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蘭
摘 要:學前教育要組織學生開展生成性主題活動,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要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新主題活動模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精心安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關鍵詞:主題活動;開展策略;幼兒園;生成性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8-0066-01
學前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加深學生的認知和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從這個目標出發(fā),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生成性主題活動融入教學,讓學生處于教學課堂的主體地位,形成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教學體系的局限性。
一、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
在幼兒園教學課堂上,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不容易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聽講。如果教師一味地填鴨式灌輸,學生往往會失去學習興趣,很難全神貫注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采用設置懸念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生成性主題活動中,在自我探究中領會知識的奧妙。
例如,在冬天下雪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太陽出來之后,地面的雪會‘變瘦呢”的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大膽想象和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然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向學生提問“雪是直接消失了,還是轉變成了其他狀態(tài)的物質”,這樣深入一步的引導性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思考的方向,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實踐的方式來解答上述問題,讓學生把一小塊雪放在手上,觀察雪開始融化變成了水。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為什么雪會變成水”的問題進一步探究,逐漸掌握自然現(xiàn)象的本質(雪吸收一定的熱量后變成了水)。這樣精心設計的生成性主題活動,以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問題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主題活動的教學有效性。除此之外,教師可對上述主題活動探究內容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對水蒸氣、水、冰三者之間的轉換關系進行探究,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自主探究能力。
可見,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中心,設計合理的生成性主題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主題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采取科學化的教學策略,確保生成性主題活動的順利開展,不斷提高生成性主題活動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創(chuàng)新主題活動模式
在幼兒園生成性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避免以慣性思維形成單一的主題活動開展模式,否則學生會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進而導致主題活動的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主題活動開展模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動手實踐、比賽等多元化的主題活動開展體系,打造高效的生成性主題活動教學課堂。
例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橡皮泥變變變”的主題活動,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比賽的形式開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力爭上游的競爭意識,從而提升主題活動的教學質量。首先,教師向學生提供可塑性強的綠色環(huán)保橡皮泥,以演示的方法向學生清晰地展示主題活動的內容,并教給學生基本的塑造手法,教師可以迅速靈巧地捏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鴨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動物形象,并互相討論一下這些動物形象的基本外形特征,運用簡單的塑造手法動手操作,展現(xiàn)各自心目中的動物形象。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橡皮泥塑造形象進行評比,同時教師結合學生的意見,以多樣的考量角度選擇出學生作品進行展示,以鼓勵和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方式為主,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和動手實踐能力及思維的發(fā)展??梢姡處熗ㄟ^創(chuàng)新主體活動模式,每一個步驟都精心設計,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引導學生在活動生成過程中始終保持飽滿的參與熱情,從而保證能夠高效完成教學目標。
三、提高主題活動教學質量
幼兒園主題活動的成功開展,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安排。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主題活動的目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活動內容的復雜程度和難度,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促進學生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的發(fā)展,整體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
例如,教師開展光現(xiàn)象的探究活動時,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影子來導入主題。教師可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為學生設計合理的光現(xiàn)象探究步驟,引導小組成員對光的反射、折射等現(xiàn)象進行具有層次性的學習和探究。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以平面鏡的形式實驗探究,當一位小組成員能夠看到另一成員時,另一個成員也同樣能看到這位同學,進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從本質上了解光的反射現(xiàn)象。然后,教師展示筷子在水杯中呈現(xiàn)出的彎折現(xiàn)象,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觀察分析,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探尋光的折射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在這樣的活動中,小組成員在合作中提高了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生成性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從生活中或者自然現(xiàn)象中尋找素材,精心設計主題活動的方案。要以不斷設置懸念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主題活動中,進而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掌握各種現(xiàn)象發(fā)生的基本原理,多角度促進學生自身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高,推動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
參考文獻:
[1]白興圓.幼兒園戲劇主題活動開展現(xiàn)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2]謝慧敏.生態(tài)學視角下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研究[D].聊城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