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花
摘 要: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必須采用與新課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有利于將枯燥的歷史知識生動化,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是實現新課改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熟練應用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主要分析了當前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探究了應遵循的原則。
關鍵詞: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法;高效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各科教師應用較多的教學方法,具有形象生動、易被學生接受等特點,高中歷史教材知識點多而雜,不便于學生記憶。歷史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指歷史教師根據歷史的復雜性和社會性等特點,在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形象具體的歷史情景,寓教于“情境”,將歷史重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獲得情感態(tài)度的體驗,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從而提高對歷史課堂的興趣,主動學習歷史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目前,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雖然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也存在著很多不足。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現狀
(一)情境設計過多,資料太雜容易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在情境教學法的實際操作中,很多教師沒能領悟真諦,將情境設計貫穿于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得整節(jié)歷史課都在進行不同的情境設計,教師不停地為學生講解了很多的歷史知識和歷史事件,但是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如果歷史資料過多,會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無關教材的點上,學生在投入教師設計的這些情境時,根本無暇顧及對歷史知識點的思考和反思,不利于學生對歷史教材的學習。
(二)情境設計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歷史是真實存在的,需要深深地烙在每個人的心上,是我們的前輩用血和淚總結出來的。在應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總有很多教師的情境設計只注重做表面文章,忽視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國民大革命時,教師如果僅僅想通過一段影片來表現戰(zhàn)場上的激烈場面是遠遠不夠的,雖然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可以形象地將戰(zhàn)斗的場面表現出來,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各方面都逐漸成熟,對社會和歷史也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教師如果只是想通過幾段戰(zhàn)爭片段是不足以讓學生認識到歷史本質的,這種情境設計方式過于淺顯,不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不能嘩眾取寵、浮于表
面的。
(三)角色扮演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角色扮演是情境設計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揣摩人物等可以加深對歷史事件和歷史知識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親身體會歷史學科獨特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然而,在實際的角色扮演中,很容易出現學生由于對歷史知識掌握不到位,出現冷場或者是不知所措的情況,而且由于歷史人物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出現搶角色的情況也在所難免,出現這種情況反而會阻礙教學進度,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應該遵循的原則
在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法的實際應用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促進高中歷史教學的發(fā)展,在應用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為引導者和組織者,將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在情境教學法中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就是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設計情境時,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遵循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或是師生共同協(xié)作完成角色扮演等方式,給學生營造一個舒適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真實性原則
歷史是真實發(fā)生過的,是有教育意義的。真實性是對情境教學法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實的情境才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共鳴,教師在設計情境時,需要充分利用文字資料、歷史文物、歷史遺跡等一切合理的歷史資源,給學生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真實的情境最接近學生的生活,學生也只有在產生真情實感之后才能真真正正地領悟到歷史學科的內涵。例如,在學習《大一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有關秦朝歷史的電視劇片段、歷史文物的照片或是一段描述當時歷史的文字記載,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證資料的真實性。
(三)問題性原則
“思源于疑”,在情境教學法中,歷史教師一定要重視問題情境的設計,精心設計出能引起學生探究和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要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把問題巧妙地融入情境當中,從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講授“順乎世界之潮流”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當你在大街上看見外國人,背地里會叫他什么?然后再問,你知道在鴉片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對外國人的稱呼是什么?這就引導學生思考,這種稱呼上的變化反映出了什么?這種用提問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順利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時期,在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是大勢所趨,對高中歷史教師來說,既要認識到情境教學法應用的必要性,也要認識到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更要準確把握應用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實現高中歷史學科的高效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顧斌.高中歷史情境教學探究[J].情感讀本,2017(36):50.
[2]趙小燕.情境教學在高中歷史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