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幼平
【摘要】 目的:在急救醫(yī)學教學中分別應用CBL與LBL教學模式,分析CBL與LBL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急救醫(yī)學教學本科班共計學生50名,分CBL教學模式、LBL教學模式,對應組別為研究組、對照組。經SPSS 21.0軟件分析組別學生的心肺復蘇理論成績、心肺復蘇的技能成績、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率數據指標。結果:研究組學生的心肺復蘇理論成績(85.93±5.21)分、心肺復蘇的技能成績(86.32±5.66)分、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率96.00%,數據指標經SPSS 21.0軟件分析發(fā)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CBL教學模式在急救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可提高學生急救醫(yī)學技能,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急救醫(yī)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 CBL; LBL; 急救醫(yī)學; 教學; 應用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6.08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26-0-02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各種疾病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上升;在目前,我國急危重癥的患者數量不斷提高,這也要求著急診急救技術不斷得到相應發(fā)展;急救醫(yī)學需要較強的實踐操作性,要求實施人員能夠在較短時間范圍內運用最少且最佳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以此及時搶救患者的生命,在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的病癥痛苦,改善患者的預后結局。C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形式,教學中選取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教學;LBL教學模式是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形式,主張講課形式傳授知識。急救醫(yī)學的發(fā)展是現代醫(yī)學教育不斷推進的體現,在醫(yī)學教育方式中,主要還是應用傳統(tǒng)的講課制進行教育,該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生都存在臨床思維狹窄等缺點,不能綜合性分析疾病問題,因此,該種教育模式注定被淘汰。本研究分析CBL與LBL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2017年3月急救醫(yī)學教學本科班共計學生50名,分CBL教學模式、LBL教學模式,對應研究組、對照組。研究組:學生25名,男15名,女10名;年齡20~23歲,平均(21.06±1.01)歲。對照組:學生25名,男14名,女11名;年齡20~24歲,平均(21.15±1.02)歲。經SPSS 21.0系統(tǒng)版本軟件分析組間數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型教學模式對學生講課,依據教學大綱確定教學所達目標[1]。
研究組:(1)在上課之前,教師對相關急救醫(yī)學教材和教學資料進行查閱,并依據其寫病例分析,能夠對病例展開問題討論;依據急救醫(yī)學中的心肺復蘇特點對教學教案進行編寫;依據相關的課程標準選定病例,每周定期給每一個學生發(fā)放同步學習探討手冊[2];總結和歸納幾個典型的臨床問題,使用各種學習途徑收集相關臨床資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同時準備好相關自學材料[3]。(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提出的臨床問題進行探討和回答,若小組有回答遺漏的地方,教師要及時對答案進行補充,教師在課堂結束之前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評價[4]。(3)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結構上應用新的臨床知識點,以此加深對學習的掌握程度[5]。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學生的心肺復蘇理論成績、心肺復蘇的技能成績、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率數據指標。
心肺復蘇理論成績、心肺復蘇的技能成績均為考核記分制,分值0~100分,所得分數達到100分則代表具有較好的肺復蘇理論體系和心肺復蘇的技能。
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率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發(fā)放調查表,每個調查項目的打分項是:滿意、較滿意、不滿意,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率=滿意率+較滿意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 21.0系統(tǒng)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肺復蘇理論成績、心肺復蘇的技能成績數據結果
研究組學生的心肺復蘇理論成績(85.93±5.21)分、心肺復蘇的技能成績(86.32±5.66)分,數據指標經SPSS 21.0軟件分析發(fā)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率數據表結果
研究組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率(96.00%)數據指標經SPSS 21.0軟件分析發(fā)現均高于對照組(6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現代醫(yī)學教學模式中,注重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提出各種問題,以此作為思維導向,讓學生學會自我思考、自我解決。CBL教學方式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具有較大的臨床優(yōu)勢性。CBL教學的學習基礎是建立在病例分析之上,教學過程中建立學習討論小組,依據醫(yī)學教育的課程發(fā)展趨勢,讓學生在相對早期接觸到臨床實際;在眾多醫(yī)學資料中顯示,CBL教學具有教學效率高效性,能夠讓學生在課程中感受到實際臨床需求,可以有效培養(yǎng)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將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激發(fā)出來,并且,從另一個方面來看,CBL教學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
CBL教學不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存在諸多缺點,該種教學模式注重以教師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只能被動的學習,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讓學生更為主動的進行學習,因此,在臨床教學中應用何種教學模式是關鍵所在[6]。
通過眾多文獻資料研究顯示,CBL教學是近年來應用的比較廣泛的教學模式,該種教學模式主張以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教學目標,教學中心是啟發(fā)學生的辯證思維,教師主要在教學過程中擔任主持人的工作[7]。CBL教學的優(yōu)勢性在于:幫助學生達到所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標,教學方式以討論式教學為主,教學基礎以問題為導向,該種教學模式日益受到臨床教學界關注,而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以討論式方向發(fā)展[8]。有學者表示,CBL教學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將自主學習能力顯著提高,屬于一種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模式[9]。急救醫(yī)學屬于綜合性和實踐性均較強的臨床學科,隨著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急救醫(yī)學學科中所涉及的相關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給臨床實踐教學均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CBL教學的教學方法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步驟,一是對病例進行問題提出,二是教師對問題進行點撥,三是進行最后總結和討論[10-11]。CBL教學需要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教師的點撥之下完成學習,而整個教學過程都是輕松且愉悅的,可以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12-13]。
結合數據闡述:研究組學生的心肺復蘇理論成績(85.93±5.21)分、心肺復蘇的技能成績(86.32±5.66)分、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率96.00%,數據指標經SPSS 21.0軟件分析發(fā)現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CBL教學模式在急救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不僅可提高學生急救醫(yī)學技能,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急救醫(yī)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莉,林志艷,楊雅麗,等.TBL聯(lián)合C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影像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33):13-14.
[2] Ning Chen.Superficial View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Chin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management,commerce and society:EMCS 2015, Shenyang,China,29-31 January 2015,2015:459-463.
[3]許楊,陳芳,劉登群,等.TBL結合CBL和LBL教學模式在防原醫(yī)學教學應用中的體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6):899-900.
[4]鄧樹嵩.CBL與LBL結合在《預防醫(y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評價[J].右江醫(yī)學,2016,44(1):113-114.
[5]張建華.CBL與LBL混合教學法在醫(yī)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7,19(12):929-931.
[6] Guo Hu.The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Affect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Fashion design Teaching[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commerce and society:EMCS 2015,Shenyang,China,29-31 January 2015,2015:283-286.
[7]郭娜,姜鳳良,高興春.LBL、CBL、TBL多軌教學模式在醫(yī)學免疫學課程改革中的應用——以卓越醫(yī)師培養(yǎng)為視角[J].中國免疫學雜志,2017,33(1):133-135.
[8]招少楓,何懷.康復醫(yī)學選修課教學中PBL和CBL融合模式的探索[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1):19-21.
[9]楊文奇,毛淑丹,徐兆龍.循證醫(yī)學與CBL教學模式相結合在心內科實習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30(5):105-106.
[10]劉怡,羅鵬.基于AHP與信息平臺的醫(yī)學實驗教學評價決策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8,47(4):572-574.
[11]陳海濤,趙寧,湛先保.基于微課的老年醫(yī)學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7,31(5):547-549.
[12]王長文.PBL教學法的發(fā)展及對我國現代醫(yī)學教育的影響[J].中國西部科技,2015,14(4):76-77.
[13]俞捷,許潔.以醫(yī)學類碩士生培養(yǎng)類型論教學質量保障體系[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8):29-33.
(收稿日期: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