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無定法”,需改善初中學生消極情緒,不斷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zhì)量。而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在很大程度提升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伴隨著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進一步革新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轉(zhuǎn)變了教師以往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由教師指引學生主動思考的形式,從而更好的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學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
一、 引言
道德與法治教學需重視以學生生活經(jīng)驗為依托,增強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走入社會,用自身方法去感受、觀察,探究審核當中的事物,從而更好的理解道德準則,并以此為依托,增強法律意識,創(chuàng)新學生思維模式與生活實踐能力。因此需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模式探究。
二、 轉(zhuǎn)換教學觀念,為生活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
行動取決于觀念,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教師教學理念直接制約了生活化模式應用效果。伴隨著新課堂教育改革的延伸,作為當前新時代教育人員需積極轉(zhuǎn)變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從而更好注重教學過程,而不是一味的重視學習成績。在當前教育理念下,以往“一問一答”師生模式已然不能適應發(fā)展的教學需求,教師已經(jīng)由以往的灌輸者轉(zhuǎn)變?yōu)閷W習引領者,要更加重視學生探究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正確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更好的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例如:對“邁上新臺階”講解時,基于新觀念,教師可通過將生活當中的嘗試引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談論自己進入初中校園學習的自身感受,從而更好的讓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三、 加強生活化互動教學,讓課堂教學回歸生活
生活化互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需與生活密切結合,從而實現(xiàn)生活與課堂教學完美結合。舉例來說:對“尊重自由平等”進行講解時,教師可提前準備一首崇尚自由的歌曲,并通過歌曲的方式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科學的引導學生去思考與探究。在快樂的節(jié)奏當中,體現(xiàn)出學生的蓬勃向上,并在歌曲表現(xiàn)成長過程的煩惱,并明確此課程學習目標。歌曲播放完畢后,可通過提問的形式引起學生自我思考。如生活當中如何體現(xiàn)出自由平等?通過生活化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熱情討論,并積極的給予解答,在學生回答后教師需給予總結,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通過歌曲導入,選擇與學習日常生活相關歌詞,讓生活當中的問題融入到課堂當中并給予有效的解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增強學生生活實踐能力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與課堂大綱內(nèi)容相互結合,通過生活化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理論知識與生活相互融合,從而更好的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并有效的掌握。例如:在對“維護公平正義道德”課堂教學當中,可將生活當中“碰瓷”現(xiàn)象亦或“讓座問題”等普遍狀況引入到課堂當中,引導學生去討論并從道德層面思考認識,討論如何面對“碰瓷”以及理所當然性“讓座”的無理要求,又該如何去解決此類問題。通過生活事件的討論,更能夠?qū)⑺鶎W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更好的解決生活問題。
五、 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更好保證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第一,伴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延伸,生活教學獲得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需加強溝通、與生活緊密結合,并與其他學科相互協(xié)調(diào)配合。在此過程中部分教師在活動教學中忽視了主體,將大部分的時間用于唱歌、跳舞等形式上,一堂課程下來,課堂雖呈現(xiàn)熱鬧的場景,但并未獲得由價值的感悟與體會。因此,需正確的認識課堂活動,將道德與法治課堂模式與生活化相互結合,從而在生活當中提升學生思想感悟與道德體會。例如:《道德與法治》的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中,其中涵蓋了多個專業(yè)性概念,對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來說較為吃力。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事物將相似的概念進行集中,生動的案例讓學生對于概念的記憶更加深刻,學習更加輕松和高效。
六、 結束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主要注重從學生認知角度入手,加強學生體驗、感受和探究等,堅持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活動,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預測同時,德育課程教師需加強培養(yǎng)學生生活化的興趣,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若一味的增強學生知識掌握、簡單情境模擬,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言還是遠遠不夠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需科學的指引學生將觸角伸向廣闊社會大課堂,拓展生活,更好的培訓學生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蘇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教學的建構、實施與創(chuàng)新[D].云南師范大學,2017.
[2]齊笑蕾.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7.
[3]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4):134-135.
作者簡介:
王金權,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濱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