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
摘 要:近年來,少先隊活動課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各個地區(qū)的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少先隊活動課的開展,同時也為少先隊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實施少先隊活動課的新模式、新舉措等方面問題作膚淺的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少先隊活動課;新模式;新舉措;探索
近年來,為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少先隊活動的通知》要求,各地的少先隊工作者都開展了很多有效的研究與實踐。身為一名少先隊工作者,我著重對如何把少先隊活動課上好、上活,創(chuàng)新實施并開展少先隊活動課的新模式、新舉措的課程評價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現(xiàn)將研究及思路報告如下:
一、開展少先隊活動課的現(xiàn)狀
經調查表明,多數課程表都安排了少先隊活動課,但也有一定比例沒有安排。調查顯示,每星期或每兩個星期至少有兩次少先隊活動課較為普遍(在70%以上),有一次的則在50%左右,沒有安排少先隊活動課的百分比超過35%。進一步調查表明,部分小學的高年級,少先隊活動課被用于教師補課的比例較高,在調查中的四年級隊員這一百分比為15.9%,五年級隊員為12.2%。
由此可見,雖然約半數學校安排了少先隊活動課,但課時被占用的現(xiàn)象較多。這表明少先隊活動課需要進一步重視和合理開發(fā)利用。
二、有效開展少先隊活動課的新模式、新舉措
(一)少先隊活動課要“看得到”
少先隊活動課要體現(xiàn)在新學期課表中,要看得到。要有這一節(jié)課,而且是明白無誤地寫進課表的少先隊活動。原先有些誤區(qū),認為只要寫有團隊課或隊會就可以了。但從2013學年開始,根據《關于推進少先隊活動課程建設的通知》要求,規(guī)范為每周1課時的“少先隊活動”。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應該要有堅持,不能用“團隊”“班隊會”標明,不再搞“模糊”,要清楚地寫明“少先隊活動”。
(二)少先隊活動課要“聽得到”
活動課要聽得到輔導員的聲音。而這個輔導員不單指學校的大隊輔導員,而是一群人。這一群人可以是“以大隊輔導員為主,吸收年級輔導員、中隊輔導員”,甚至可以是校外輔導員參加。要以輔導員為主導,主持活動課的教育工作;活動課還要有隊員的聲音,通過雙主體開發(fā),使活動課上得有意義又有意思。為了使我們的“聲音”動聽,隊員們愛聽,上述的一群輔導員就要成立教研組,依據少年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專門研究活動課的上法,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提升活動課的教育質量。
(三)少先隊活動課要“摸得著”
“摸得著”就是要感知到實際的存在,就是少先隊活動課要有內容,有材料。根據教育部的通知,“要精選與少年兒童學習、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教育內容”。目前看來,活動課的內容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從全國頒布的有關少先隊活動課程的指導性文件中來,包括政治啟蒙、信仰萌芽、組織意識、成長取向四大部分;二是結合學校特色,將學校特色工作與少先隊工作結合而形成的活動課內容;三是從少先隊已有的活動中來。學校輔導員對于第一類的內容要善于把握重點,寫好教案,豐富好資源包;對于第二類的內容要善于開發(fā),搭好框架,挖掘特色;對于第三類的內容要善于梳理,精心組織。通過上述三類內容的建設,相信少先隊活動課的內容就會充實,就會立體而“摸得著”。
三、少先隊活動課課程評價的新模式、新舉措
“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教師的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這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任務之一。少先隊教育應從隊員中捕捉教育內容和教育時機,將自評、互評、他評、師評等多種評價模式相結合,并在實踐活動及戶外活動中加入及時的評價,使少先隊活動成為隊員開放的、豐富的、流動的生活。
巧妙地將課程評價與雛鷹爭章結合起來,建立多元化的評價制度,努力做到少先隊組織以體驗教育為途徑、以實踐活動為載體、以雛鷹獎章為激勵,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教育目標。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中得到啟發(fā),評價只有體現(xiàn)了對客觀現(xiàn)實的尊重、對隊員及集體個性差異的尊重,才能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因此在各種競賽中,根據具體情況分設單項獎和綜合獎,使每個隊員都能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從新課程改革中得到啟發(fā):少先隊工作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不僅僅要在思想上“創(chuàng)新”、模式上“創(chuàng)新”、活動上“創(chuàng)新”、內容上“創(chuàng)新”、評價上“創(chuàng)新”……更重要的是要在“深化”上下功夫,在“深化”上做文章,在“深化”上出成果,在“深化”上要實效,讓少先隊自然融入學校課程改革之中,豐富教育內容,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拓展活動空間,同時借助新課程改革的動力,不斷提升少先隊教育的水平。
四、關于少先隊課程的探索
少先隊教育歷來強調貼近社會,貼近少年兒童,強調少年兒童的自我教育。少先隊課程不能泛化,要根據學校主題教育活動的傳統(tǒng)、少先隊工作的特色品牌、少先隊員的現(xiàn)實需求制訂系統(tǒng)、分層、生成性的內容架構;同時,在課程的試行過程中,在確保時空站位的前提下,對課程的內容加以不斷的調整,對課程的執(zhí)行者進行有效的指導,對課程的推進實施有力的保障。
例如:少先隊活動開展了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內容的雛鷹爭章活動。根據學校科技特色教育要求,學校自編了《科技爭章手冊》校本教材,圍繞科學故事、賽車、養(yǎng)蠶、船模等15枚獎章,設計一份活動方案,以此激發(fā)少年兒童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總之,少先隊活動課的創(chuàng)新與實施是一項長期、基礎性的工作,肯定不會一蹴而就。在這實施的過程中需要廣大輔導員老師、隊員共同努力,才會有不斷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