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婧
摘 要:高職院校的學生相對而言學習能力較差,自我控制意識薄弱,這給校方的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信息化體系的構建,有利于學校的管理工作,在促進學生學習以及生活的規(guī)范化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院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分析
引言:在互聯網技術和媒體技術迅猛發(fā)展近20年后,IT領域浪潮已表現出從IT精英和專業(yè)數據分析師,迅速關聯到參與Internet、高科技以及商業(yè)營銷活動的人群中,其中還涉及政界人士。2013年,也被國際眾多主流媒體和專業(yè)人士稱作“大數據元年”,大數據的力量逐漸顯現,“大數據”年代已經來臨。“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從計算機階段,再到互聯網階段,現在發(fā)展到大數據階段,這是產業(yè)革命發(fā)展中的必然階段。
1.建設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體系的原因
一是滿足新時期高職院校發(fā)展的需要。我國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辦學規(guī)模較大,學生數量眾多,因此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下的學校管理模式的要求,高職院校有必要構建信息化的管理體系,以便做好在學生自助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二是力求更好地管理職校學生。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自我控制意識相對較差,這會引起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曠課、遲到等。因此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構建信息化的管理體系能夠幫助學校管理人員系統化地管理學生,從而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三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信息技術發(fā)展迅猛,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而在這個時代大背景下,教育行業(yè)的信息化進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數字化的校園是我國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最終目標,數字化校園的建成將為校方的管理工作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高職院校的校園信息化體系的建設工作是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的舉措,是高職院校發(fā)展的大勢所趨。
2.學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重構
一是提升管理水平。學校各院系部門可通過對學生海量數據的實時分析,以掌握學生動態(tài)并快速準確作出應對,通過科學管理以提升教育教學整體質量;二是提高管理效率。職業(yè)教育行業(yè),通過整合來自市場、社會和相關行業(yè)的海量數據以調整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周期,增加學生就業(yè)附加值,顯著提升畢業(yè)生核心競爭力和就業(yè)滿意度。
2.1信息化重構原則
一是頂層設計原則。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應有頂層設計,兼顧整合性、系統性、綜合性因素,由于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廣,對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要求高,為了避免重復建設以及無效投入,并進一步提升投入產出比,重構應堅持頂層設計原則,對規(guī)劃、投入、建設和管理實施統一標準,以學生綜合管理系統為設計重點,推進主要學生事務流程信息化,全面考慮學生需求特點,系統性地開發(fā)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統。
二是穩(wěn)步推進原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貫穿于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是一種動態(tài)管理過程,涉及幾乎學校所有部門。由于其信息化的特性,對相應的技術要求和業(yè)務知識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涉及學生管理的業(yè)務流程、信息化系統的整體掌控、管理理念的創(chuàng)新等。因此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單位內和部門間的團結協合。在推進過程中,要注重科學性、系統性、普適性,還要兼顧前瞻性和開放性,這都促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需要在頂層設計的前提下堅持穩(wěn)步推進的原則,分步實施,扎實前行。
三是安全保密原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系統中的大量信息涉及個人信息以及有關涉密信息,機密性強,這就對信息化重構過程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梢酝ㄟ^實施相關的信息技術手段以及建立相應的安保制度,重置全安保密措施,嚴格的行政管理和運行監(jiān)督,避免非法入侵和泄密事件,以維護學校和師生切身利益。
四是信息共享原則。重構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統的目的之一就是信息共享,是改變現有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中“信息孤島”現狀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貫穿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重構過程的重要原則,信息共享最終是為了滿足學生成長成才、全面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在進行信息化重構時,應建立一個綜合性數據服務中心,方便學生分享使用,更有利于相關部門對接學生管理工作,不斷提升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效益。
五是開放前瞻原則。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重構應充分考慮信息化系統的開放性和前瞻性。開放性是指其能夠更好兼容支持多種網絡交互協議,前瞻性是指其在開放性的基礎上更充分地考慮先進性和擴展性。學生管理工作系統信息化重構應該能將各種格式的數據信息集成在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內,以適應新舊工作系統間的信息傳輸與更新。
2.2信息化重構措施
一是頂層設計與規(guī)劃。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重構需進行頂層設計,包括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相關基礎設施的規(guī)劃與建設,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資源的重新配置,管理機制的建立與管理團隊的配備,信息化重構所需專項經費的投入,信息化重構的實施與評估。
二是人才培養(yǎng)與引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制定信息化人才發(fā)展計劃,采取“雙輪驅動”戰(zhàn)略,首先,支持校內學生管理工作者培訓提高信息化能力,構建校內學生管理工作者發(fā)展學習平臺,支持學生管理工作者提升信息化素養(yǎng);其次,加強有關學生管理經驗的信息化專業(yè)人才的引進力度,以加快學校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步伐。
三是資源整合與利用。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需要整合學校相關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營造良好的信息化學生管理工作的應用環(huán)境,爭取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技術支撐等。只有有效地整合現有資源,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管理工作效率。
四是過程監(jiān)管與評估。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其規(guī)劃與建設都要有嚴格的監(jiān)管,信息化實踐與應用還要有科學的評估。要成立專業(yè)的評估部門,制定專門的評估措施與辦法,對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實施量化及可視化評估與督導。
五是信息文化營造與引領。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重構是一個文化內化的過程。在信息化重構過程中,管理人員和大學生都有營造信息文化的內在潛意識,他們信息化素養(yǎng)的提升也正是對信息文化的認可與認同的肯定。學生管理工作信息文化涵蓋系統規(guī)劃,制度建立,信息道德的弘揚與引領,學校信息文化氛圍的營造等。
總結:大數據給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現有工作系統進行信息化重構是實現目標的唯一途徑。對現有學生管理數據挖掘基礎上不斷完善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采集與分析體系建設,才能不斷優(yōu)化學生管理工作策略,更清晰地描述學生整體信息,更科學地劃分學生群體,最終實現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個性化和精細化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戴沅均.柔性管理理念下職業(yè)院校的學生管理[J].教育與職業(yè),2017(20):62-65.
[2]巢居鵬.“工匠精神”在職業(yè)院校學生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7(01):54-56.
[3]左彥鵬.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專業(yè)素質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4]李云,傅秀芬,李志清.基于主動數據庫的職業(yè)院校學生管理系統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1,28(07):156-158.
[5]陳嘉慧.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管理問題初探[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30(02):83-85.
[6]李平權.職業(yè)院校學生宿舍6S管理的思考與實踐[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0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