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群
【摘要】在初次人際交往中形成并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印象被稱之為“第一印象”,在學生的學習中對于文本的初次閱讀和整體理解也會形成這種印象,二十世紀初語文轉(zhuǎn)型期的改革家王森然關注并發(fā)現(xiàn)了“第一印象”的重要作用,對我們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第一印象 語文教學 王森然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061-02
被大眾熟知的王森然是一介書畫大師,然而,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我國二十世紀初期語文教育的躬耕者和改革家。其在文言文教學和語體文教學方面都頗有建樹,尤其是后者,在語體文教學剛剛起步、教學方法尚未成熟的語文教育探索時期影響深遠。在語體文的教學方面,他提出了關注“第一印象”的教學方法,對于當下的語文教學依然具有借鑒意義。
在心理學上,“第一印象”也被稱為“首因效應”,其具備的定勢效果有很強大的穩(wěn)定性。王森然從海沃德《欣賞的教學》(Hayward:The Lesson in Appreciation)中得到啟示,提出教員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文而異,“教式也決不是固定的程序,仍要看教材的性質(zhì)如何”。特別提到對于美文欣賞的教學,要注重學生的“第一印象”[1],他指出文藝文與普通記載、記敘、說明、辯論、誘導文體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普通文章其一要注意其內(nèi)容,其二要注重其應用的方式,屬于“知”的方面,而文藝文重在欣賞與陶冶人,屬于“情”的方面[2]。對于文藝文的欣賞要特別強調(diào)“第一印象”,因為這種“第一印象”往往是最直觀、最強固、最熱烈的。
“第一印象”的效果在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引起學生的情緒”[3]。事實上,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具有有限性,想象力則是無限的。王森然認為面對語體文中文藝性質(zhì)較為明顯的作品,切不可再按照之前固定的模式,刻板進行預習、問答和講解,而應該牢牢把握住學生的“心理時間”,以免由于錯過這段“心理時間”而導致學生興味索然。王森然曾在論著中摘錄學生通過“第一印象”由感而發(fā)的批評,如彭壯飛對于愛羅先珂《狹的籠》的評感:
作者的性情,在讀過他的作品以后,第一就覺得非常的優(yōu)美,這在他的描寫中處處都可以看出來,你看他那細膩的筆墨,秀美的文字,都把他充分的表出。第二便是真誠激壯,他那烈火般的激憤,熱血般的真誠,在他的作品中更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4] 由上述感想可見,學生在用“第一印象”來描述自身對文章的感受,通過對于文章初讀的視覺沖擊和心理感悟,表達出自己對于作品的評價:“優(yōu)美”、“細膩”、“真誠”、“激壯”、“激憤”、“熱血”等。與此同時,其也在使用“第一印象”激發(fā)的熱情進行自己的文藝創(chuàng)作,這段文字邏輯縝密,又不乏激揚的贊嘆感佩,是一種自我寫作的鍛煉和提升,也就真正達到了“以讀促寫”的目的。又如《草原》的感想:
我們現(xiàn)在不問梵天和毗濕奴真有或是假的,總之,愛可以排解悲哀、煩惱,工作可以救濟生活的困難,休息睡眠可以修養(yǎng)精神是真實的。那么我們應當善用了我們的愛,善用了我們的精力去工作,為公眾為自己盡力去工作,不要做社會的蠹蟲! [5]
這種最直觀的表達,最真實的體驗,這其中有不問旁支的去粗取精,有總而言之的高度凝練,確實是“第一印象”催生的效果,學習者不需要像學習論辯文一樣去考證作品中涉及物像知否確乎存在,只需要牢牢把握住其帶來的心靈感悟即可,而這種感悟往往就是準確而深刻的。還有通過“第一印象”形成問題的教學實例,如《草原》的感想:
我們生在世上,一個個都想得到自由,我粗看了這篇倒有點失望,覺得人生沒有希望。因此我心上生出一個疑問“人生的目的在哪里?”我在這個問題未解決之前,總覺得人生有點可疑。[5]
王森然主張“文章的體制不同,研究方法亦因之而異”,對于論辯一類的文章應當深究之后立成簡表,而文藝文的研究卻要著重“第一印象”,重在對于作品的欣賞,對于作者情感流露的感知。不為了所謂的統(tǒng)一而對語言文學進行抹殺,不為了所謂的教學程序而忽略學生最直觀的感受,這也可以看作是王森然語體文教學方法的精華所在。
注重“第一印象”的文藝文教學方式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對待不同文體要有不同的策略,也就是“因文而異”。具體來說,當閱讀主要依據(jù)邏輯來證明事理存在的文本時,應當將對于文本原來意思的追索放在首要位置,通過一系列的辦法來厘清作者憑借科學語言所要陳述和闡明的事實,當閱讀主要依據(jù)形象來構建的寄情類文本時,則要將重點放在意義的感受力和建構上,借助自己對于外部世界的感受、體驗和知識的積淀,轉(zhuǎn)化成對于作者構建的世界的再認識、再體驗、或者再創(chuàng)造,這樣的過程不是主要“求真”而是主要“審美”,突出閱讀主體的主觀感受。
關注語文學習的“第一印象”體現(xiàn)了王森然語文教學思想極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一方面他的教學思想不斷經(jīng)歷親身教學實踐的檢驗,學生的學習案例也對空泛的理論進行了補充,另一方面,他能夠集眾多語文教育家思想之所長,同時加入自己的教育思考,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時代性。
參考文獻:
[1]王森然.中學國文教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 ,1929:226.
[2]王森然.中學國文教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 ,1929:257.
[3]王森然.中學國文教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 ,1929:226.
[4]王森然.中學國文教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 ,1929:267.
[5]王森然.中學國文教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 ,1929:275.
[6]王森然.中學國文教學概要[M].商務印書館 ,1929: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