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比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開展中教師不僅要看中學生在知識學習上的提升,更應重視對于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促使學生能在未來成為高素質的人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教師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結合學生實際特點,從而達到德育滲透效果能有所提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的方法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德育教育的開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理念 滲透
近年來,教育新課改在不斷地實施和推行,同時社會經濟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fā)展,這些都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起對于學生的德育滲透,這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思想的培養(yǎng)。筆者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的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不足
(一)忽視道德的傳統(tǒng)理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比較看重學生的知識性教育,而對于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并不是十分重視,認為道德教育應當是思想品德課上進行的。同時,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好壞大多數(shù)是依靠成績來判斷的,這就導致教師會將學生成績提升放在主要位置上,提升升學率就是他們的任務所在。長時間以來,教師就會在潛意識中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有所忽視,再加上教師的能力有限,教學中進行了知識性教育就無法再來實施德育教育,從而導致學生的德育方面出現(xiàn)缺失,這對于現(xiàn)代教育的開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教師本身缺少德育意識
教師在重視學生的分數(shù)的同時,就會導致在德育培養(yǎng)方面比較忽視。但是事實上,導致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受到影響的因素還有一個,那就是教師本身在德育意識方面并不強。教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當中不能重視起個人的德育提升,缺少對于學生的示范性作用。同時,教師也會覺得德育教育是浪費時間,認為學生學習時間有限無法進行德育教學。其實不然,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可以是在課下進行的,也可以是與正常的教學內容之間結合進行實施的。對此,還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自我改正和調整,為學生的德育理念滲透做出貢獻。
(三)缺少榜樣性的影響
教師對于學生來說是影響最為深刻的人,但是學校在進行教師選擇的時候往往只會看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教學能力,對于教師本身的其他方面不是很重視,這也就會使得一些教師出現(xiàn)綜合素質不足的問題。所以,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教師的課講得很好,但是在課下很可能是一個道德品行不足的人。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快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教師又是他們平時所接觸最多的人,因此很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一旦教師在道德品質上有問題,那么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不好的習慣。教師缺少了道德上的正確影響,則會導致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受到阻礙和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的措施
(一)將德育理念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滲透德育理念,教師需要能夠巧妙并且多角度的進行問題思考,能巧妙的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將德育理念與語文教學之間融合到一起。首先,教師可以在朗讀教學當中融入德育理念。小學朗讀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反復的朗讀來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并強化學生的情感體會。這個過程事實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感悟的,教師可以在當中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深入的感受文章的內涵和價值。例如,在學習革命英雄舍生取義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當中所包含的情感,然后將自己的情感轉移到文章當中去,從而實現(xiàn)將德育教育與語文知識之間融合的目的。
教師也可以在詩詞名篇的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思想和理念。詩詞歌賦是小學語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當中也包含著十分豐富的人生哲理。因此,在進行詩詞名篇的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進一步地引導學生對當中的意境進行感受,從而促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得到提升。另外,教師也要讓學生能明白在詩詞當中所包含的高尚道德情操,如“慈母手中線”當中對于父母的敬愛和孝順之情等。
(二)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
師生之間良好的關系有時候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開展效果,因此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中一定要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并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關懷,努力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作為教師要徹底的改變自己的教學主體意識,能夠以自己廣闊的胸懷來引導和幫助學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站在道德層面上。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隔閡,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所給予自己的關愛和支持,從而認識到教師的殷切希望,促使他們更好的克服對于學習的畏懼心理。在良好的教學氛圍當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將得到提升,對于他們的正確價值觀樹立和對生活的正視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提升教師重視度
在上述文中已經說過,教師如果一味地看中學生的分數(shù),就會導致學生的德育思想受到限制,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當前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那么一定要從自己的思想上給予德育教育更高的重視,能時刻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上課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簡短的幾分鐘為學生講述一個小的德育短故事,通過小故事來逐漸的影響學生。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來自己找德育小故事,并且能在每節(jié)課找一名學生進行發(fā)言,讓他們來講一講自己知道的德育小故事。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對于德育的理念有更深的認識,能促使學生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同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做一些好人好事,能夠從生活當中逐漸的積累更多的優(yōu)良品質,幫助學生奠定好的道德和文化基礎。
(四)強化教師自身的德育行為養(yǎng)成
教師的行為習慣是影響小學生道德養(yǎng)成的重要因素,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小學生對于教師是有著崇拜之情的,并且十分的尊敬,覺得自己的老師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人,覺得老師做什么都是對的。因此,小學生就會下意識的學習教師的一些言行。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對自己的言行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夠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首先教師要重視起自己在生活當中的品質,能從語言和行為上給予學生一定的影響。其次,教師之間應當相互探討如何用自己的行為來感染學生的相關內容,盡量地發(fā)揮出引導和榜樣作用。此外,教師還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權利,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言行提出一些建議,畢竟學生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思想與教師之間還是有差距的,如果教師能了解到學生的想法,那么自然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理念是非常重要的,作為教師一定要努力地探究各種適合學生的德育教學方法,同時也要從個人入手,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良好榜樣。只有真正地從思想上重視起道德理念,才能更好地在教學當中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法來融入道德理念,促使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之間融為一體,為學生的未來健康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趙琳博.語文課離不開“家常菜”——談小學語文教學[J].才智,2017,(14):444.
[2]梁濤.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02):21.
[3]陳佳美.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問題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8,(02):620.
[4]韓學紅.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德育理念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2017,(12):60.
[5]常愛蓮.探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思維[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52.
[6]劉玲玲.充分盤活圖文 充實語文教學——漫談圖文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正強化作用[J].華夏教師,2017,(1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