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娟
【摘要】運用班級微信群進行家校交流是班主任老師進行班級管理的一種新型方式。班主任在班級微信群中時要積極進行氛圍的建設;做好輿論引導,避免微信群中負面信息的影響;通過微信群記錄、共享學生多彩的成長活動,促進家校高效協(xié)作。
【關鍵詞】微信群 有效管理 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194-02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自媒體”的時代的到來,人們通過網絡傳遞信息更加快捷,發(fā)表言論也更加自由。微信作為時下最流行的即時通訊方式,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家長的喜愛,大部分班級都建有自己班的微信群,以方便家校及時溝通。這種微信群的及時互通的功能,利用得好,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家校工作和諧推進;用得不好,老師們會疲于應付,徒增煩惱。所以如何管理好班級微信群,建構起有效和諧的家校共育的新陣地,讓微信群真正成為家長交流信息、互相學習的電子家園,是班主任老師需要思考的一大現實問題。
一、積極氛圍建設,引領微信群健康發(fā)展
1.借助制度,規(guī)范“群”言論?!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保證班級“微信群”這個虛擬組織健康發(fā)展、風清氣正,真正成為家長交流信息、互相學習的網上班級家園,首先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來規(guī)范成員的行為。
在開學初的第一次的家長會上,我就提出了“家校共育”的理念,當場建立的班級“微信群”。并明確了微信群的用途:探討家庭教育方式、分享學習問題和方法、及時互相溝通的平臺。提倡在微信群中傳播正能量,不發(fā)布不正確的信息。選舉家委會中的成員擔任群主,共同頒布了《班級微信群管理制度》,對群昵稱、交流時間、交流內容、管理規(guī)則等都做了規(guī)定,杜絕一切與教育無關的內容,如廣告、砍價、搶紅包、成員間私密交流等;不在群中請假、投訴、解決各種師生或生生間矛盾,要電話溝通……提醒所有成員要遵守制度,相互監(jiān)督、約束,并由群主負責日常管理和監(jiān)督,一旦有人違反,要及時妥善處理。
2.正向引導,關注“群”輿論。一個班級微信群,有四五十個成員,每個成員的受教育程度、價值觀都不一樣,儼然就是一個社會縮影。班主任老師要考慮家長的渴望受尊重的需求,與任課老師一起先做好正面言論的傳播者,不在群中公布學生成績分數;嘲諷、點名批評學生與家長;言語得當,言辭彬彬有禮,做好言論的示范與引領。
老師還要做到個別交流與群交流有機結合。學校工作繁雜,有些活動的布置可以小群交流,有些言論只能個人溝通,有些信息適宜全班公示,老師要運用好合適的方式。
其次,關注好班級群中“活躍分子”的言論。他們的言論態(tài)度很容易左右微信群中的輿論導向,要格外注意做好與這類家長的溝通工作。班級中如有出現家校矛盾信息時,不要選擇群聊天溝通,而要馬上面訪或電話溝通,積極處理事件,然后向家委會成員及“活躍分子”交流處理過程和進展,避免謠言滋生,引導群輿論健康向上。
二、管理有的放矢,避免微信群負面影響
1.抓大放小,不為“群”所累。班級的微信群為家長與老師及時互動或延時交流溝通搭建了很好的橋梁。家長有教育方面的問題,可以直接留言、提問或者咨詢,班主任或任課老師可以及時回復,解答疑問,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約束,密切地加強了家校合作共育。但是隨之也帶來了一些問題:有些家長們過于關注孩子的生活與學習的小問題,群中也充斥著各種類型需要老師解答的困惑或咨詢,而老師在每天工作忙碌之余,要一一解答、處理這些問題,會是不小的負擔。
有些老師會說:“我從來不關注班級的微信群,沒有那個閑工夫?!碑斎?,這樣的方式是避免了麻煩,但是不可取的。如果不關注群消息,不能及時了解班級群中言論的導向,不和諧的聲音任其發(fā)展,會對我們的家校合作共育增設阻力與困擾。作為班主任,在強調微信群紀律之后,對于班級群中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并不用事事躬親,件件作答。對于群中一些如詢問今天作業(yè),要求請假,是否要穿校服等無關緊要的詢問,可以不回答,家長們自然會“內部解決”。但是如出現關系孩子人身安全或家校矛盾問題反饋情況,班主任要及時介入,分享、傳達自己的管理理念,引導輿論,妥當解決。
2.把握分寸,不為“群”所傷。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比較繁雜,除去日常的教學工作,還要做好學生的常規(guī)管理,組織好班級的各項活動的開展。班主任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班主任有更多的信息與家長互通有無。
有的班主任為了節(jié)省與家長面對面的溝通的時間,隨手拍攝學生學習或的生活、照片視頻放在群中,本意是想曬一曬學生在校的表現,提醒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或者生活習慣,但是往往這樣的照片或視頻會引發(fā)看者的負面的關注。身邊就有這樣一位班主任,拍攝了一段學生就餐不浪費的視頻放在微信群中,卻引發(fā)了社會上家長們關于學校學生伙食不夠用心的網上大討論,輿論影響波及全校,甚至整個區(qū),該老師也深受困擾。
對于學生在校的情況,老師可以在群中反饋,但是要反復斟酌是否有正面教育效果,不能隨手隨心一拍,有計劃、有教育意義的專題宣傳或視頻分享,才能為促進家校和諧共育發(fā)揮積極作用。
三、多樣活動共享,微信群拉近家校共育距離
陶行知說過,學生成長在活動中。通過一項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和老師的能力都會得到發(fā)展,班級的凝聚力、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也會大大增強。班主任老師可以做個有心人,將有意義的活動記錄下來,并通過班級群保存好,以便家長們隨時翻看。感受到學校為孩子們所做的努力,家長們定會更樂意支持班級的各項活動,很容易成為班主任教育的“同盟軍”。除了群中短視頻、圖片的及時分享,班主任還可以通過一些微信應用軟件,讓活動分享“高大上”起來。
1.利用圖文APP,分享家校共育成果?,F在很多的微信APP都有編輯圖片、視頻的功能,如美篇、初頁等。它們操作簡單方便,一鍵套用模板,畫面也很精美。我也常用這兩種軟件,先挑選有意思、有意義的活動圖片,配上學生撰寫或老師介紹的活動感受,再加上合適的背景音樂,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生活動的電子檔案。在我的指導、帶領下,班級的很多家長也積極制作班級和自己孩子的“圖文”成長檔案,并分享在班級群中供大家互動學習,發(fā)揮了很好的榜樣作用。
2.依托“公眾號”,推送集體成長動態(tài)。微信公眾號的開發(fā)和應用,是在家校溝通方式上的大跨越。我們學校常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向家長發(fā)送多種形式的學習資源、微課程內容,傳播學校教育理念,開展家教方式的交流,得到了家長們不錯的反饋。班主任老師也可以與家委會成員一起,創(chuàng)建生動活潑的“數字化班級”——“班級公眾號”,展示班級的精彩活動,推送育兒知識,激勵家長們相互學習交流。老師和家長也可以通過自己朋友圈的“明星效應”宣傳互動,轉發(fā)公眾號信息,輻射周邊的家長朋友,讓更多的家長支持學校工作,家校攜手共進、和諧發(fā)展。
作為自媒體時代的班主任老師要盡力嘗試微信群等新時代產物,為己所用,去影響家庭、指導家長,促進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構建家庭教育共同體。但是微信群這類平臺還不能完全替代人與人面對面的真誠溝通與交流,傳統(tǒng)的家校合作也必不可少??傊煤谩拔⑿湃骸?,讓線上線下的家校合作方式相互補充,真正為學生成長服務,需要班主任的有效管理與引導,并在不斷嘗試中總結經驗。
參考文獻:
[1]黃笑蕾.自媒體時代家校共育生態(tài)建構初探.中小學德育,2018(6):68-69
[2]錢萍.“自媒體”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微改變”.創(chuàng)新管理,2018(3):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