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群 強蓓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實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方面具有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和特殊重要的意義。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實際效果并不盡人意,必須在現(xiàn)有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主要因素,切實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實踐
在全面注重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的成效是關系到大學生全面素質養(yǎng)成的重大問題。應當把切實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問題來考慮,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說服力、感染力。
一、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不強的原因
(一)重視程度不夠
一方面,現(xiàn)在的高校普遍對教師科研工作更為重視,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也更傾向于專業(yè)課程的安排,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yǎng)方面的培養(yǎng)缺乏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不重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追求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和實用性傾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yè)無關,與就業(yè)不掛鉤,對職業(yè)沒幫助,缺乏學習熱情。
(二)教學內容與形式不夠豐富
目前思政課教學內容拘泥于教材,對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關注度不夠,有些教師的課件資料及案例和觀點陳舊,照本宣科,老調重彈,理論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缺乏針對性和時代感,學生的厭學心理加劇。睡覺、玩手機、看課外書的想象比比皆是,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效果。同時,由于大眾對網絡的依賴已經成為常態(tài),學生接受信息更及時,渠道更多,對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模式接受程度降低。
(三)教學方式單一
由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內容較多但課時普遍偏少,所以合班上課的形式成為常態(tài),教育模式也多為灌輸式教學。雖然多數(shù)教師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多為文字、圖片的呈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缺少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很多學生覺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假大空、口號多、不實用。久而久之,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越來越淡。
(四)邊緣化的認知
思想政治理論課受現(xiàn)實教育中的功利化傾向影響整體地位較低,從學生到專業(yè)課教師甚至領導或多或少對思政課存在著偏見,承擔此類課程的教師乃至教學部門不被重視,實踐教學被輕視甚至忽略,教育教學管理理念和制度不適應教學實際要求,教學資源短缺等等問題長期存在。由于缺乏觀念上的真正重視和實踐上的實際作為,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差,教育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思路
(一)注重啟發(fā)式教學
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是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而不關注理論的轉化,思政課的實效性就無從談起,學生自然會從心理上排斥、反感甚至拒絕認同。因此,應當改變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育方法,在理論闡釋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利用理論知識來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鼓勵學生自己總結經驗教訓,印證理論、詮釋理論,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既“入腦”又“走心”。
(二)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理論和觀點傳授的客觀性、科學性和準確性,又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給予學生充分表達思想和觀點的空間,讓學生更好的融入課程中,使其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為人處世等方面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和鍛煉,這顯然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達到的效果。
(三)積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理論性較強,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的知識,應當積極拓展多種教育路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及時更新和豐富課件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相對于課堂交流,網絡中的交流主體更能以平等的身份去對話,教師應當充分利用QQ、微信等交流平臺,打破時空限制,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幫助;三是結合校園生活狀況和社會熱點問題,適時開展“社會公德現(xiàn)狀調查”、“感恩教育”、“大學生法律知識宣傳”等活動,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的同時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四是可以利用暑期“三下鄉(xiāng)”的社會實踐活動,將愛國主義精神、中國精神、職業(yè)道德、法治教育等內容滲透于活動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
(四)建立健全多種形式的保障機制
為了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確保各項實踐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應當建立切實有效的保障機制。首先,教育教學管理者應當提高認識,加強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培訓和教育,形成完善的繼續(xù)教育機制;其次,開展各項實踐教學活動所需的專項經費必須專款專用,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再次,應當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社會實踐基地,確保實踐教學活動能夠長期有序開展;最后,應當完善實踐教學考核機制,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為考核目標,建立起科學、多元的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 (01).
[3]范方紅.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新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