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思
摘 要:“蘭花指”在中國古典舞的表演中有著它獨特的含義,也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著重從中國古典美學意蘊出發(fā),去探究中國古典舞“蘭花指”中的審美意趣。文中闡述了中國古代傳統(tǒng)宇宙觀、哲學觀、倫理觀在中國古典舞中不同程度的滲透體現(xiàn)。從“蘭花指”的源起論述中國古典舞從外在表象到內(nèi)在氣韻的融匯貫通。以小見大,以虛見實,以“蘭花指”為出發(fā)點去論述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審美意象。取于自然又歸于自然的六道輪回,折射出中國古典舞特有的民族思維的藝術性。
關鍵詞:蘭花指 古典舞 審美
中國古典舞無論從舞意或舞象中皆蘊涵著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受中國傳統(tǒng)美學意識影響十分深刻。從古至今,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宇宙觀、哲學觀、倫理觀都在中國古典舞中有著不同程度的滲透和體現(xiàn)。中國古典舞的舞蹈姿勢繁華多樣,其女性舞姿的體態(tài)更充分展示了中國古典舞的特殊風韻流轉。中國古典舞其舞姿的多種多樣反而折射出一種萬象歸一的特殊表象——“蘭花指”作為中國古典舞中最頻繁出現(xiàn)的手部姿態(tài),表現(xiàn)在手臂舞姿的最末端,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符號在中國古典舞的藝術表現(xiàn)中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蘭花指”這一名詞最早并非為中國古典舞所用,馬紫晨先生主編的《中國豫劇大辭典》中這樣解釋:“取自植物‘蘭花的自然形態(tài),拇指搭住中指梢尖,余三指伸直,食指用勁,軟而有力。小生、小旦常用?!敝袊诺湮柙谶M行藝術表現(xiàn)時,無論是舞臺呈現(xiàn)還是課堂訓練都頻繁使用蘭花指作為女性特有的手型姿態(tài)。其外形確與蘭花十分相似,大拇指與中指相合,食指翹起,小指和無名指依次翹起分開,代表著中國古典舞特殊的女性手型符號。在中國古典舞的藝術表現(xiàn)中無論手臂舞姿如何變換其手型多為蘭花指不變。
中國自古受佛教思想的深遠影響,佛教文化從印度發(fā)源流傳至中國被民眾們廣為接受,人們尊崇其教義崇拜其佛祖的形象在日常生活和藝術表現(xiàn)中充分反映出來。“蘭花指”中就蘊含了太多佛教文化的痕跡?!疤m花指”的手語形式更滲透著佛教手印文化的重要信息。敦煌的佛教壁畫的藝術形象受印度佛教文化的深遠影響,蘊涵著大量的佛教文化信息,透過敦煌石窟的造像藝術給予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以靈感,推演出大量蘊涵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xiàn)符號?!疤m花指”手型多見于敦煌石窟壁畫上,在敦煌壁畫上的飛天伎樂以及佛家的書籍典藏石雕泥像上都可以發(fā)現(xiàn)其原形?!疤m花指”的特殊手型姿態(tài)通過特定的藝術形式及佛教寺廟的講唱文化流傳至民間藝術之中。
歷來素有舞蹈起源于宗教之說,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對中國古代審美藝術形式的發(fā)展影響深遠。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根底全在道教。”①道教手印和佛教手印不同,道教手印在道教修度中起到心法口訣的作用。道教的手印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符號有著不可言傳的奧義。道教的這種連接性的手印傳遞著特殊的信息,從外形上看道教眾多手印形態(tài)與蘭花指的外形極為相近。在《全真青玄濟煉鐵罐施食全集》中,有關于手印的行止以及力道的相關記錄:“玉文起印法:二手心向上,二大指掐玉文。左手右旋轉翻手。右手在左手上。白鶴訣起印法:而手心向下,二大指掐玉文,右手向上旋轉翻手,復又向上翻手垂直而下,走手向下旋轉翻手,復又向上翻手垂直而上。二手平行各與胸前畫一大圈,左右手忽一擊放玉文于圈內(nèi)。玉文印:左手掐玉文,右手持令。念咒語‘哺哪嗒嗒,擊令破之。”再如,《道藏·道法會元·明光樞要目》中顯示的幾個訣的形態(tài):“上清訣:右手大指掐中指上節(jié);玉清訣:右手大指掐中指中紋;太清訣:右手大指掐中指下紋;北帝訣:左手大指掐中指中節(jié)側。”
手指伸直微向上翹,中指下壓,拇指與中指相互貼合形成以中指為主要用力點,帶動其余三指指尖上翹的蘭花狀手型,在道教典籍《百訣圖》、《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道藏·皇帝太乙八門入式訣》等中均有記載 。由此可見道教里的有關修煉方法的的手印訣與中國古典舞的蘭花指息息相關,滲透在中國傳統(tǒng)審美意識中,有著不可剝離的深厚影響。
中國傳統(tǒng)祭祀活動對蘭花指外觀形態(tài)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王國維先生在《宋元戲曲史》中言道:“歌舞之興,其起于古之巫術也”。花語信息的傳遞代表著人類對美好事物的寄托與期望,是生機和活力的象征,在祭祀過程中頻繁出現(xiàn)。祭祀活動有大量的人力參與,其目的氛圍神圣且神秘,讓人們敬畏的祭祀活動從娛神發(fā)展到娛人,大量的集體樂舞形式的呈現(xiàn)都使得其內(nèi)容更加精細且富有表現(xiàn)力。手部的舞姿也越加的繁復多樣,這同樣對蘭花指手型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無論是佛教壁畫、道教手訣亦或是巫術祭祀活動皆為“蘭花指”這一手型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中國舞臺藝術發(fā)展至宋元年間逐漸形成戲曲這一特殊的表演模式,經(jīng)過歷代的洗練形成了雜劇、昆曲、京劇這三大巔峰。戲曲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國粹”,對中國古典舞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形比根基的影響,其中中國古典舞的“蘭花指”就是直接從戲曲表演中借鑒發(fā)展而來的。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戲曲中蘭花指又是原始宗教手印的直接過渡模式,在戲曲表演中被廣泛地應用于才子佳人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在戲曲表演中不僅花旦青衣者常用此手型,就連小生扮相也運用此手型作為其儒雅文質的標志。
“陰陽相合,圓融歸一”是中國古典舞的最本質的美學追求。這一追求體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哲學“天人合一”的本質內(nèi)涵?!疤烊撕弦弧彼枷氤浞煮w現(xiàn)了中國古代先民對自然宇宙萬物的敬畏以及相互圓融的思想精粹?!吨芤住肥亲钤纭疤烊撕弦弧彼枷氲妮^完善的理論體系,講求人與天道的自然和諧統(tǒng)一。作為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核心,“天人合一”思想境界“是一種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高度自由的境界,因而也是一種審美的境界?!雹凇疤烊撕弦弧斌w現(xiàn)在舞蹈中即顯示為“陰陽相合,圓融歸一”。 道教崇尚太極陰陽學說,道家認為萬事萬物皆有陰陽,陰陽相合天人合一?!断缔o》云:“一陰一陽為之道”。天地間皆陰陽二氣所生。天為陽,地為陰。正為陽,背為陰。日為陽,月為陰。上下,左右,高矮,長短皆有陰陽。“蘭花指”這一手型也是道家思想的精髓體現(xiàn),道家講究陰陽相合,蘭花指就外型上來看,五指中最長指為陽最短指為陰,蘭花指型長短相合即為陰陽相合,充分體現(xiàn)了道家思想的世界觀及宇宙觀。
“蘭花指”中同樣滲透著儒家思想的潛在痕跡。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儒家思想蔓延在在中國人的骨血里凝注于心不可剝離?!懊诽m竹菊”這四種花卉深受國人喜愛,被中國古人譽為花中四君子。中國人喜愛這四種花的品性品格,給花賦予了人性的擬化。蘭花,其性悠遠,生于幽谷。其遠離紅塵,不染世俗煩擾潔身自好,為花中君子,傲然孤潔于世,深受中國文人墨客的尊崇。中國詩人文學家多以蘭花為題材創(chuàng)作,詩人屈原《九歌》就曾贊譽蘭花:“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碧m,即美人也。蘭主意非烘托美人之美,而意在體現(xiàn)美人之清雅脫俗之風骨。
由此可見,蘭花蘊含的內(nèi)在品格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審美追求,自古即體現(xiàn)著中國人的審美品位?!疤m花指”的形成模式也是中國人對美好事物的一種寄予,在中國古典舞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中國古典舞經(jīng)典劇目《空谷幽蘭》即最好的呈現(xiàn)出了中國人對于蘭花極盡崇尚的人文情懷。舞蹈展現(xiàn)出蘭花氣韻中遺世獨立的脫俗意境,行云流水般的飄渺孤鴻影。舞蹈中手部蘭花掌的美感得以充分體現(xiàn),配合舞姿呈現(xiàn)出蘭花的形象氣韻淋漓盡致,可謂中國古典舞的美學盛宴。
當然,“蘭花指”的舞臺呈現(xiàn)不僅僅是特指“蘭花”這一種花語,它可以認為是所有花的一種代表性的象征性動作。例如古典舞《愛蓮說》、《梅》、《荷花舞》、《茉莉花》等等大量的關于花的舞蹈都在手部動作上用以“蘭花指”作為修飾刻畫,呈現(xiàn)出花朵千姿百態(tài)的舞臺生機。中國古典舞虛實相生,亦虛亦實,以虛刻實,情景交融。以“蘭花指”的“虛”刻畫中國古典舞舞姿美意的“實”,正是中國古典舞一貫的美學呈現(xiàn)模式。
中國古典舞表演特別是女性表演中“蘭花指”基本上可以說是運用最多的手型,無論是古典舞的課堂教學或是舞臺呈現(xiàn)“蘭花指”可以說是中國古典舞的代表性質的動作?!疤m花指”是中國古典舞典型性的女性手部姿態(tài),它有著對舞姿動作美感性的修飾作用。是中國古典舞女性美的典型代表,充分展現(xiàn)中國女性溫婉纖巧柔美婉轉的美好形象。
“蘭花指”作為一種手部語態(tài),配合中國古典舞的手臂動勢,結合中國古典舞的身法韻律,即巧妙融合又不喧賓奪主,大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含蓄其中的內(nèi)在精髓。中國古典舞的美乃是以小見大的,一切最美的根源都源自自然,自然生萬物,萬物歸自然?;ǘ渖鷻C盎然,象征著自然界最美好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中國古典舞用花來修飾手部姿態(tài)就是對大自然最高的致敬。中國古典美學認為,天地自然蘊含著萬事萬物,天工造化自然和諧。中華民族素來以“取天地之美,以養(yǎng)其身?!雹蹚奶斓孛赖母刺角笥钪嫔⒌谋举|。
中華民族美的智慧皆體味于自然,它的美更加的真實也越發(fā)的純粹。舞蹈是最直接體現(xiàn)生命的藝術,“蘭花指”源于自然取于自然最后亦歸于自然,舞蹈是人體的藝術,人又是宇宙自然的產(chǎn)物,人用身體去表現(xiàn)自然,去呈現(xiàn)春花秋月之生命之美,這何其不是生命的又一次輪回。這也正是中國古典舞生生不息,氣韻磅礴的生命力之所在?!疤m花指”以小見大,以虛見實,正是中國哲學“天人合一”的觀念在中國古典舞中的呈現(xiàn),它以其獨特的視角折射出中國古典舞血液中流淌的民族哲學思維的藝術性。
舞蹈,是人體的藝術。人是宇宙孕育的生命奇跡,而又反之用人體去呈現(xiàn)宇宙萬物蓬勃的生命之姿,這未嘗不是另一種天道循環(huán)。“手亦沁香,舞意蘭象”中國古典舞用身體呈現(xiàn)出春花秋月,弱柳扶風的人體美感藝術,是生命的舞動,是宇宙萬千氣象之大美。
注釋:
{1}魯迅.魯迅書信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1).
{2}李澤厚.美學四講[M].天津:天津社科院,2003(10).
{3}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M].北京:中華書局,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