(21):150-151.
[2]卿臻,羅桂全.大學生安全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向銘銘,顧林生.日本學校安全教育與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4.
[4]張曉.高校公共安全教育與管理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