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摘 要:專業(yè)課程中經典著作閱讀非常重要,能夠有效地提升大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的認知程度,同時提升人文知識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大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批判意識。教學方法改革是專業(yè)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文章以上海S大學“政治學”課程教學為例,探討了“政治學”課程教學中經典閱讀的兩種方法,并從教師層面和學生層面提出了通過經典著作,提升大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經典閱讀;專業(yè)能力;政治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8)10-0030-02
經典閱讀是指專業(yè)課程學習過程中,對于課程所涉及的經典書籍的閱讀,在課程教學中大多以課外參考書目的形式體現。近年來,隨著MOOC課程和多媒體教學的普遍應用,經典閱讀在課程教學活動中呈現下降的趨勢。大學生對于經典著作閱讀興趣的消逝,將不利于實現專業(yè)課教學中教與學、知識傳授與專業(yè)能力提升的有機集合。本文在論述專業(yè)課程中經典閱讀的重要性基礎上,以S大學“政治學”專業(yè)課教學為例,探究了經典閱讀的兩種方法,同時提出了現階段通過經典閱讀提升大學生專業(yè)課程能力的實踐路徑。
一、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經典閱讀的重要性
專業(yè)課程教學有多種方法,一般而言包括案例分析法、集體討論法、翻轉課堂等,經典閱讀作為傳統(tǒng)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大學生專業(yè)課程的認知程度、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政治觀,培養(yǎng)大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批判意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提升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程的認知程度
以孫關宏等人所編寫的《政治學概論》教科書為例,該書將政治學研究內容分為了概論、權力、政治主體、政治發(fā)展、政治文化和國際政治等諸多環(huán)節(jié)。要想對政治學課程體系進行全景式的了解,就需要對中西方政治思想發(fā)展的歷程有所認知。而在以往的基礎教育階段課程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過程中,本科生已經對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孟德斯鳩、馬克思這些政治家的思想有過較為淺層次的理解。而通過政治學課程的經典閱讀,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程的認知程度,從而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輔助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工作。
(二)提升大學生人文知識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伊塔洛·卡爾維諾在《為什么讀經典》中認為:一部經典作品的特別之處,在于讀者能夠從一部作品的文化延續(xù)性中發(fā)現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的作品都能感到某種共鳴。政治學經典著作中蘊含著豐富的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政治學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程,許多熠熠生輝的經典著作如柏拉圖的《理想國》、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都涉及政治社會領域的重要問題,旨在解決我們生存的意義是什么,我們應當建構什么樣的政府等重大議題。通過精讀這些經典著作,能夠提升本科生的人文知識素養(yǎng),使其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和價值觀。
(三)培養(yǎng)大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批判意識
專業(yè)課程的學習的重要目標不僅使學生獲得專業(yè)知識,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批判意識的過程。正如有學者所言,經典閱讀并非單一的文本解讀活動,體現為誦讀者對文本的接近與共鳴并把“我”賦形于文本之中展現于他人[1]。政治學經典著作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凝結了中西方政治思想家有關幸福、自由、民主方面的重要洞見,對于整個人類文明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最終將戰(zhàn)勝資本主義、無產階級將取代資產階級的觀點影響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又如政治學中有關政體的理論,西方政治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論述,從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到中世紀的阿奎那和奧古斯丁,再到近代的霍布斯、洛克和孟德斯鳩等人,都有不同的論述,然而他們都是建立在對前人的批判基礎上。因此,經典的閱讀,意味著與中西古代先賢的對話,不僅要體悟政治學家在論述國家、政府、政體、民主理論時的深刻邏輯,還要有一定的批判意識,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久而久之,大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將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
二、“政治學”課程中經典著作閱讀實踐——以S大學為例的考察
S大學是上海市理工類本科院校,該校在社會科學學部開設了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政治學”是該專業(yè)的基礎必修課程。該課程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優(yōu)勢是,學生群體均為90后,對于新知識有著較強的接受度,而且很多學生在高中階段是文科生,閱讀過一定數量的社科類書籍。而不利的環(huán)境是,因為S高校是理工科院校,許多學生不夠重視人文基礎課程的學習,且興趣不高。在分析完學生的特點后,任課教師采取了經典著作閱讀與課程講授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提升學生對于經典著作的閱讀興趣。如每個教學周期布置至少3本以上的政治學經典著作由學生閱讀,其中西班牙政治學家薩瓦特爾的《政治學的邀請》是必讀著作,教師安排至少4個課題與學生一起誦讀。其他推薦的書目有《共產黨宣言》、《社會契約論》和《理想國》等。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任課教師主要推薦學生采取的閱讀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法和對比閱讀法。
(一)案例分析法
經典著作中有大量的政治典故、政治故事,這些都可以作為案例進行呈現,以使得本科專業(yè)學生增強對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以國家的起源為例,美國政治學家奧爾森提出了一個“固定的匪幫與流動的村莊”理論。他假設了一個情境,與世隔絕的一個村莊,人們身處猶如世外桃源,與世無爭,當然也沒有暴力工具的存在。然而,突如其來的匪幫打破了安寧,村民們集體動議決定搬離村莊。強盜們著急了,與村民進行談判,并以保護村莊和征稅作為條件,勸村民待在原有村莊。于是村莊恢復了平靜,村民們也接受了這種所謂的保護。奧爾森認為國家是這樣形成的[2]。同樣,霍布斯《利維坦》和莫爾《烏托邦》也有這樣的假設,通過對政治學經典著作中的案例進行分析,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國家的起源和形成的邏輯機理。
(二)對比閱讀法
對比閱讀法,主要是采用相似政治思想、政治觀點的比對閱讀,從而增強對政治術語、政治理論的理解。如中西方對于政治的內涵解釋不盡相同,《論語》中孔子認為政治主要側重于行為和倫理的要求,在《論語·顏淵》中這樣提到,“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而古希臘的政治學家亞里士多德所著的《政治學》一書中,亞氏這樣說道,人類自然是趨向于城邦生活的動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歸屬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個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3]。中西方的政治學家對于政治內涵的解讀大相徑庭,孔子是建立于道德的追求上,而亞里士多德則主張回歸城邦的理性,在追求城邦共同的基礎上,將政治的活動等同于城邦的活動??芍^之各自開辟了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先河。毋庸置疑,通過中西方政治經典名著的對比閱讀,可以深化對于政治的內涵。
三、通過經典閱讀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專業(yè)能力
一方面,教學層面,教學過程應當注重系統(tǒng)性和開放性,教師應成為大學生經典著作閱讀的導航者和輔助者。當前隨著MOOC等多種新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專業(yè)課程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更加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在教學工具的選擇上也愈發(fā)多樣化和豐富化。然而,專業(yè)課教學的一個核心問題卻是工具化手段乃至現代化教學工具無法解決的,那就是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有機契合,提升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專業(yè)能力。從經典著作的閱讀方面來看,我們認為經典閱讀能夠較好地處理教與學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是一次次與政治先賢們的對話,能夠提升自身境界,鍛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扮演的并非領導者的角色,而應當是導航者、輔助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喜歡上經典,可以通過分組形式、讀書會等去輔助學生如何閱讀經典著作。此外,要建立起經典閱讀的反饋機制。在專業(yè)課程經典閱讀的評價方面,不適宜停留在閱讀多少本、做了多少閱讀筆記,而應該側重于評價學生在言談舉止、心得體會、綜合素質和專業(yè)能力水平方面的提升。正如有學者認為,要打破舊有的教與學的組合形式和封閉的教學局面,建立既能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又能以學生為主體,師生雙向互動的多功能開放式教學模式[4]。
另一方面,學生層面,提升經典閱讀的認識,從易到難,循序漸進。要使學生從自覺型向自在型轉變,一是要增強對于經典著作閱讀的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一章第七條規(guī)定,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yōu)秀成果。經典著作是人類優(yōu)秀成果,能夠塑造和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其中的精華部分對于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二是大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程的經典著作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從易到難的過程,要從專業(yè)課程的通俗讀物開始閱讀,不能操之過急,一蹴而就。要提高經典的閱讀效率,可以通過做讀書筆記、小組討論等方式共同分享和討論,積極利用現代化工具如微信小組討論等方式不斷提升專業(yè)課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鐘衛(wèi),彭貴川.關于經典誦讀的一種哲學立場——基于主 體間性自覺的誦讀[J].學術交流,2012,(9).
[2]孫關宏,胡雨春,任軍鋒.政治學概論:第2版[M].上海:復 旦大學出版社,2015:75.
[3][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 印書館,2007:7.
[4]何奇松.政治學課程的開放式教學嘗試——上海政法學 院政治系教學札記[J].世紀橋,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