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蓮娣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它既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F(xiàn)在的文言文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往往只進行詞語、語法講解,練習高考題型,導致學生們對文言文完全沒有興趣,甚至成為學生們比較頭疼的部分。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語文教學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言文在高中語文教材的比重越來越大,其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我國光輝燦爛的文化傳統(tǒng),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認識古代生活之多姿、欣賞古代文學之精美,積累沉淀古文化知識,強化人文主義教育,提高文化品位。同時文言文在高考中的比重也很大,這就從側面告訴我們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對于文言文教學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前提
眾所周知,學生是課堂教育的主力軍,是課堂的主體,我們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的研究,進行因材施教是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葉圣陶也曾說:“教師所務,惟在啟發(fā)誘導。”這就是說教師應當誘導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覺的去想,去研究,去開拓,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我們教師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在每節(jié)課里,我通過故事導入、實物演示、討論引入的方法。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課文,故事性很強,對這類文言文的教學,可采用故事導入法。故事本身富有情節(jié),趣味盎然,學生聽老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學習興趣自然倍增,同時,學生也可以借助聽來的故事,加深對文言文字詞和內容的理解。這種方法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其自學能力會大大提高。在課堂中,根據(jù)文言文的內容,我還通過實物演示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教師通過展示、演示實物,來導入與之相關的文言文教學。這種方法的最大優(yōu)點,就在于它可以增強文言文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而準確地理解并掌握文言字詞及內容。與此同時,我還組織同學課前翻閱古代漢語詞典,然后進行討論,進入課題。通過以上的方法,通過形象的導入,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同學主動愛學。
二、聯(lián)系史實,要拓展見聞,要激發(fā)興趣
就目前高中階段所選的文言文來看,大多數(shù)是秦諸子的散文,其中多數(shù)內容都與這個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政治性質相關,雖然具備一定的文學性,但它更重要的是真實地再現(xiàn)了史實情景。如《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觸龍說趙太后》等等,這些都和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相關聯(lián),構成嚴密的因果關系,牽一動十。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注重聯(lián)系史實,只是一味地講解、翻譯課文,那么,不僅教學形式單調、枯燥,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嚴重破壞了文本教材的整體性,無法讓學生充分了解到歷史事件之間的關系,嚴重影響識記的效果。
因此,教師應該多讀一些史書,充分了解我國古代的文化,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對于文本相關的歷史故事能夠信手拈來,而且講述的比書本描述的更加細致、生動且傳神。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而且還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
三、聯(lián)系文言文選本史實和相關的背景資料,豐富文本內容,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語文教材的文言文內容豐富,文體樣式多樣,但都是比較有名的篇章。因而,許多作品雖具文學性和與當時社會密切聯(lián)系性。如《季氏將伐顓臾》、《陳情表》《漁父》等,均與許多歷史人物、事件相聯(lián)系,我們教師如果將這些課文的背景放大,就能拓展學習的知識面,引發(fā)他們對文本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形成求知欲和探索的想法;如此,就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其次,善于指導注重文本情感與內容的分析、鑒賞和評價。如《季氏將伐顓臾》誦讀我們要讀出孔子的氣氛,讀出冉有不想說又不得不說的無奈之情,從而在師生對話中感受孔子的對季氏將伐顓臾的強烈不滿。于是,我們師生共同回顧孔子生活的時代,認識到孔子的無奈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偉大。有的老師認為,文言文要求學生必須準確背誦,是一種死教,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其實,我們學生只有對經(jīng)典篇目做到準確背誦,才能談得上理解和記憶。因為,學語文必須先過語言關,選入教材的文言文都在藝術上、思想上有獨特之處,而其語言優(yōu)美和諧是其外在的載體。
四、轉變教師角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而文言文教學的無序低效一直為人所詬病。因此,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轉變教師角色,《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綜合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言與其他課程及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xié)調發(fā)展。因此,作為語文老師,不但要精通本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而且也要拓寬知識領域,廣泛涉獵歷史、地理、政治及相關學科的知識,從而更好把握文言文的歷史背景等,提高自身素養(yǎng),樹立語文教育新理念。其次,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方法多是采用教師使勁教,學生死勁背的這種模式,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是主角,把知識不斷地向學生灌輸,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疲于聽講,忙于筆記,自主學習性差。因此,也要轉變角色,由授課者轉為引導者,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加強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中來,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好的效果。通過在文言文教學中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通過“讀”與“悟”,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語法和修辭的含義,不斷豐富和積累文言文知識,增強文言文語感,提高文言文朗讀水平。最后,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在教學實踐中,多媒體教學具有聲情并茂、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通過多媒體設備帶來的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教師能夠給學生提供直觀的語言和生動的情景,讓學生們產(chǎn)生身臨奇境的感覺,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引導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與情感,把學生引入到文言文的意境中去,充分去想象和感悟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渲染等。
作為語文教學重要一部分的文言文教學,無論是在教法上還是在學法上,都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還需要一起探索、研究,拓展語文教學空間,實施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