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 要: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學設計,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探究為前提,課堂上通過問題引導、小組討論、生生互動等途經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審美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學過程 設計 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通過用向量的方法建立兩角差的余弦公式。通過簡單運用,使學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結構及其功能,為建立其他和(差)公式打好基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學生閱讀指導,在公式的探索過程和適當引導,中讓學生深刻理解相關概念,領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經歷用向量數量積推導出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通過分析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結構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a、從教材安排來看,前面內容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三角函數的定義,正弦線,余弦線,兩向量的夾角等,為本節(jié)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
b、舟曲一中是甘南民族地區(qū)舟曲縣唯一的一所獨立高中,學生整體素質比較差,學校主要以藝術特長見長。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理解能力較差,但是學生思維比較活躍,能積極主動的配合老師學習。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正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
c、基于這些實際狀況,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閱讀和問題引導,啟發(fā)誘導”的教學方法。整個過程采用問題引導,閱讀指導,例題講解,不斷練習方式,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重點: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結構及其運用
難點:通過探索得到兩角差的余弦公式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求知
實際問題情境:測算電視塔高度問題(在預習提綱中進行)。
(閱讀課本第124頁上方引例,并在課前解決問題)
2.自主探究 合作學習
下面一起探討如何用角,的正弦,余弦來表示
1.閱讀指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125頁到P126頁:同時思考這樣的幾個問題:
①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思路和方法進行探究?
②教科書上介紹了幾種證明方法,各有什么優(yōu)缺點?
③兩角差的余弦公式是什么?
2.解決問題:
問題①:探究分為兩個步驟,一是看書 ;二是小組討論 .
問題②:方法一:利用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線來探究。
方法二:利用向量的數量積、坐標運算來探究。
3.信息交流 揭示規(guī)律
對任意的角、,都有=+注意:1)公式中的 ,為任意實數。2)兩角差的余弦公式特點:公式的左邊是 兩角差的余弦,右邊是 這兩個單角的余弦、正弦同名三角函數的積的和。3)學會公式的順用和逆用。
4. 運用公式 例題講解
五、教學反思
①這是筆者在甘肅省甘南藏州自治州舟曲一中支教時所采用的一份教學設計。
②由于上一章《平面向量》結束匆忙,復習課、小結課,試卷講評課都安排的相對較少,客觀上影響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
③甘南藏族地區(qū)的學生正常的學習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看書、思考、探究、小組討論等活動課內雖有設計,但由于藏族學生基礎整體較差,使得許多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有效開展。因此,甘南藏族地區(qū)的高中數學教學責任重大形勢嚴峻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