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蘭梅
摘 要: 為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適宜高校思政課特點的試題庫建設問題,特別是考試方式、考試類型等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案十分必要。
關鍵詞: 高校思政課 題庫 建設與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致力于培養(yǎng)有使命擔當?shù)臅r代新人,如何依據(jù)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本規(guī)律,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素養(yǎng),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考量內(nèi)容。思政課學業(yè)成績考核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舉足輕重,能夠全面檢驗、評估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亦能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有效的反饋,建設與研究思政課題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題庫建設的現(xiàn)實必要性
高校承載著立德樹人的時代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在于培養(yǎng)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中國夢的實現(xiàn)而敢于擔當、勇于擔當?shù)拇髮W生。如何考核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考核方式必須充分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的實效性。
基于思政課考核方式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尤其關于試題庫建設方面存在的試卷代替試題庫、試題庫缺乏更新、命題的隨意性很大、試題庫的保密性較差、題庫缺乏網(wǎng)絡平臺的技術支持等問題,結(jié)合新時代背景,根據(jù)課程大綱要求,按照題庫建設標準,組織編寫數(shù)量充足、內(nèi)容合理、格式標準、表述準確的標準化題庫,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課程網(wǎng)絡題庫,實現(xiàn)網(wǎng)絡題庫的試卷管理、智能組卷、統(tǒng)計分析等基本功能。完成課程網(wǎng)絡題庫建設,推動思政課程的無紙化考試改革實踐。緊跟新時代步伐的思政課題庫建設有利于加強題庫建設管理,延伸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課程目標,有利于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及自身水平,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是高校思政課教學與時俱進的重要標志。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題庫建設的原則及具體要求
(一)題庫建設的原則
一是明確命題范圍。命題范圍應以國家教委頒布的課程教學大綱為依據(jù),按照大綱和教材的內(nèi)容命題。不得擴大或縮小命題范圍,也不能隨意提高或降低考核的深度①。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是思政課教學中必須遵守的根本原則。因此,運用大綱或教材中已闡明的原理,聯(lián)系實際命題,以考核學生的理解運用能力,不能算作超綱。至于從新疆民族教育實際出發(fā),使民、漢學生的考試標準逐漸趨于統(tǒng)一。
二是掌握考試標準。各科考試均采用百分制記分,以60分為及格。因此,編制試題和組配試卷,必須著重掌握好及格線②??荚嚇藴始蟹从吃诩案窬€的確定上。及格線應當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即成績在及格線以上者,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確實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換一個角度來說,凡是按教學大綱的要求,系統(tǒng)而認真地閱讀過教材,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內(nèi)容,并能運用所學原理說明一般性的實際問題者,應能取得及格成績。
三是突出重點,擴大覆蓋面。試題不可能全面考核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從課程中抽取的樣本越多,測試的結(jié)果越可靠。這樣在試卷的組成上除要保證試題質(zhì)量外,還要有一定要求的試題數(shù)量,以保證考核內(nèi)容的代表性和覆蓋面,提高考核內(nèi)容的效率和信度。試題要覆蓋教材各章,涉及一般內(nèi)容,也要適當突出重點章節(jié),加大重點內(nèi)容的題量和覆蓋密度。因此,每套試題的題量一般以不少于40題為宜。
四是與時俱進。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教學形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萍疾粩喟l(fā)展的同時促進大學教育改革深入,各門課程教學時段都在壓縮,這樣課堂上教師只能少講、精講,但是課程考核使得學生需要自學的內(nèi)容不斷增加。為了保證教學質(zhì)量,學生的自學需要教師給予合適的指導,對其學習效果必須進行及時而客觀的評價。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保證教學質(zhì)量,必須對傳統(tǒng)課程試題進行重新改建,在充分發(fā)揮其考核功能的基礎上拓展其輔助教學功能。使思政課試題庫作為課程學習結(jié)果評價工具的同時,為學生平時學習和考試之前復習起到一定的促進和指引作用。
(二)題庫建設的具體要求
試題有合理的層次。在編制試題以前應先定制雙向細目表,作為編制試題的框架和總依據(jù)。雙向細目表最重要的是把教學目標分解成“內(nèi)容”和“行為”兩大部分。所謂“內(nèi)容”指要傳授的特定學科,即某一門課程,具體內(nèi)容是由課程全部章節(jié)組成的。所謂“行為”指要求學生根據(jù)材料所做的事。一般可把“行為”目標依簡單到復雜的次序分為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四個層次。
難易程度適中。要達到建立試題庫的目的,每一套試卷都必須做到試題的重點、難點搭配相宜、難易兼顧。在每套試卷中,難易度可以分為較為簡單容易的、一般的、較為復雜和難度較大的四個級別。其中,較為簡單容易的試題不超過20%,一般的和較為復雜的試題占60%,難度較大的試題應占20%。在組配試卷時,各層次試題的比例既要體現(xiàn)于一套試卷的全部,又要體現(xiàn)于各類試題之中。要注意難度較低的試題不能成為明顯的送分題,難度較大的試題不能出偏題和怪題。
題型要多樣。每門課程的試卷一般包括五種,即判斷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上述題型可分為客觀性試題和主觀性試題兩類,前四種就是客觀性試題。這類試題主要考“知”,即是什么和為什么,借以檢測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記憶和熟練程度??陀^性試題正確答案唯一,不論由誰評卷都只能給出同一分數(shù)③。而主觀性試題不僅要考“知”,還要在“知”的基礎上考“會”,即除測驗學生的記憶和熟練程度外,還要測驗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試題題意明確。試卷必須字跡清楚、書寫工整,不得有錯別字。評分標準要求簡明、合理,評分要求客觀、準確、公正。
三、題庫建設的組織領導工作
質(zhì)量高的試題庫需要命題委員會從眾多命題中不斷論證和篩選,并且對每次考試結(jié)果進行分析。對于不適合的考題,應盡快從試題庫中去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命題委員會成員,負責人將命題的要求及最新的現(xiàn)代化教學、考試方式定期對這些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更新試題庫。命題和題庫建設工作由主管教學的系(部)主任統(tǒng)一領導和全面負責??稍O立一個專門班子,統(tǒng)一規(guī)劃題庫建設,審定命題方案,分配命題任務,組織各門課程命題。各門課程組成一個命題小組,由三至四名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其中一名任組長。命題教師應具有強烈的責任心,作風正派,堅持原則,善于合作,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較高的業(yè)務水平。命題教師對試題質(zhì)量負責,命題組長對試卷質(zhì)量負責④。
加強試題庫組卷及使用管理。為防止一套試卷或某些知識點多次重復考,在組卷過程中對已考過試題進行標注,設定限定,防止多次使用。對試題庫使用管理人員,制定統(tǒng)一的管理辦法,加強思想道德培養(yǎng)。給予管理人員和學生不同程度的開放權(quán)限,在充分運用題庫的同時,避免對內(nèi)部試題文件的更改或者破壞。對入試題庫的備選文件,要嚴格甄選,檢查試題是否與課程標準需要考核的知識點吻合,是否能夠全面考查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表述是否足夠嚴謹,評分標準是否合理。
高校思政課是一門意識形態(tài)性很強的學科,需要灌輸、講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立場、觀點和方法,既不同于中學的常識性教育課,又不同于馬克思主義專業(yè)理論研究課,總體目標有三個:一是引導和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二是引導和幫助青年大學生確立為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的政治方向,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德才兼?zhèn)涞慕ㄔO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引導和幫助青年大學生分辨是非,增強抵制錯誤思潮,以及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思想侵蝕的能力⑤。因此,無論是深化教學改革,還是實行教考分離,都應當圍繞上述目標并為上述目標服務,遵循思政課的特殊規(guī)律,進而更充分地發(fā)揮高校思政課的特殊作用和功能。
注釋:
①安豐生.成人高等教育命題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3(1):58-60.
②徐莉青.關于考試成績的統(tǒng)計分析與評估方法[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2):89-92.
③馬建華.不同類型的選擇題對試卷信度的影響[J].數(shù)理統(tǒng)計與管理,1999(6):15-18.
④教育部高等教自學考試辦公室.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命題工作的理論與實踐[M].長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⑤石龍虎郭志聰.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3):62-63.
參考文獻:
[1]左浩.高校試題庫建設實踐與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26).
[2]王龍,秦立強.公安大學網(wǎng)絡化課程試題庫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
[3]張峨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wǎng)絡試題庫建設管見[J].韶關學院學報,2009(7).
[4]對高校試題庫建設的研究[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4(11).
[5]賀禮智,鄒德文,韓坤,李攀.高校試題庫建設的而創(chuàng)新與實現(xiàn)[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本文系新疆師范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基礎課題庫建設與研究》(SDJG2017-07)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