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芳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生命化教育”逐漸受到了教育領域的重視。生命化教育可以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情商,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具有重要的啟蒙價值和奠基意義。小學語文具有人文關懷性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內容涉及面很廣,適合滲透生命化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生命化教育。本文以生命化教育的意義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的可行性,并且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探討了實施具體生命化教育的策略,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的思路,引起社會對生命化教育的重視。
關鍵詞:蘇教版 小學語文 生命化教育 人文關懷 價值觀
長期主宰小學語文課堂的授課方式是灌注教學和死記硬背的模式,小學生往往忙碌于表面的形式,而忽視了對于思維和才智的培養(yǎng)。填鴨式、灌輸式講學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是標準化、統(tǒng)一化的記憶,這就使得學生學習的知識越廣,身上背負的學習壓力愈重,知識獲取更加被動,思維能力難以提高,人文情懷和情感的培養(yǎng)愈加缺失。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轉變教學思路,注重對學生情感和思維的培養(yǎng)迫在眉睫。
一、“生命化教育”的意義
著名詩人泰戈爾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苯逃钠瘘c是尊重生命,既是要求教師將教育的主體由書本、教材轉變?yōu)閷W生、生命,又是要求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樹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的價值觀[1]。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傳遞給學生知識以提升其個人生命價值和生活品質。
生命化教育是對教育的發(fā)展和升華。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生活中逐漸學會釋放自己的能量,為自我、為社會、為世界帶來力量,教育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尤為關鍵。生命化教育則是從教育之初就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包括教育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和敬畏生命。生命化教育將生存價值和生存技能都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命,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的困境和挫折,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2]。生命化教育不但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還可以傳遞給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的可行性
小學語文教學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識字、交流和情感表達的基本技能,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人文情懷,最關鍵的是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生命意識。小學語文豐富的教材內容涵蓋了人文、地理、自然、社會等各個方面,進行生命教育的角度多樣,包括對自然生命的熱愛、對生命價值的重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懷;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手段包括語言識字、閱讀、寫作等方面,可以借助這些教學手段深入挖掘生命的價值,加深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生命化教學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命的關注和重視;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往往來源于生活,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積累成果,凝聚著千百年來人們的智慧。教師可以通過適當?shù)囊龑В瑢⒄n本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更便于學生去理解和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意,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3]。小學語文與生命教育具有天然的聯(lián)系,豐富的教材內容、多樣的教學手段、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都使其成為最適合滲透生命化教育的學科,也是進行生命化教育可行性最高的學科。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認識生命,喚醒生命意識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也是動植物生活的主要場所。語文作為人文學科,擁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通過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可以在指導學生閱讀、聽寫和背誦等過程中,挖掘其中的生命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要對學生進行生命化教育,首先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教育學生能夠意識到世界上多種多樣生命形式的存在[4]。只有教育學生認識生命,才能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進而實現(xiàn)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等更高層次的要求。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天鵝的故事》一課的教學時,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在貝加爾湖畔的冬天,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之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壯觀畫面,甚至連獵人都受到震撼,從此封槍的故事。這篇文章故事情節(jié)生動而又震撼,歌頌了天鵝勇敢、團結和奉獻精神,非常適合滲透生命化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去認識和理解生命的真諦。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從認識天鵝出發(fā),拉近學生與天鵝的距離,運用多媒體直觀地展現(xiàn)天鵝的美麗形態(tài),同時強調天鵝不僅有這樣高貴、純潔的外表,還有另外的一面,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在完成基礎字詞的講學后,可以引導學生品讀“老天鵝勇敢破冰”的畫面,結合多媒體工具講解貝加爾湖畔冬天冰層的厚度,以此說明“破冰”的難度,再結合悲壯的背景音樂進行朗讀,讓孩子們靜靜體會“破冰的難度”。通過課文教學,引導學生理解老獵人最后一句話的含義,突出天鵝勇敢風險、團結拼搏的精神品質。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鳥語》一課的教學時,這篇文章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我”與鳥兒進行交談和揣摩鳥語的畫面,體現(xiàn)出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展現(xiàn)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面。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朗讀課文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并逐漸滋生出自己對于鳥兒的喜歡和愛護之情。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了自然生命的可愛,在不知不覺中走入了鳥兒與人對話和交流的情境中去,進而體會到與小動物相處的快樂之感。
通過講解《天鵝的故事》,既能幫助學生了解貝加爾湖畔冬天的景象,又讓學生們認識了天鵝這一種動物,最關鍵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加深了學生們對于生命的認識,讓學生們明白生命不僅僅只有人類才最珍貴,自然世界的動植物都具有生命,并且都在為了“活著”而勇敢地面對著殘酷世界的風霜。通過講解《鳥語》,則是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自然生命的喜愛之情,讓學生對生命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結合自然界動植物進行生命化教育,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喚起學生的生命意識[5]。
(二)體會真情,感受生命的偉大
生命正是因為蘊含著真情,所以才顯得完整和偉大,因而生命的意義需要用心去領會。真情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愛國之情、親情、友情和愛情,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加上生活的經驗較少,所以在感知生命這一抽象事物及其蘊含的精神的時候比較困難,因而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課文中的事物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與之產生情感共鳴。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七單元《宋慶齡故居的樟樹》一課的教學時,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宋慶齡故居的兩顆香樟樹的外形特點和生長特點,借香樟樹永遠保持高貴、有拒蟲的香氣來側面反映宋慶齡的高貴人格,以此表達作者對于宋慶齡的贊美和懷念。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雖然可以直觀地讀出這兩棵香樟樹具有枝干粗壯、四季常青、稠密蓬勃并且永遠保持香氣,即使被用作木料,仍然能夠保持芬芳。但是,大部分學生并不會將樟樹與宋慶齡的人格品質聯(lián)系起來,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教師可以對宋慶齡的人生經歷和偉大貢獻進行介紹,將香樟樹與宋慶齡進行聯(lián)系比對,引導學生感受香樟樹的象征意義,體會其中所代表的一身正氣、令敵人敬畏的高貴品質。
(三)升華情感,敬畏生命的壯美
大自然的事物往往蘊藏著深刻的內涵,殘酷與美好在自然世界并存,想要成為自然世界的佼佼者,就必須學會尊重自然世界、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和珍惜生命。人類社會的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安逸和舒適,漸漸的,從小便生活在這樣溫暖的環(huán)境中的孩子們,不再能體會到世界的殘酷和冷漠,面對一點挫折和困難就選擇放棄生命。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也是在為孩子們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堅強的意志品質。通過講解自然社會環(huán)境的殘酷和生活在其中的動植物不屈不撓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們的價值觀和意志力進行正面的引導,讓學生們學會敬畏自然世界,學會敬畏生命,從而懂得珍惜生命。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單元《生命的壯歌》一課的教學時,這篇文章主要由兩個故事構成,其中“蟻國英雄”講的是一群螞蟻面對肆虐的火神時,選擇扭成一團,在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的保護下沖出火海的故事,另一則故事“生命橋”講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獵隊的追擊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故事。兩篇文章主題相似,作者通過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了自然世界生命團結、奉獻、互助和合作的精神。故事簡短但情節(jié)波折、震撼人心。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去思考自己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故事,讓學生們進行交流和討論,并引導學生們用更具有高度的眼光去看待這些偉大的生命。它們不再是渺小和笨拙的動植物,而是為了群體能夠延續(xù),甘愿奉獻自我以換取更多同類生存的偉大生命。教師可以將其拓展至人類社會,將烈士精神和雷鋒精神與之結合,將情感進一步升華和提煉,讓學生們懂得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
四、結語
生命化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實現(xiàn),它是一個教育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敬畏生命的過程,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總結和升華。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更加適合滲透生命化教育。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將抽象的概念和表達隱晦的情感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內。只有具有人文關懷和情感的語文教學,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樹立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萬和兵.語文生命化教育之我行[J].考試周刊,2014(16):40,46.
[2] 汪加菊.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1):133.
[3] 趙朝敏.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分析[J].魅力中國,2016(9):87-87.
[4] 王蘭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生命生命》教學所感[J].課程教育研究,2014(6):203-203,204.
[5] 周筠.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生命化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7,34(3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