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茜
【摘要】在現在的作文教學中,一些教師曲解了大綱中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的要求,出現了習作要求虛化、教師指導淡化、價值取向弱化的現象,這將造成沒有目標的隨意化、缺少有效指導的散漫化以及價值取向的扭曲。我們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但萬不可將“自由”“異化”為“自流”,否則,我們的作文教學必將走向另一個極端。
【關鍵詞】自由 自流 習作要求 教師指導 價值取向
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做出了這樣的闡述:“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庇谑牵灾髯魑某闪艘恍┙處煼钚械慕鹂朴衤?,他們將“自由表達”“異化”為“放任自流”,將“我手寫我心”曲解為作文教學就是要徹底放松,不要設下任何章法框框,學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高興怎么寫就怎么寫,美其名曰:放飛心靈。這樣的作文教學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什么樣的境地呢?梳理“自流”表現,無外乎有以下幾種現象。
一、虛化習作要求
教育家贊科夫認為,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的個人特點及完整的個性得以充分發(fā)揮”。因此,有一些教師就認為:既然要釋放學生的心靈,舒展學生的個性,那“習作要求”就必然成為捆綁學生手腳、讓其自由翱翔的繩索。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習作要求在必要的習作指導中,被虛化,甚至被“取締”。充斥我們耳膜的更多是些倡導“自由”的聲音:“有什么話說什么話”“要怎么寫就怎么寫”“想寫多少就寫多少”……真的翻來一閱,你就會發(fā)現,在如此“自由”氛圍中誕生的學生習作常會出現這些情況:錯字連篇,語言呆板,文理不通,等等。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無外乎與教師忽視文字書寫的要求、遣詞造句的要求以及表達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密切相關。
傳統的作文教學不管是在內容上,還是方法上;不管是目標上,還是結果上,都是用僵化的標準和要求去束縛學生,嚴重忽略了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的要求,更談不上對學生健康的寫作心態(tài)的引導和高尚人格的培養(yǎng),理應摒棄??墒?,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我們所倡導的“自由表達”并不能與“任意表達”等同起來,并不是無規(guī)無矩的任意“馳騁”,它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自由”,一定空間里的“自由”。語文課程標準就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各“階段目標”中提出了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相適應的習作要求。如在1~2年級段提出“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等要求;在3~4年級段提出“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等要求;在5~6年級段提出“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等要求。就某一堂習作課或一次習作練習而言,我們也應該根據習作的內容以及班級學生的情況,提出適當的習作要求。當然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我們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分層要求。這是相當必要的,教師不能將必要的習作要求看作捆綁學生自由習作的繩索而“敬而遠之”,而應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自然而然地相機滲透習作要求,讓學生的表達更規(guī)范,語言基本功更扎實,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個性”和“自由”,學生的習作水平才會產生“質”的飛躍。否則,那種“走不穩(wěn)就要跳”的所謂“自由”,只能是空中樓閣,子虛烏有。
二、淡化教師指導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以往那種一講到底、習作術語滿堂飛的習作教學已一去不復返,這本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可另一種現象又沖入我們的視線:學生自由過多,教師指導不足。我們經??吹竭@樣的習作教學:大半堂課都在熱火朝天地游戲,游戲過后,教師簡單的一句:“你們愿意將剛才的游戲記錄下來嗎?那一定很精彩!”接著便是學生“奮筆疾書”的時間。教師一下子變得“惜言如金”,似乎一多言,就立刻抑制了學生“自由”的思維?!皩懯裁磧热荨薄鞍凑帐裁礃拥捻樞驅懽鳌薄氨磉_怎樣的感情”等都缺乏必要、精當的指導,學生的習作也只會是“自由過度”。
提倡抒寫心靈的自由表達不等于毫無拘束的“自流”寫作,它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在學生自由習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做好有效的指導,切實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對小學生而言,由于年齡尚小,受知識、閱歷、思維等諸多方面的制約,不經過教師的指導,就讓他們即興成文,這似乎不合乎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尤其對于中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有效指導顯得更為重要。試想,每個人的“學步”不都有一個不太漫長但卻不可或缺的“扶”的過程嗎?不經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又怎會獲得“自由表達”的能力呢?這種“自由表達”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僅有自由表達是不夠的,而是應該在自由表達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逐步引導學生會寫作文,寫好作文,暢意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是小學作文教學必須要經歷的發(fā)展過程。
三、弱化價值取向
看到學生習作中那傾瀉的情感,開放的思維,大膽的創(chuàng)新,充分展示出多姿多彩、充滿個性的自我,我們應該給予呵護與鼓勵??墒?,在我們沾沾自喜于學生能夠“自由”翱翔于習作園地的時候,你是否發(fā)現,在有些所謂“自由”“個性”的文字間時?;\罩著一層“灰色”的陰影呢?它們或表現了小作者對生活的種種不滿,或只求發(fā)泄的快感而無所顧忌,或因為過度自憐而流露出一種與年少的他們格格不入的憂郁……面對這樣的習作,有些教師卻給予大力贊賞,認為他們是敢說真話,敢表真情。不錯,這些習作可謂實話實說,但有沒有冷靜想一想,他們的價值取向已經產生了極大的偏差,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還能以“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為由而等閑視之嗎?
作為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由的個性與表達能力固然重要,但千萬不要被“自由”蒙上了雙眼,縱容了學生扭曲、不健康的個性發(fā)展。當學生的“自由表達”有悖于時代、社會所尊崇的價值取向時,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站在正確的價值取向基礎上,旗幟鮮明地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加以正確的引導,從而使學作文和學做人和諧統一。我們可以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流抑或通過充滿人文色彩的評語去加以引導,切不可視而不見,更不可盲目地為某些偏激的“自由表達”而喝彩。
什么是有價值的作文教學呢?有價值的作文教學旨在通過有內涵、有品位的寫作教學來達到“樹人”“立人”的目標,從而使學生寫作實踐的過程成為個體生命深化的過程、思維拓展的過程、情感升華的過程、個性發(fā)展的過程,使學生的心靈通過文字洗禮而更趨純真美麗。
由此筆者想,如果要讓學生筆下的習作也能閃耀出“鵝卵石的亮麗光彩”,那么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那如水一般自由、靈動的空間,而這靈動的空間恰恰來自于有效的指導下的自由與自主??傊?,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都是一幅生動的畫,每篇習作也都應該是一篇個性激揚的文章。我們應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但萬不可將“自由”“異化”為“自流”,否則,我們的作文教學必將走向另一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