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鳳
【摘 要】在新課改的持續(xù)推進下,大部分教師已經開始轉變觀念,從原有的關注知識技能轉為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對于學生思考力的培養(yǎng)存在無從下手、流于表象、蜻蜓點水等現象。從學習素材真實、操作活動真實、互動交流真實幾方面關注學生思考力的發(fā)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的思維在“真實”中閃光。
【關鍵詞】數學思考力;學習素材;操作活動;互動交流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考力”是數學教學的目標。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忽略學生思考力的培養(yǎng),或者茫然無措,不知從何入手,難以讓學生真正自主思考。最近,觀摩了杭州市學軍小學顏亞婷老師執(zhí)教的數學拓展課“密碼鎖”,頗有啟發(fā)。現以這節(jié)課為例,談談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考力的幾點感受。
一、學習素材能引發(fā)學生共鳴
要想讓學生學會思考,首先得有能引發(fā)學生共鳴的真實素材,也就是要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
環(huán)節(jié)一 :呈現真實的學習素材,PPT出示“密碼鎖”(6個數字)。
師:你在哪兒見過密碼鎖?
生:在皮箱上,在保險柜上……
師:今天的密碼鎖,與你見過的有什么不同?
生:數字位置不同;數字個數不同……
師:這把鎖的密碼是一個三位數。它的規(guī)則與眾不同:數字不能重復、沒有順序要求。你能看懂是什么意思嗎?
生舉例解釋,師補充完善。
教師在課的開始時,選用了學生非常熟悉的學習素材:密碼鎖,喚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認同感,接著將今天要探究的內容與生活內容相結合,將生活問題提煉為數學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考力。隨后,通過對密碼鎖規(guī)則的解讀,引導每一位學生明確研究的方法與思考的方向。教師借助“密碼鎖”這一真實的學習素材,為學生展開思考做好鋪墊埋下伏筆,學生“真實思考”有了合適的土壤。正如古詩句“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描述的,先有意境和韻味在其中。
二、致力搭建行之有效的學習平臺
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教師的教學就是搭建學生學習的平臺,使學生有學習他人成果、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一)操作活動有梯度,促進思考力生長
“數學思考力”是“數學活動”的靈魂,操作活動的本質在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許多教師都設計了操作活動的環(huán)節(jié),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然而課堂上要么靜悄悄學生各干各的,要么看似熱鬧卻只是一言堂。數學操作活動應有一定的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是為解決某個實際具體的問題而進行的探索與思考,這樣學生的操作活動才能有的放矢。
環(huán)節(jié)二:獨立思考,操作探究。
師:運氣最好的情況下,我們試一次就夠了。那么讓我們試一試,運氣最差需要試幾次,一定能找到密碼?把你的想法表示在研究單上。可以畫一畫、寫一寫,或者圈一圈,讓我們能一眼看明白。
活動要求:詳見研究單1
環(huán)節(jié)三:同桌合作,思想共享 。
師:密碼還可以設置成幾位的?
生:1,2,4,5,6。
生:6位太簡單了,只有1種可能。1位的話,就有6種可能。
師:剩下的2、4、5位密碼分別有幾種可能呢?接下來,研究的事情就交給你們。
活動要求:同桌合作,選擇一種情況進行研究,把你們的想法表示在綠色的研究單上。(詳見研究單2)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智力類型、思維特點和個性特點,思維發(fā)展也不同。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了兩次不同要求的活動,活動一指向學生的獨立思考,活動二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路徑。教師將操作活動分層,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機會,給足學生思考的空間,照顧不同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生在具體操作活動目標的引領下,思考力在這個過程中破土、滋生、成長。
(二)互動交流落實,推動思考力升華
學生的交流方式可以豐富多樣,如獨立思考后的分享、小組內和小組間的相互交流、全班的思維碰撞等。學生經歷充分的獨立思考后,參與小組內和小組間的相互交流,將個人的聰明才智轉化為集體的成果。學習成果的呈現方式從獨立思考到小組合作,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廣的學習路徑、更多的表達方式和更大的選擇空間,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環(huán)節(jié)四:分享成果,思維碰撞。
活動要求:到指定區(qū)域,觀看其他小組的解答,并思考:你們對哪個解答有疑問?哪些解答的方法差不多?選出最值得推薦的解答并闡述理由。
師:新聞發(fā)布會現在開始,小組成員集體上臺,新聞發(fā)言人首先發(fā)言,組內其他成員補充。教師將整個課堂交給學生。
師: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樣嗎?誰聽懂了?你發(fā)現哪兩種密碼也有這樣的關系?
生:2位和4位。
師:你有什么發(fā)現?
生:還是3位密碼最靠譜。
師:看來啊,這密碼鎖已經設置成最靠譜的樣子了!之所以這么簡單,是因為它是為盲人設計的一把密碼鎖!
本節(jié)課的互動交流也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初的規(guī)則揭秘,在交流的過程中明確規(guī)則;二是3位密碼的所有可能性分析,在有代表性的幾種解答的對比辨析中,將學生隱性的思考過程外顯出來,幫助學生看清思考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三是其他位數密碼的可能性分析,學生先經歷獨立思考、組內交流和組間交流的學習過程,再面向全班進行交流展示。無論哪一層次哪種形式的互動交流,教師都放手讓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產生有價值的探索和思考。在這層層的交流中,學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長,變得強大。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選好素材和搭建好學生的學習平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學會“數學地思維”,提升數學思考力。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黃怡.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操作活動思維性的案例對比分析[J].小學數學教師,2018(5).
[3]黃雪麗.提升學生的數學思考力例談[J].小學數學教育,2015(23).
(浙江省開化縣教育局教研室 3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